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诗笔记——【十五】形与神

 江山携手 2019-08-02

【十五】形与神

晚唐司空图是反对“极貌以写物”的,他在《二十四诗品.形容》中提出“离形得似”。

1)即“略形貌而取神骨”。

白居易《池鹤》: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毛色下,苦恨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这首诗不成功。它一味图形写貌仅规于

咏物,而缺传神。诗人的性格也不见了。比杜甫《画鹰》逊色远矣: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可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血毛洒平芜。

(胡,猢狲;绦镟,系着金丝的画轴。)

    杜甫笔下,画中鹰何等有生气!“竦”、“侧”,

摹鹰之状;“摘”“呼”,绘鹰之神。诗中也能看出杜公雄心壮志。

2)“神”比“形”重要,“意”比“象”更重要!必须写出诗人的精神,必须寓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曹操《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里不仅水似,更有“吞吐宇宙气象”,表现了作者远大抱负和宽广襟怀。

3)传神隐形、“神行无迹”。

形神关系是诗词创作中最重要的范畴。中国的诗学理论,历来摒弃“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出自北宋诗人石曼卿的《红梅》诗)这一类有形无神、有景无情、只讲形似、不讲神似,拘于形迹、粘着事实,纯客观写景写物,虽切于题而囿于题的假诗。

人们一提咏梅诗,便想起宋人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为是咏梅绝唱。但读历代诗论,却出人意料---明人李东阳认为“ 林君复(林逋字)‘暗香’‘疏影’为绝唱,亦未见过之者,恨不使唐人咏之耳。杜子美才出一联曰‘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格力便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王元美(世贞)认为,杜诗此联才为“古今咏梅第一”。清代仇学鳌在《杜诗详注》中转述杨德周的话,此联“必如此,方不堕咏物劫”。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此诗“本非专咏,却句句是梅。又全不使故实。咏物至此,乃如十地菩萨,未许声闻,辟支问径。”杜甫这两句诗,一从空间,一从时间,只写梅花之神,隐去梅花之形,表现出诗人离乡之愁,令人叫绝。这就是严羽所谓的“无迹而神”。这才是咏物诗的极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