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二十六】炼意

 江山携手 2019-08-02

【二十六】炼意

   “诗以意为主”,“意在笔先”“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这是我国历代诗家与诗论的共识。

明末王夫之《姜斋诗话》:“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吴乔《围炉诗话》:“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

沈德潜《说诗语》:“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杜牧《答庄充书》:“凡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

炼辞只能美化语言,得到奇句;炼意则可使诗的题旨更加丰富、深刻、诗意更加含蓄隽永。但,什么叫“意”呢?意,就是指诗人对生活的新颖、深刻、独到的发现、理解与评价,创作中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情志。换句话说,意就是诗词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亦即诗人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道德修养、政治倾向、生活态度、和艺术情趣的集中反映,也是诗人对生活万象浓缩、提炼、熔铸并使其高度升华的结晶。

那么,什么叫“炼”呢?炼,就是以有限的字、词、句和短小精悍的篇幅浓缩包容巨大的生活内涵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和提炼典型人物、事件或场景画面作集中概括的描绘。一句话,“炼意”就是概括生活,提炼诗意,从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中“炼”出诗情诗意诗境诗味诗美来。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选择同一题材,描写同一主题,表现人们共有的思想情绪的诗词,不知有多少。但由于它们的构思(意)和手法不同,而各具特色。如:

1)唐人的送别诗——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渭城曲》: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都是写给朋友送行的,但各自创造了绝不相同的独特的诗意诗境。又如:

2)思念故乡的诗——

李白《静夜诗》:“床前明月光,……”

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宋之问《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终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无名氏《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都是写思乡情的,但表现各自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开拓了别出心裁的诗意。

3)咏柳的诗——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李白《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

杜甫《绝句漫兴》(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着意,狂风挽短最长条。”

王维《柳浪》:

“分行接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韩愈《柳溪》:

“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莫将条系缆,著处有蝉号。”

白居易《杨柳枝》: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元稹《野狐泉柳林》:

“去日野狐泉上柳,紫芽妆绽拂眉低。

秋来寥落惊风雨,叶满空林踏作泥。”

刘禹锡《杨柳枝》:

“杨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醮波中水鸟栖。”

杜牧《独柳》: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李商隐《柳》: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寒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舞骋姬腰。

《谑柳》:

“已带黄金镂,仍飞白玉花。

长时须拂马,密处可藏鸦。

……同一题材在不同诗人的笔下也将会呈现出不同的情境描绘,形成不同的诗意艺境和不同的美学效果。

4)写月诗——

同一题材同一诗人,由于立意和构思不同,审美角度和描写手法也判然有别。如:李白

《月下独酌》:“举头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因风吹入夜郎西。”

《长相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峨嵋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月,飞在青云间。”

事实上,在他的笔下,皎洁、美丽的月亮,不仅显的千姿百态,绰约动人,而且个性鲜明,各臻其妙,极富人情味,托运着诗人不同时期的不同思想感情,其中有山月、江月、春月、秋月、花间的月,也有边关塞外的月、繁华都市的月、征人怨妇的月、失意人醉眼淘然的月、思乡人泪眼荧然的月等等。如果诗人没有新颖独特的审美情志和灵心慧性的艺术构思,就不可能对同一明月产生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创造,亦难于从同一题材中不断发掘出更新的诗意来。

……

由此可知,古人讲求诗词炼意,正在于如何标新立异地创造自己与众有别的艺术意境,富于诗意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换句话说,诗词炼意的关键,在于讲究创意造境,讲究构思,在于独具慧眼、别出心裁地选择最有特征意义、最有概括力量的典型细节。

5)同题诗不同作者的诗意比较:

崔涂《孤雁》:

“几行归雁尽,念尔独何之。

幕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缴,孤飞自可疑。”

(冷眼观孤——置身物外)

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声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雁自悲鸣——身入物中。)

崔诗写孤雁确算匠心巧运,所选“幕雨”、“寒塘”、“渚云”、“关月”四个色调暗淡清冷的意象,烘托主题和渲染孤雁失群羁旅的环境气氛,很是成功。又辅以“相呼失”、“独下迟”、“低暗度”、“冷相随”的动词短语,愈发加重加浓了形单只影及其孤寂凄惶情状。再加孤飞可疑作结,孤凄的心情更为显现。由于技巧高超,这首诗曾名重一时,为人传诵。但它只着重写了旅雁离群失伴后的孤凄落寞的行状,而没有象杜甫那样绘声绘影地描写它为念群不饮不啄,悲苦飞鸣,“片影相失”的孤独之状,——既生动刻划了孤雁“望尽哀多”追呼迫切的念群之意和流落之悲,还曲尽其致的把作者遭乱,背离乡井、旅南土的凄惶孤寂心情以及当时所有乱离飘泊者痛苦心情一同托意于孤雁表达出来了!这正是诗的炼意达到高度集中概括了现实生活,艺术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的深广境界,也是崔诗思想性远比不上杜诗的关键所在。

6)作诗要力求明白晓畅,清新俊爽,语浅情深,雅俗共赏。切莫流于晦涩艰深、堆垛典故、佶屈聱牙,或一味追求形式,滥用浓艳。当代诗词,要反映当代人的生活和感情。元代陆畏之《词旨·词说七》:“用意贵远,用字贵便,造句贵新,炼字贵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