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针治疗区的定位、选带和进针

 鉴益堂 2019-08-03

一、额中带

【定位】 在额部正中入发际5分,自神庭穴向下1寸,左右各旁开约0.25寸的条带,属督

脉。

【主治】 神志方面病症,急性病及头、面、颈部病症。如头痛、眩晕、癫痫、中风、精神失常、痴呆、高血压、失眠、脱发、痤疮、感冒、中暑、昏迷、衄血等病症;以及眼、鼻、咽喉、舌、甲状腺、食 管、气管等部位的病症。

二、额旁1带

【定位】 在额中带外侧,目内眦直上入发际5分,自眉冲穴向下1寸,左右各旁开约0.25寸的条带,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 心、肺等上焦病及胸部病症。如心悸、胸痛、胸闷、咳嗽、失眠、胸部感觉障碍、皮 肤瘙痒等症状和冠心病、心律失常、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及带状疱疹、荨麻疹等疾病。

三、额旁2带

【定位】 在额旁1带外侧,瞳孔直上入发际5分,自头临泣穴向下1寸,左右各旁开约0.25寸的条带,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 脾、胃、肝、胆、胰等中焦部位的病及上腹部病症,如胃痛、腹胀、呃逆、恶心、呕吐、 消化不良、腹部感觉障碍等症状,和急慢性胃炎、肠炎、溃疡病、膈肌痉挛、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糖尿病等疾病,以及眶上神经痛、眼部疾患、痤疮等病症。 四、额旁3带

【定位】 在额旁2带外侧,额角直上入发际5分,自头维穴向下1寸,向额旁2带方向旁开约0.5寸的条带,属足阳明胃经。 【主治】 肾、膀胱、泌尿生殖系统等下焦病及小腹病症。如阳痿、遗精、尿频、尿急、尿痛、 尿潴留、遗尿、尿失禁、月经不调、痛经、阴痒、白带等症状,和肾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阑尾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宫外孕、子宫功能性出血等疾病,以及三叉神 经痛、面肌痉挛等。 五、额前带

【定位】 在前额正中线上,自神庭穴至印堂穴1/2处向下1寸,左右各旁开0.25寸的条带,属督脉。 【主治】 中风、脑瘫、颅脑外伤后遗症、血管性痴呆等脑部病变所致的精神症状,性格情志 改变,记忆力、思维能力、智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以及额叶共济失调、神经血管性头痛、神经衰弱、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六、额顶带

【定位】 在头顶前部,自神庭穴至前顶穴的连线,左右各旁开约0.5寸的条带,属督脉。【主治】 上、中、下三焦病症和头面神志病症。可将全带分为3等份。 前1/3治上焦(心、肺)病症,胸部病症。 中1/3治中焦部位 (脾、胃、肝、胆、胰)病症,上腹部病症;以及眩晕、高血压、癫痫、精神失常、嗜睡、脱发、痤疮等病症和中风、脑瘫、颅脑外伤等疾病所致的运动障碍、肌张力高、思维障碍。

后1/3治下焦(肾、膀胱)病症,小腹部病症。七、顶中带

【定位】 在头顶部,自前顶穴至百会穴的连线,左右各旁开约0.5寸的条带,属督脉。【主治】 腰腿足的瘫痪、麻木、疼痛;头顶痛、眩晕、癫痫、精神失常、痴呆、健忘、嗜睡、失 眠、各种神经症、脑积水、高血压、面瘫等内科、外科病症;急性胸痛、胃痛、出血、休克、昏迷、中暑,感冒、百日咳、阵发性心动过速等急性病;以及脱肛、耳鸣、耳聋、脱发、斑秃、神经性皮炎等病症,以上病症在条带正中从前向后刺一针。 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尿频、尿失禁、尿潴留、阳痿、遗精、糖尿病、痛风、内分泌失调、经前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子宫脱垂等内科、妇科病症,以上病症在条带两 边从前向后排刺两针。 八、顶颞前斜带

