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物,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必备品。当今社会,“茶道”尤为流行。
然而,什么是茶道?什么茶对人是健康的,什么茶对人是有害的?今天,我们来一窥中华茶道的养生秘密。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大同中华民族寻根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上海人类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副院长。
古人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既然“道”离不开阴阳,那么“茶道”,也一定与阴阳密不可分。
传说中,在神农时代,茶就已经被发现与推广。现在的考古发现和基因鉴定,都把它定位在距今6400年至6500年之间。
这个年代,中原的仰韶文化达到巅峰。从出土的大量彩陶上,可看到太极的原始图案,如S极、阴阳的水波,阴阳鱼等,它们传达着一阴一阳的概念。
在马家浜文化后期,也就是距今6000多年前,浙江的田螺山遗址里出土了人工种植的茶树,还挖出来很多饮茶的器具,如煮茶的茶壶、喝茶的茶杯等。
种种考古证据,证明了中国人喝茶的历史悠久。而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茶,与其所处的神农时代的阴阳概念,乃是相呼应的。
就喝茶的功能而言,在神农时代,茶就是一个药,它与人体的阴阳平衡关系很密切。我们饮茶,必须要讲究阴阳平衡,身体平衡了才可能有健康。
功能的背后,需要有科学原理和哲学规律的支撑,这就上升到了茶道。
茶道者,茶气之阴阳也,其关键就是在讲茶气的阴阳平衡。一阴一阳,是指阴阳比例一比一,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未杀青而成分已化、茶气已成者,谓之阳茶。
杀青而后转化成分、积累茶气者,谓之阴茶。
由茶道,我们得知茶分阴阳。在绿、青、红、黄、黑、白这六类茶中,前三者是阳茶,后三者是阴茶。
李辉教授表示,从最直观的茶叶储存效果,到最关键的茶叶制作工艺,再到最科学的化学实验分析,皆可论证茶的阴阳。
我们知道,有些茶放一放,味道就散了、腐败了,没法喝;而另一些茶,像普洱等,大家都追求它的年份,三十年、五十年的普洱,甚至卖出天价。
原因何在?就在于茶气的阴阳——
阳是发散的,像阳光一样往外射;阴是吸收的、内敛的,像月光般源于反射。就茶而言,如果是阳茶(绿茶、青茶、红茶),它的气不断地往外散,过了保质期,要么坏掉,要么由阳转阴,不再是阳茶;如果是阴茶(黄茶、黑茶、白茶),它的气不断往里收、往内聚,只要储存方法得当,会越存越香浓。

茶叶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杀青”。正是杀青,决定了茶气的阴阳。那么,什么是杀青?
杀青就是把茶树新鲜青叶里的酶,给杀灭掉。酶,是茶叶活细胞里极为重要的生物催化剂,正是它保障了茶叶的活性,使得叶子有活力、有营养。如果在杀青之前,已通过酶的催化作用(酶化),完成了茶叶功能成分的转化,那就是阳茶。
相反,阴茶是“死后复生”,也就是在杀青以后,经由氧化作用(陈化),才慢慢完成功能成分的转化。
可见,制作工艺的区别,导致六类茶所含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而决定它们阴阳属性的关键,就在于杀青。
茶的阴阳差异,还可以通过生化检测来呈现。
我们把绿、青、红、黄、黑、白这六类茶泡成茶汤,并让每种茶汤都走一遍“极性电泳”,那就很有意思了!
原来,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都具有可电离基团,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颗粒可发生迁移。而电泳技术,正是利用分子的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上的差异,通过不同的迁移速度,来对分子的结构进行鉴定或提纯。测试的六款茶汤中,所含的有机成分分子是不一样的。所以,走完极性电泳以后,六种茶区分得清清楚楚,各有自己的特征分区,互不雷同。通过这个分区,就可以把阴茶阳茶区分开来了。

