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炼字(提纲)
炼字,是对诗中所用的字或词进行准确、合理、精密的提炼和推敲。使之语言精美、形象生动、意境幽远。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被称为“炼字”。 例1,李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中的“压”字, 例2老杜《画马》诗:‘戏拈秃笔扫骅骝’的“拈”字,‘轻燕受风斜’的“受”字。 3、 精美语言,凝练画面 1,炼字是用最凝练的语言来表达最丰满的情感和最丰富的内涵。 例(1),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首句写道,“环滁皆山也”。 原来欧阳修把附近的山名都写进去了,最后缩成一句。 例(2),《鼓诗》 紧紧蒙上皮,密密钉上钉。 天晴和下雨,同是一样音。 2,炼字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更精准、工稳、整洁地表情达意。 例(1),任蕃绝句: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例(2)齐己《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二)穷形尽象,生趣盎然 诗词的创作过程自然也就是炼字炼句的过程。但主要的目的还在于更鲜明生动,形象准确地描绘事物、表达情感。 例1,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例2,唐·严维的“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酬刘元外见寄》)。 (三)深化意境,强化主题 炼字炼句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内容。准确精美的字词,能够拓展诗词的意境,扩大诗词的空间,丰富诗词的内涵。 例(1),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例(2),如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四)丰满感情,放飞思绪, 1, 诗中炼字,也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表达意趣。或托物言志, 或借景抒情。 例: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语意两工应该是诗词作者在创作中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 例(1),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二,炼字的技巧 1、动词之炼 动词在诗词创作当中具有表情达意、摹形绘态等重要作用。动词的合理使用和绝妙搭配,是该作品是否生动的主要表现。 例(1)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例(2)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形容词之炼 诗词在描写景物、营造意境的过程当中,承载着绘影具象,状物形声的功能。这些功能的体现,大多是通过丰富的形容词来完成的。 例(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的描写,“枯”“老””“昏”三个形容词的锤炼,可谓圆融剔透。 例(2),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其中“暗”字在此处有一语双关之妙。 3、 数量词之炼 数量词给人的感觉是刻板而概念化的,但数量词一经诗人提炼便脱胎换骨,点铁成金。 例1,如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例2,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例3,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4、虚词之炼 虚词在创作中的使用,可使诗词文脉畅通,气息连贯,前后呼应, 情韵流动。 例(1)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 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例(2)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4、 独树一帜,出人意表 诗人词家在锤炼字词时,刻意标新立异,屡出奇思。 例(1),王令的《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炼字三要 林 峰 炼字是对诗中的字或词进行准确、合理、精密的锤炼和推敲,使之语言精美、形象生动、意境幽远。元人杨载于《诗法家数》中尝云:“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故炼字工稳于否,对诗歌的创作起到一字千钧的作用,也使整首诗词作品良莠毕现,高下立判。那么诗中炼字究竟以何为要?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一、惜墨如金,用字精准 诗词字少句工,一向以短小凝练著称于世。唐代著名诗僧齐己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咏早梅句。郑谷则以为“数”字不如“一”字准确,只有“一”枝寒梅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春迅之“早”,数枝则不知哪枝最早也。郑谷“一字师”之名遂由此传开。不虚。故用字精准,表意精确,选择合乎逻辑的字词来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是诗词创作之先决条件。 二、描景状物 形象动人 诗词创作是通过描景状物,体物缘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来体现诗人情志的。如柳宗元之《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此诗写渔翁生活,显得散淡悠然,奇趣横生。诗中“欸乃一声山水绿”之“绿”字堪为诗中之眼。再如贾岛《雪晴晚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闻打暮天钟”一句,令人读来回味无穷,如甘霖入口,沁人心脾。 4、 重在立意,意在笔先 “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我们强调“炼字”,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炼意”。炼字”是服务于“炼意”的。诗家锻造字词,首为表情达意之需求,次为语言工稳之必要。故诗家创作,首在立意;意在笔先。表意准确,谨防岐义是诗词创作要义之所在。 求新不是尖新,创造并非生造。字词之炼需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古人云:“百炼成字,千炼成句”。故锤炼字词,又非朝夕之功。它需要我辈苦心孤诣,不断求索。以自我的创作情感为指导,以诗词的整体美感为基础,从而写出激情四溢、赏心悦目的作品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