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骨科普讲堂:第四十八期:骨质疏松骨折的特点和治疗原则(问题:193-196)

 quzn 2019-08-03

应广大同道及病友们的邀约,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特别推出关于骨质疏松症及其他代谢性骨病的系列科普讲座:健骨科普讲堂,希望能够贴近我们的骨骼,强健我们的体魄,欢迎大家推送给广大病友们。

Current author

本期作者

唐海 教授

北京友谊医院 骨科

193

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哪些诱因?

(1)主要危险因素:跌倒、低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年龄>65岁、有骨折家族病史。

(2)次要危险因素:嗜烟、酗酒、体重过低、性腺功能减退、早绝经(<45岁)、长期营养不良、影响骨代谢药物使用史(糖皮质激素、肝素等)、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

194

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在哪些部位?

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脊柱、髋部、腕部(桡骨远端)和肩部(肱骨近端):

(1)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其中约85%有疼痛症状,其余15%可无症状。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外伤较轻,或无明显外伤史,易漏诊或误诊。

(2)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是致畸、致残率高、康复缓慢、病死率高。

(3)腕部(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且常累及关节面,骨折愈合后易残留畸形和疼痛,造成腕关节和手部功能障碍。

(4)肩部(肱骨近端骨折)如果累及肩关节内结构,属于关节内骨折,处理不好可能明显影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造成肩部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195

怀疑骨质疏松性骨折应该做哪些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

2)CT:准确显示骨折的粉碎程度及椎管内的压迫情况。

3)CT三维成像技术: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的形态和移位。

4)MRI:可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鉴别新鲜或陈旧性骨折。

(2)骨密度检查: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有条件可行骨密度检查,方法有DXA、QCT、pQCT等,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

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DXA测定骨密度值是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进行比较的标准差。骨密度降低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T值≥-1.0SD);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或骨量减少(-2.5SD<T值<-1.0SD);降低程度≥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值≤-2.5 SD);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3)实验室检查:根据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根据病情监测、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的需要,有条件者可检测骨代谢和骨转换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以便进行骨转换分型,评估骨丢失速率、病情进展及再骨折风险,选择干预措施。

(4)鉴别诊断:注意与骨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骨肿瘤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其他代谢性骨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鉴别。

196

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科治疗原则有哪些?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原则,理想的治疗是上述四者有机结合。

在尽可能不加重局部血运障碍的前提下将骨折复位,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均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同时合理选择和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或发生再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强调个体化,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和患者全身状况而定,权衡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的利弊,作出合理选择。

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整复和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早恢复伤前生活质量为目的。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既要遵循一般骨折术后的康复规律,又要考虑到患者骨质量差、内固定不牢固及骨折愈合缓慢的特点。

本期内容整理: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

岳华教授

特别感谢:

姜雨萌同学精彩手工绘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