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居吉林省药品零售市场龙头地位的吉林大药房,2018年实现营收近40亿,其2017年以1.53亿收购永安复星52%股权,将北京的“永安堂”连锁门店收入囊中,标志着吉林大药房成为吉林省第一家跨省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作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集团逐年加大对其医药产业的投入与支持,而以核心服务第三终端的吉林大药房而言,也正卯足劲快速向前进。 多地开花 加快省内外布局步伐 根据中康CMH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吉林全省13107家药店,相较东北另两省的药店数量差距较大(其中辽宁22594家药店、黑龙江19927家药店),但基本都是本土连锁企业。熟悉吉林市场的都知道,即便是跨省进入吉林市场的成大方圆、海王星辰、天士力、金天等,都或多或少出现水土不服情况。 “外来连锁之所以难有作为,最根本原因在于东北地区基本是一地一策,如在哈市定点医保门店允许陈列和销售非药品类如日化、食品等,在长春市却行不通。另外,跨区域管理、配送半径大,品牌知名度、消费者认知度都是影响因素。”当地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查阅亚泰集团2018年年报,其将继续加大医药产业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大健康产业链,打造亚泰医药品牌引领的大健康产业集群。据介绍,旗下医药产业现拥有临床学术推广、大中型零售连锁终端、基层医疗终端三大营销网络,已形成辐射东北、华北的网络布局。 吉林大药房总经理杨啓忠告诉第一药店财智,截止到2019年6月底,吉林大药房在全省拥有千家门店终端,未来,将以长春市为圆心,以吉林全省为根据地,并逐渐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东三省及内蒙古等地区。 另一方面,“‘永安堂’会以北京地区为中心,逐步拓展京津冀地区,目前已陆续在河北省主要城市建店,另外计划北京再开10家门店。”杨啓忠补充道。 四业务全面发力 打造医药闭环 总结未来三年吉林大药房发展战略,杨啓忠表示会从四个方向规划布局,打造医药闭环,并且都已经着手在开展工作了。 首先,医疗板块未来3年内将建造一个康养医院,近年加快了在医院周边区域的布局,并加大了与当地医院等机构合作,产品、设备、人员、系统等等这些不可或缺的资源都在逐步配齐; 其次,连锁门店正在加快转型,过去定位“以医促药”更迭为“医药融合”,打造多个“药+诊所”样板店并在各地市复制开。吉林大药房已在近百家门店,分4个细分方向打造了不同的慢病管理中心、俱乐部:糖友俱乐部(糖尿病)、健康甲俱乐部(灰指甲)、高尿酸俱乐部(高尿酸)、银友俱乐部(银屑病)。 同时,2018年3月正式上线的吉林大药房新零售APP,成为吉林首批开展新零售业务的连锁药房。平台可以实现网订店送、网订店取新交易形式,普及线上线下一体化全员主动营销,实体店借助新零售平台扩大网点服务半径,员工通过场景分销功能实现由坐商向主动营销的转变。 最后,是其在亚泰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园中投资建造的医药终端现代化物流基地,占地约4.3万平,是目前吉林省最大的,及仓储、物流、配送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除日常负责自有门店的货品配送外,也兼顾其他终端的货品配送以及代储业务。 硬件配齐 还需练就软实力 杨啓忠直言:“市场对药店的考验以及药品零售行业的竞争实质,其实更多体现在药店软实力方面,如药事服务能力、专业用药指导能力、会员管理能力、门店管理能力等。” 总结吉林大药房24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其在以下三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 店员专业化服务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门店客流。杨啓忠表示,吉林大药房针对员工专业化培训始终不懈怠,集团培训、工业培训、连锁内训全年超过百场,员工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要求员工都要具备‘大病当参谋、小病当医生’的水平。高毛时代已经过去,为适应消费健康升级,迎合不同消费的健康需求,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才能留住更多顾客。” 公益活动是吉林大药房展现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年来吉林大药房一直致力于公益投入,与“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共建了50家“雷锋示范店”;提供“幸福五个一”便民服务,其中“一杯热水温暖一座城市”得到央视和当地媒体报道。还有诸如“爱心驿站”、“健康快车社区公益行”等形式社会各类人群提供包括血压、血糖、消化系统彩超、甲状腺彩超、胸透、心电等多项体检项目;到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养老院机构,给特殊群体做免费身体健康检测。又如要求全体员工每年都要参加一百场社区型,涵盖文娱及健康的“公益双百”活动;都旨在将吉林大药房的健康理念和关爱传播至千家万户。 另外,品牌化建设亦是吉林大药房常年坚持做的。一方面,自2002年5月起,吉林大药房率先在全省提供24小时用药咨询及免费送药上门服务,仅长春市平均每天就有1000单,日销量超8万。另一方面,吉林大药房主办的“吉林大药房杯”健康管理师技能竞赛、中药饮片知识竞赛等,甚至是联合工业打造丰富的终端健康活动等,都通过多样形式,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积极正面的品牌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