【定位】 在头顶部,自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前后各旁开约0.5寸的条带,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主治】 全身运动障碍的病症。可将全带分为5等份,每份自上向斜下刺2针。 上1/5治疗对侧下肢病症,如下肢瘫痪、震颤、关节不利及浮肿等。中2/5治疗对侧上肢病症,如上肢瘫痪、震颤、关节不利及浮肿等。 下2/5治疗头面部病症,如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假性球 麻痹及口腔疾病。九、顶颞后斜带

【定位】 在头顶部,自百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前后各旁开约0.5寸的条带,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主治】 以全身感觉障碍为主的病症,可将全带分为5等份,每份自上向斜下刺2针。 上1/5治疗对侧腰腿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病症。 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病症。下2/5治疗头面部感觉障碍,如头痛、麻木、头面痒、三叉神经痛、牙痛、下颔关节痛等。 十、顶枕带

【定位】 在顶枕部,自百会穴至脑户穴的连线,左右各旁开约0.5寸的条带,属督脉。【主治】 躯体背面的病症、神志病及眼部病症。可将全带分为3等份。 上1/3治疗头、颈、肩部的病症及神志病,如后头痛、头麻、颈椎病、肩周炎、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足、眩晕、失眠、神经官能症、精神失常、癫痫等。 中1/3治疗背腰部病症,如背痛、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下1/3,治疗骶尾部、臀部髋部疼痛、足癣等病症。 此外,上1/3及下1/3还可以治疗眼部病症,如皮层性视力障碍、偏盲、复视、视物模糊、近 视眼、白内障等。 十一、枕下旁带

【定位】 在枕部,自玉枕穴至天柱穴的连线,左右各旁开约0.25寸的条带,属足太阳膀胱

经。

【主治】 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共济失调;中风偏瘫、脑瘫、颅脑外伤等疾病引起的肌张力高、精细运动障碍;以及震颤麻痹、脱发、复发性口疮、急性咽炎等病症。

十二、颞前带

【定位】 在头侧面,颞部鬓发内,自颔厌穴至悬厘穴的连线,前后各旁开约0.25寸的条带,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 偏头痛、运动性失语、流涎、面肌痉挛、周围性面瘫、颞叶癫痫等病症,以及口腔疾 病。 十三、颞后带

【定位】 在头侧面,耳尖直上,自率谷穴至曲鬓穴的连线,左右各旁开约0.25寸的条带,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 眩晕、耳鸣、耳聋、幻听、感觉性失语、偏头痛、高血压、颞下颔功能紊乱、腮腺炎等 病症。 十四、结节后带

【定位】 自顶骨结节后下方1寸处起,向下1.5寸,左右各旁开约0.25寸的条带,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 命名性失语、失读症、记忆力减退、头鸣、听觉失辨、大脑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等 病症。 十五、颅底带

【定位】 在头颅后下部,自翳风穴至哑门穴的连线,上下各旁开约0.5寸的条带,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 【主治】 头面颈背部及神志方面的病症,可将全带分为3等份。 前1/3和中1/3治疗头痛、头沉、头麻木、枕神经痛、耳鸣、耳聋、失眠、眩晕、高血压、各种神经症、精神失常、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病症。 前1/3与中1/3交界处治疗面瘫、面肌痉挛、眼部疾患、三叉神经痛、小脑萎缩等病症。后1/3治疗感冒、发烧、中暑等内科病症;震颤癫痫、痉挛性斜颈、中风、失语、假性球麻痹 及其他脑部病变等神经科病症;颈椎病、肩背痛等骨科病症;经前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儿童多动症,智能迟缓、抽动症等妇儿科病症;视力障碍、麻痹性斜视、鼻衄、颞下颔痛等五官科病 症。治疗时大部分病症与中1/3配合应用。 十六、眶上带

