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臨睡前會看幾頁孫隆基先生四十幾年以前的著作《中國文化的深層機構》,然後會聽著《紅樓夢》的有聲書入睡,很多時候聽書是可以催眠的,尤其我記得當年學英文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會拿個隨身聽在枕邊,可是往往還沒有聽幾句英文就已經睡著了,也真是一想起來就臉紅耳赤,實在是丟臉。當然,也有越聽越興奮而睡不著的時候,每每到了那樣的時候也就索性專心聽下去了,而或許是因為眼睛看見跟耳朵聽見是不同的感覺器官的感覺,所以,聽書的時候就會生出來一些不同於看書時的感受,甚至有可能會完全改變從前的認知也未可知,——我就因為聽《紅樓夢》的有聲書而對其中的一些人改變了以前的一些感覺,當然,也有從前不喜歡聽了之後更厭惡的,喜歡的,倒是好像沒有變得更喜歡?由此可知,我應該是一個矯情的人?至少會比較挑剔,雖說我也知道矯情的人令人反感。——情商太低的人總是容易就會令人起反感的罷?當然,矯情是否跟情商的高低有關係不好講,但是現實之中實在是情商高的人總是人群中最受歡迎的一群人,雖說背著人的時候高情商的人心底頭也未見得就沒有做人太辛苦的感慨與辛酸,做人,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為旁的,只一個「做」字就已經道出來「人」的不容易「做」了。雖說人不好「做」,人群中依舊有非常會「做人」的人,而他們也往往是人們眼睛裡高情商的人,比方說《紅樓夢》裡頭那一個鄉野老媼,——劉姥姥。 劉姥姥真是情商至高的老婦人!當然,或許她的情商之所以那麼高讓她能夠在大富貴的侯門賈府裡的女眷們之中游刃有餘的敷衍奉承巴結並最終得到了她想得到的幫襯是因為她是一個「久經世代的老寡婦」的緣故罷?「久經世代」四個字裡頭有人生經歷豐富的意思,對不對?更何況是一個「老寡婦」?劉姥姥的時代不是女人最好的時代,更遑論一個寡婦了。所以,劉姥姥想不「久經世代」好像都不可能?所以,因為要經歷世代,所以,才練就了劉姥姥一身的「做人」的本領,也練就了她的至高的情商。——情商的高低竟然是可以練出來的?所謂「達練」?寫到這裡突然有些明白《紅樓夢》裡頭寧國府上房裡掛著的那一副鼎鼎大名的對聯的意思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劉姥姥,因為她的高段位的人情達練讓她獲得了她想得到的好處,也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愛,至少我看過的「紅學」論著裡頭,似乎就很有人很推崇了她,旁的不說,紅學大家周汝昌先生就非常非常欣賞劉姥姥,甚至因為林黛玉一句玩笑的「母蝗蟲」而厭惡了她。當然,這一個「母蝗蟲」也實在是叫神仙妹妹林黛玉掉粉(這個詞是我從網絡裡頭新學來的)不少,雖說也有她的鐵桿粉絲覺得這不過是她的心無城府的可愛,終究有一些吃虧,——嘴巴太尖酸刻薄擺明是情商低的體現,而且也是不會「做人」的表現。 「做人」,這個詞對中國人而言實在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但凡遇見關於人與人之間打交道的事情,就會從人,中國人的嘴巴裡聽見「TA不會做人!」或者「TA實在太會做人了!」這樣的話。是呀,「做人」,似乎是中國人際交往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當然,假若我沒有讀這一本孫隆基先生的《中國文化的深層機構》,或許我不會知道為什麼「做人」對中國人那麼大重要,雖說我也一定說過某某某不會做人這樣的話,也非常感慨過誰誰誰非常會做人,但是,至於中國人為什麼要「做人」?我只是略微知道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是的,中國的社會是熟人社會,這好像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認識與看法了。但是為什麼熟人社會裡的人就需要「會做人」呢?看孫隆基先生的著作之前我沒有往深裡頭想過,只是知道「做人」是活在中國,再往大範圍說一下,就是華人社會裡必須的一種手段與能力。