阴阳,是对茶的初步归类。
细化来看,阳下面,又分太阳、阳明、少阳;阴下面,又分太阴、厥阴、少阳。
茶从鲜叶初长,到被采摘,直到完成加工制作,亦会受到“天、地、人三才之气”的影响。
以绿茶为例——“绿茶以火灭酶而干封,不使茶多酚及咖啡因流失,自日照所生天然之物尚存,而存太阳气。”
以青茶为例——“青茶摇青使酶溢出,发酵成酸,人力所用,得阳明气。”
以红茶为例——“红茶就地湿热渥堆发酵生胺,地力所蓄,而得少阳气。”
以黄茶为例——“黄茶烘青灭酶,使其就地包闷氧化而成酮类,因成少阴气。”
以黑茶为例——“黑茶初者炒青灭酶,揉捻氧化,继有阴凉种曲,缓慢酶化兼陈化而成茶多糖,因得厥阴气。”
以白茶为例——“白茶晒青灭酶,常年缓慢氧化而生酸,继而因太阳热照成酯,渐生太阴气。”
概括起来,六茶中,得天气者,为太阳绿茶和太阴白茶;得人气者,为阳明青茶和厥阴黑茶;得地气者,为少阳红茶和少阴黄茶。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中医认为,三阴三阳统领着人体十二经络。而源于神农时代的茶,最早是作为一种中药走进百姓的生活。既然是中药,就少不了依据性、味而归经。
是故六茶按照三阴三阳,入主人体十二经脉,各有所养。

绿茶,属太阳,得天之气。
为何是天之气?从制作工艺上看,绿茶,先将鲜叶采摘下来,然后借助火力,或炒、或烘、或蒸来杀青,就把鲜叶初生时所聚集的日月精华给封住了。
从物质的角度讲,就是把茶叶里的咖啡因、茶多酚,直接给封这里面不动了,所以它保留了太阳气。
如何才能将绿茶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关键在于泡法。
阳茶阴泡,则是因为阳气是发散的,阳茶的气只需要在低温低压下,就容易就释放出来,如果温度太高,反会破坏里面的茶气,并让茶气跑得太快,瞬间散掉。所以,太阳绿茶、阳明青茶、少阳红茶要低温阴泡。
具体来看绿茶,它是太阳茶,阳性最强的茶,所以需要的冲泡温度是最低的,70度左右最合适。超过80度,里面的咖啡因就释放过度,甚至茶碱也出来了,会导致茶汤苦涩。
泡绿茶,宜用通透、敞口的杯子,如玻璃杯。一来,玻璃杯温度散发得快,也不会积压。二来,冲泡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茶叶在里面的反应,清脆的绿茶在水中上下飘动,慢慢地,一根根的芽尖开始竖起来,等到大部分茶叶不再漂浮而是进入水中,茶就基本泡好了,碧波荡漾,沁人心脾。
人体为顺应季节变化,宜在夏季喝绿茶。一方面,夏天是生长的季节,万物的阳气都在提升,喝点绿茶,能帮助提神,利于身体更加旺盛地生长;另一方面,夏季天气炎热,而绿茶是寒性的,喝绿茶能帮助降暑。
就时辰而言, 饮绿茶,宜在清晨5点至9点,最好是辰时(07:00~09:00),其利尿功效有助于释放膀胱内一夜下来所过滤与沉淀的污垢,并且,绿茶所含的咖啡因还能醒脑,助人神清气爽,以饱满之姿开启一天的学习与工作。
茶叶的储存原则是“阳茶阴藏,阴茶阳养。”阳茶藏得好,它的茶气就不容易散掉,保存时间才更长。
三种阳茶需要用三种阴气来封存,阴气能把阳气封存起来,防止阳气逃跑。
具体来看,绿茶气属太阳,要用太阴气来封存。太阴气,是天之阴气,它是寒冷的,结冰的。在古代,没有冰箱,人们把绿茶干燥密封,藏在很深的地穴里。而今,我们只需将绿茶密封,放在冰箱冷藏或冷冻即可。
不过,由于太阳气在所有气中耗散得最快,所以绿茶的储存一般以三年为限。超过三年,大多腐坏。

