分享

契丹人的发型都是“地中海”?有壁画为证

 思明居士 2019-08-02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源于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兴起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关于契丹的起源众说纷纭,学界的主流意见是源于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公元 916年,建立了契丹国,公元 947 年定国号为“辽”。1125年,辽被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所灭,历时二百余年。辽国极盛时期,其疆域南据燕云,北至外兴安岭,东临日本海,西近阿尔泰山 。

契丹人的发型都是“地中海”?有壁画为证

内蒙古博物院藏辽代黄金覆面(葬具)

契丹族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接纳和融合周边地区的艺术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契丹文化。“髡(kun)发”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契丹符号之一。

所谓“髡发”, 主要是剃掉头顶部的头发,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装饰,或将耳边鬓发披散下垂,或编成小辫。北宋沈括在其《熙宁使虏图抄》中记载:契丹 “ 其人剪发,妥其两髦。”

沈括形容的契丹人发型,就是如下的样子,很像脱发形成的“地中海”:

契丹人的发型都是“地中海”?有壁画为证

(内蒙古博物院所藏辽代壁画摹本)

对于契丹族的髡发习俗,古代文献记载较为简略,而辽代墓葬中出土的壁画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现存壁画显示,契丹族不论男女,皆有髡发

契丹男子髡发造型

契丹男子的髡发,式样不尽相同:①有的仅剃去颅顶发,颅四周发下垂并向后披;②有的在颅两侧留两绺长发,自然下垂或结辫下垂;③有的剃光了前颅中部,颅后发也自然下垂并向后披;④有的剃光了颅顶两侧,颅顶中间部分向后梳起。

契丹人的发型都是“地中海”?有壁画为证

契丹男子髡发形象

契丹人的发型都是“地中海”?有壁画为证

库伦旗 2 号辽墓 (孙建华《内蒙古辽代壁画》)

契丹女子髡发造型

关于契丹女子的髡发,史载“ 良家士族女子皆髡首,许嫁,方留发 ”,也就是说契丹女子在未出嫁时髡发,而出嫁后则开始蓄发,高髻盘顶。契丹女子的髡发习俗的史籍资料,明显少于男子。在已知的辽代壁画中,契丹女子的髡发形象 , 一般是剃去颅顶前部的头发,其他部分则束, 或配以各种装饰物。

契丹人的发型都是“地中海”?有壁画为证

契丹女子髡发形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内蒙古察右前旗豪欠营6号辽墓出土了一具辽代契丹女尸。女尸头发保存完好,表现的髡发发型,正是图中第一排左起第一个。

契丹人髡发的起源

在中原人传统观念中,肌肤发体,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弃。只有犯罪者,才会被髡掉头发,罚做苦役,沦为奴隶。与中原的髡发不同的是,契丹人的髡发习俗传承于其先源民族乌桓与鲜卑 。

契丹人的发型都是“地中海”?有壁画为证

内蒙古博物院藏辽代壁画摹本

据《后汉书 · 乌桓鲜卑列传》记载 :“ 乌桓 …… 以髻发为轻便,妇人至嫁时乃养发 , 分为髻 , 著勾决 , 饰以金碧...... ”,“ 鲜卑 …… 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唯婚姻先髡头 , 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 , 饮宴毕 , 然后配合。”

契丹人的发型都是“地中海”?有壁画为证

内蒙古博物馆藏辽代壁画摹本

可见 , 乌桓、鲜卑均有髡发发习俗 , 只不过是乌桓妇女未婚时髡发而婚配后要蓄发和分髻 , 鲜卑女子未婚时蓄发而出嫁时再凳发。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上有髡发的乌桓人和鲜卑人,他们的髡发式样是剃去头颅四周而保留颅顶头发

由此可以得出,契丹人承袭了乌桓、鲜卑的髡发习俗 , 但其髡发式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契丹人的发型都是“地中海”?有壁画为证

内蒙古博物院藏辽代壁画(复制品)

北方草原民族髡发的原因,主要是所处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冬天寒冷多雪,夏短湿热多雨,一年四季都有风沙的侵袭。索性髡发以免梳洗之劳。

值得一提的是,契丹人髡发习俗对后来的女真、满族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金国将新夺取的地区髡发发式不符合规定的军人问斩,如此严厉的刑罚,与清初“留发不留头”之政策如出一辙。


参考资料:

1.侯妍文,《小议辽代髡发——以辽墓壁画为线索》

2.刘桂馨,《契丹民俗—中华文化独特的风韵》

3.杨春奋,《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发式微探》

4.傅宁 ,《契丹与蒙古民族的髡发 》

5.张志勇,《辽朝建立前契丹族文化与习俗考 》

6.王伟,《契丹族的风情》

7.张国庆,《辽代契丹人的髡发习俗考述 》

8.田广林,《契丹髡发礼俗述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