看了《中國文化的深層機構》之後,我想我大概是明白了為什麼中國人對是否「會做人」看得那麼重要了。中國人所以講究「做人」實在是由於中國文化裡的深層的結構決定的呀!—— 孫先生在《中國文化的深層機構》裡講到中國文化對「人」的定義與西方的「存在主義」對「人」的定義不同。——「存在主義者認為:一個人只有從所有的社會角色中撤出,並且以『自我』作為一個基地,對這些外鑠的角色做出內省式的再考慮時,他的『存在』才開始浮現。中國人則認為:『人』是只有在社會關係中才能體現的——他是所有社會角色的總和,如果將這些社會關係都抽空了,『人』就被蒸發掉了。」所以,中國人的「人」的常態就是用渠道化的「二人」關係去定義任何一個「個體」,也就是說「個人」不存在,存在是作為一個「身」的「個體」。當然,「人」又必須是要「存在」的,所以就有了「心」,所謂「心的文化」。當然,孫先生書裡頭講,「心」的活動就是所謂的「心意相通」,也就是說中國人的「人」不可能是單獨的「人」,而是「二人」關係定義的「仁」,即「仁者,人也。」也正是因為對「人」的如此的定義方才有了中國人的「做人」的概念,而且幾千年沈積傳承了下來中國人確實也「做人」做到了任憑世界上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國家的人都沒有做到的高度與深度。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至於好還是不好,好像也實在難以說的清楚,畢竟,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優缺點,西方新教文化下產生的存在主義的強調「自我」的人也未見得就沒有缺點,因為,社會總是由人組合在一起才能夠成為社會,而人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難免會有各樣的關係,人際關係出現。而處理人際關係總是需要一些手段方法的罷?所謂情商,也就是「做人」,雖說在西方的社會當中,「做人」不如在中國那麼樣的重要,但是一個高情商的人總是比一個低情商的人來得更容易成功,假若在兩個人、幾個人或者一個人群裡頭每個人其他的能力都上差不多的情形底下相比較的話。 因為要「做人」,所以很多時候中國人在為人處事上就顯得有些莫測高深的,尤其那些非常「會做人」的人。還是拿《紅樓夢》來說罷?我覺得《紅樓夢》裡最會做人也是做人做得最成功最好的一個人應該算是老太太賈母了罷?可是,賈母的心裡頭到底怎麼想的有幾個人能夠說的清楚呢?不要說小說裡頭那麼些個水晶心肝玻璃人兒似的人不能夠猜透老太太的心思,就是那麼多研究《紅樓夢》的紅學專家們也無法明白,雖說他們寫了那麼多的論述文章,卻都不過是在猜測這個富貴老太太的心思罷了。當然,也肯能是因為作家自己都不明白老太太的心思罷?可是,不管是不是要其他人明白她,老太太終究是「做人」做得非常成功的老太太,是《紅樓夢》裡最具有人生智慧的一個人。當然,老太太也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愛與尊敬,也是因為她做人實在做得出色。 不要說小說裡,就是現實當中,一群人(中國人,或者說華人?)裡頭,總是「會做人」的那個人是最受大家喜愛與歡迎的,雖說可能背著TA的時候人們並不見得就真的能夠說出來TA多麼的可愛。這其實也頗有些無厘頭。可是,中國的文化就是這樣的啊。人,還是需要做人的,否則,可怎麼在這個「二人為仁」的世界裡行走下去呢?情商高,總是一件值得欣慰慶幸的事,畢竟,游刃有餘的遊走人世間其實實在是頂美妙的事情。誰不想享受人生呢?不是嚜?劉姥姥,不要看她只是一個去到富貴人家打抽豐的貧婆子,但是她在大觀園裡展現出來的「會做人」也著實讓她有了豐厚的收穫,這或許已經是一種成功了罷? 當然,一種由各樣需要「做人」的人組合起來的社會到底有多少真實性?這個不是要「做人」的人考慮的,畢竟,不「做人」只「做自己」很多時候好像都是一件不怎麼上算的事情?當然,這個不是劉姥姥能夠叫人想到的,劉姥姥叫人想到的是會做人是一項能夠帶給人很多實惠的本領。一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