青茶,属阳明,得人之气。
为什么是人之气?因为青茶在杀青前,需要借助人力来摇青,摇青是阳明青茶转化的最关键一步。摇青过程中,细胞被碰碎,茶叶中的酶溢出来,与外界氧气接触,使得茶叶里含单宁成分的醇类物质(主要是黄烷醇、黄酮醇)全部转化成单宁酸。
由于富含单宁酸,青茶在饮用后,会进入人体阳明经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分别起到清肠和舒胃的功效。
青茶是阳明茶,冲泡温度要比太阳绿茶要高一点,90~92度左右最佳。
盖碗是冲泡青茶的最合适工具,因为其盖子的密封性一般,相对通透、透气,不会把茶叶闷坏。
冲泡时,先烫下杯,投入适量青茶,将90°C左右的水沿着杯的侧面小心地浇在茶上面,注意不要过多地扰动茶叶,以使表面的单宁酸直接溶解。然后,盖上茶盖,淋少许水在盖子上,如此可稍微增加点气密性,不让里面的香气跑掉。这些水很快地降下去,香气浮出水面,大概半分钟左右,青茶就泡好了。秋天是收敛的季节,需要清理肠胃,以助身体保持洁净,安然地进入冬日养藏的半休眠状态。这时,最适宜饮用如铁观音、冻顶乌龙之类的青茶,清肠排毒效果最好,能涤除体内污垢,帮助收敛秋日清神。
就时辰而言,手阳明大肠经的青茶,尤其是冻顶乌龙,适合03:00~07:00点饮用,有助于大肠排便,但通常这个点人们还在熟睡,所以没必要特意饮用。
午后11:00到下午17:00点,才是我们推荐喝青茶的时辰。尤其申时(15:00~17:00),午饭吃进去的东西已经消化掉了,最好用足阳明胃经的岩茶来洗洗胃。不过,岩茶也有温凉之分,如凤凰单丛性质偏凉,大红袍偏温,所以宜根据自己的体质做选择。
青茶是阳明气,“阳茶阴藏”,所以青茶要用与阳明气对应的厥阴气来封存。
青茶储存的关键,就是将其密封以后,放在低的地方,最好是地下室里窖藏。如此,茶叶的有效功能成分才不会被破坏掉,甚至还能向好的方向转变,由阳转阴,成为厥阴黑茶,越储存香味越浓。
事实上,青茶的主要功能成分是单宁酸,而含有单宁酸的东西都是要窖藏的。“最典型的就是红酒,法国的红酒怎么藏?一桶一桶装好后,放地窖里面去。”李辉教授说,这是同样的原理,即用厥阴气来养阳明气。

红茶,属少阳,得地之气。
为什么是地之气?因为红茶在杀青前,要揉捻渥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渥堆怎么做?地上面铺个席子,或者是放一个匾,把揉好的红茶堆在上面,通过地气的影响,进行反应,将芽叶里的茶氨酸进行氧化,转变成胺类物质。
由于富含茶多胺,红茶在饮用后,会进入人体少阳经脉——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分别起到养颜和利胆祛风的功效。
红茶是少阳茶,它是三阳之中阳气最弱的,所需的冲泡温度最高,为97°C。
要知道,红茶的主要成分是茶多胺,胺类成分必须在高温状态下才能溶解出来。但是,如果高温持续太久,胺类又会进一步氧化,转变成氨酸类物质,使得茶汤变酸,口感坏掉。所以,泡红茶,必须满足“高温下去马上又能散开”的需求。
在所有茶器中,黑陶的理化性质是最好的,其透热性可与金属相媲美,高温一冲,壶壁摸上特别烫,但同时,它的透气性又比金属好太多,不会造成气压过高,可避免茶汤被闷坏。所以,黑陶是冲泡红茶的不二神器。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这个时候要调动人体阳气,把我们从冬藏的状态里面提升起来。而且,春寒料峭,需要温性的食物帮助身体变温暖。所以,既有助于提升阳气,又属温性的红茶,就成为春季的不二之选。
“午后红茶”广为天下所知。事实上,我们的确推荐午后未时(13:00~15:00)饮用红茶。此时,胃完成了食物的初步消化,肉类、脂肪类的细糜进入肠道,来一泡带着金钱草香味的博南红、古树红茶,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消食化疳。
红茶是少阳气,“阳茶阴藏”,所以红茶要用与少阳气对应的少阴气来封存。
少阴气是什么?少阴气就是地上的泥淤之气。所以,红茶在储存中,最好选用陶罐,如紫砂陶等来封藏。注意,所有的茶都需要干燥封存,这是前提,但是少阳茶的干燥程度要深一些。陶罐既有一定的透气性,但又不透水,最满足红茶的封藏要求。

