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林 教 授 轻工化工学院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催化及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 本期的“导师说”,小研君和大家一起走近轻工化工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余林教授。余老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曾在法国国家研究中心里昂催化研究所(CNRS-IRC)作博士后研究, 1995年底于四川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广东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点学术带头人。近几年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和催化新反应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主持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 招生要求 小研君 余老师您好,我们了解到,您近几年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和催化新反应的研究,可以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课题吗? 余老师 我的课题研究主要涉及环保相关的催化性材料,包括石墨烯、二氧化锰、磷化物等等材料,研究如何将这些材料作为催化剂,催化转化如汽车尾气等的污染物。 小研君 能否请您大致介绍一下您每年招收研究生的计划和要求? 余老师 按照学院政策,我每年招收2-3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 小研君 您对所招收的研究生有什么要求? 余老师 我希望招收既能较全面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好的动手能力的学生,毕竟我们的学科是实验型的学科。另外,研究生阶段需要克服更多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我们更愿意招收全面发展的学生。 小研君 您的实验室是否接受本科生的实习,如果可以,需要本科生具备怎样的能力? 余老师 欢迎对课题感兴趣的本科生来实验室。在我们课题组,有大二到大四的本科生,他们在课题组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挑战杯的项目,拿过省级特等奖、国家级的奖项等。本科生来实验室做项目,有机会较为深入地了解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他们当中有不少最终选择通过推免或考研继续留在了实验室。一些本科就在实验室的研究生,在目前的中期考核时,课题就已经基本结束了。对于想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说,本科阶段就进入课题组熟悉课题是个不错的选择。 研究生与导师 小研君 您认为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怎样构建与保持这样的关系? 余老师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应是亦师亦友的,而这样的关系是由导师和研究生双方共同维持的。 与本科阶段不同,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导师需要根据研究生所感兴趣的方向来制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生则需要对此课题开展调研、实验等,老师在其中充当指导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导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如果学生想开展一项实验,而实验室却没有相应的条件,那学生的实验就无法开展,这就很尴尬。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完成学业的硬件条件,是实验学科必须做到的。 另一方面,导师给研究生提供的课题难度要适当,既不宜太难,又要让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在老师指定的课题条件下,研究生要相对独立地完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就是实验成功了。 研究生需要自觉,因为老师不可能盯着你做实验(我也不搞考勤制度)。把课题交给学生之后,老师会每一周或两周跟进实验进展,包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若遇到问题,可以调整研究方向;若取得成功,则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不硬性规定研究生要发表多少文章,时间进度也是学生自由把握,但学术标准是不可降低的。 研究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也需要和导师密切沟通。课题组是一个团队,学生需要面对其他学生、其他老师,大家互相沟通、互相协助,能够开拓自己的思路,对于项目进展也非常有帮助。 余老师与学生的合影 对研一新生的建议 小研君 研一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您对研一新生有什么建议? 余老师 研一是非常重要的打基础阶段。从研究生复试结束到正式读研,期间的半年时间是一个补充知识的时间。如果录取后确定了导师,可以通过邮件等方式与导师交流。研究生入学之后,进了课题组要尽早进实验室。虽然研一大部分时间都要上课,但上完课就回宿舍是不提倡的。上课以外的时间应多到实验室,可以自己学习,也可以和师兄师姐或老师交流,其他人做实验时可以搭把手,趁机熟悉一下,争取研一就能基本定下自己的课题。研一课堂上会学习基础知识,而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就要融入环境了解氛围,熟悉今后三年学习生活的地方。若始终无法融入环境,对于个人成才会有较大影响。 人的智商会有高低,但是生活和学习态度很重要,有些东西做出不来没关系,努力了就好。研究生要懂得交流,要融入氛围。光学习理论是不可行的,有些实验技巧的东西,书里是学不到的,需要通过实验去摸索。 专注工作的余老师 研究生的学习 小研君 您觉得研究生在目前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余老师 研究生最重要就是要沉得下心,不要想着一下子就攻克难关,一个月就能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全世界同行专家那么多,我们很少可以做到非常前沿、完全没做过的领域。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情,不要边做实验边想着其他事情。既然选择了读研究生,那应该是对该领域感兴趣,或者有追求进步的想法。总是要学会一些东西,这样才可能取得成果。 导师给研究生的课题,大多是前沿课题,可以搜索到大量文献,其中包含本课题组成员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专著。研究生应多看文献,除了看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外,本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文献都应广泛涉猎,这样才有开阔的思路。此外还应该多做实验,通过实验来更好地学习文献中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从文献中延伸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看文献和做实验是相辅相成的,看文献是为了充分了解前沿研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好地开展实验;而做实验则对于阅读文献、理解文献有重要帮助。 此外,研究生还需要多思考,多交流。我们团队会让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的各种会议,课题组的研究生在毕业前有机会参加2-3次国际会议。有少数研究生因为惰性或不善于交流,不愿意参加交流会议。但对于做研究来说,交流是很重要的,要珍惜机会。 组织国际会议 教师寄语 希望通过我们培养出来的研究生都比指导老师更优秀,这样才可以传承下去。这是我最大的希望,不管在哪个行业,都希望他们可以比老师更优秀。 访问日本京都大学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给学生适合的课题 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比自己优秀 加入余林教授的实验室 沉下心,搞科研 多交流,寻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