黄茶,属少阴,得地之气。
为何是地之气?因为黄茶在烘青灭酶后,要揉捻,然后就地包闷。通过包闷这一关键步骤,得地之气,将茶叶里的黄酮醇进一步氧化,生成酮类物质。
由于富含茶黄酮,黄茶在饮用后,会进入人体少阴经脉——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分别起到活血和养肾的功效。
黄茶乃少阴,所含的阴气最少,故在三阴茶中,它所需的煮泡温度最低,95°C~97°C即可。
至于茶器,推荐厚壁的白瓷壶,壶壁要在3~4毫米以上。取黄茶适量,刚烧开的水倒进去,立即盖上壶盖,闷上两三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其内的黄酮成分即可释放出来。
中医里,每个季节的最末十八日被归为“长夏”。由于处在季节交替的时间,长夏往往成为身体最宜患病的时节。这时,最宜饮用黄茶,以调节身心,养护心肾。
李辉教授表示,越是阴性的茶,适应度越大,像黄茶,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都适宜饮用。但最推荐喝黄茶的时间,是午时(11:00~13:00)。午时心经当令,吃过午饭后,人体血压往往会飙升,几盏黄茶下去,能通心肾,降血糖、调血脂,起到一定的保健功效。
如前所述,“阳茶阴藏,阴茶阳养”。
阴气,是阳气转化过来的,就如同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芒。所以,阴茶在储存过程中,要用阳气来养,以促进阴性成分的转化,这就是所谓的“阴茶阳养。”
少阴黄茶,要用与少阴气对应的少阳气来封存。
少阳气是什么?就是地之阳气——金玉之气。所以,黄茶在储存中,最好放在金属罐里密封,尤其是锡罐,“我们观察到,锡罐对于小分子酮类物质的醇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李辉教授表示。

黑茶,属厥阴,得人之气。
为何是人之气?因为黑茶炒青灭酶后,需要揉捻氧化,再引入菌种发酵,缓慢地酶化兼陈化,从而生成茶多糖。过程中,揉捻、制坯、压坯,乃借助的人的力量来转化。
富含茶多糖的黑茶,在饮用后,会进入人体厥阴经脉——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从而起到安神和疏肝的功效。
黑茶为厥阴,所含的阴气居中,所需的冲泡温度高于少阴黄茶,为99°C。
泡黑茶的话,紫砂壶是首选。选用厚壁的紫砂壶,闷泡过程中,壶内细密的气孔可将黑茶里面的茶碱吸收掉,但黑茶主要的营养成分茶多糖,由于是多糖复合物,则不会被吸走,而是留在茶汤里面,使茶的口感和香味倍增。
人体秋收冬藏,到了冬天,应该喝些有助于休眠安神的茶。黑茶之中,像熟普、六堡茶、金花等,能够令人身心平和,推荐冬日饮用。
越是阴性的茶,适应度越高,理论上讲,黑茶全天大部分时间(早上九点到凌晨5点)都能喝。但是,由于黑茶的功效是疏肝安神,所以推荐晚间饮用。
黑茶属厥阴气,“阴茶阳养”,所以黑茶要用厥阴对应的阳明气封存。
阳明气乃人之阳气。“人呼出来的气,阳气上升,阴气下沉。”所以,黑茶宜放在高于人鼻的室内通风透气处储存。李辉教授坦言,自己家的黑茶,都是放在书柜顶上,让它吸收读书人的君子之气,养得特别好。

白茶,属太阴,得天之气。
为何是天之气?因为白茶晒青灭酶后,需要日晒,借助天的力量,长期缓慢氧化,最终生成白茶酯。
由于富含白茶酯,饮用后,白茶会进入人体太阴经脉——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从而起到润肺健脾的功效。
白茶属太阴,是阴气最重的茶,所需的煮泡温度亦最高,为100°C。
建议将白茶放在壶里煮。因为储藏过一段时间的白茶,拿出来会有一种浓浓的酸味,这种味道来自于白茶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黄腐酸,而黄腐酸经由烹煮,能与茶里面的各种碱性成分发生酸碱中和,继而生成白茶酯。
白茶酯是白茶最重要的功效成分,这种酯化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才能产生,所以白茶的烹煮,是非常重要的。茶器之中,银壶具有非常优良的导热性和导电性,是烹煮白茶的首选。
如前所述,“越阴性的茶,普适性越高”,而白茶是六类茶中最阴的,所以适用度最广。
就季节而言,李辉教授将六种茶概括为“春红夏绿秋青冬黑,长夏黄,四季白”。白茶入脾经,脾是人体免疫中枢,所以四季皆可饮用白茶,提高人体免疫力,
就时辰而言,理论上,白茶24小时皆可饮用。但李辉教授主张,一日内,喝茶品种不宜超过三种,而且临睡前不宜饮茶过量,所以白茶的具体饮用时间,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酌情选择。
白茶气属太阴,“阴茶阳养”,就要用太阳气来养。
太阳气就是天之阳气,乃日月之光华。所以,最好把白茶放在金属罐、陶罐里,或用牛皮纸包起来,然后放在玻璃窗口,让它避免雨淋,接受阳光的照射。
俗话说,“白茶一年是茶,三年是药,七年是宝,再过九年不得了”。白茶储藏得越好,味道越“香、甜、滑、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