【定位】 在头颅前部,自印堂穴沿眶上缘、颧弓上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向上旁开约1寸的条带。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 【主治】 头面、神志及脑的部分病变,可将全带分为2等份。 前1/2治疗眼肌麻痹、眼睑下垂等各种目疾及眶上神经痛。后1/2治疗脑部病变引起的上下肢运动障碍、肌张力高、情志改变、记忆力下降、智力低下及嗅幻觉、味幻觉等病症。 条带前端治疗眩晕、高血压、低血压、失眠、精神失常、额叶癫痫、鼻炎、鼻窦炎等病症。前1/2与后1/2交界处治疗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等病症。

治疗带的选带原则及进针方向

一、治疗带的选带原则

1根据治疗带的主治范围首先仔细研究和熟记治疗带的主治范围,在治疗疾病时先根据治疗带的主治范围选穴。 如顶颞前斜带上1/5、中2/5可治疗上、下肢瘫痪,所以中风偏瘫可选用顶颞前斜带上1/5、中2/5。再如额旁1带主治上焦及胸部病症,所以冠心病人胸闷可选用额旁1带。 2根据中医理论 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配穴,如高血压病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可加额顶带后1/3排刺,用补法,补其肝肾阴;加额顶带中1/3(左)用泻法来泻其肝阳。可根据中医脏腑学说配 穴,如根据肺主皮毛的理论,荨麻疹等皮肤病可取额旁1带治疗。还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配穴,如腰痛时,腰正中痛属督脉,要取顶枕带下1/3的正中刺1针(在督脉上)。腰两侧疼痛属 膀胱经,要取顶枕带下1/3排刺2针(在膀胱经上)。 3.根据现代医学有关理论可根据现代医学的解剖知识、生理知识来配穴,如中风病人右侧肢体偏瘫,其病灶在左侧, 应取左侧顶颞前斜带。再如肝脏、胆囊在右侧,肝胆疾病取额旁2带左侧或额顶带中1/3的左侧来治疗。 4根据临床经验 中医和针灸治病有许多好的治疗方法和穴位,往往来自于临床实践的摸索与积累,如中医 的验方、针灸的经外奇穴等,头针亦如此,如用顶枕带下1/3治疗足癣就来自于经验。再如,根据笔者的经验,顶枕带上1/3不但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视物模糊有效,对其 他眼部症状如面瘫眼肌麻痹,经前紧张症的眼胀、紧、沉,也可取顶枕带上1/3。颅底带对头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也有效等。 5根据病变所在部位 选取治疗带时,可将人身体分成颈以上和颈以下两部分,颈以上的病,取同侧治疗带,如右侧周围性面瘫取右侧颞前带、顶颞前斜带下2/5;颈以下疾病,取对侧治疗带,相当于传统针法 中的缪刺法,如左侧中风偏瘫,可取右侧顶颞前斜带。

二、治疗带的进针方向

各个治疗带进针方向,一般皆按下列规律,若根据病情需要进针方向不同时,多在操作方法中说明。

( 1)额中带、额旁1带、额旁2带、额旁3带、额前带,一般自条带上端的中间向下刺1针。( 2)顶枕带多由条带上1/3或中1/3或下1/3的上端向下排刺2针(两针相距0.8~ 1寸)。 ( 3)顶中带据病症需要从条带前端向后刺1针或由条带前端两边向后排刺2针(两针相距0.8~1寸)。( 4)额顶带一种方法是用排刺,笼统取上焦、中焦、下焦和治疗肺、肾病症用排刺,另一种方 法偏于条带一侧针刺,如治疗心经疾患取前1/3(右),治疗肝经疾患(或辨证属于气滞血瘀者)取中1/3(左),治疗脾经疾患(或辨证属于气虚痰湿者)取中1/3(右)。针刺方向一般来说前 1/3从后向前刺,中1/3及后1/3从前向后刺。 ( 5)颞前带、颞后带皆由条带上端自斜上向斜下刺1针。( 6)顶颞前斜带、顶颞后斜带由上向斜下接力刺,上1/5、中2/5、下2/5各刺2针,上1/5 的第1针与顶中带交叉。 ( 7)结节后带、枕下旁带自条带上端向下刺1针。( 8)颅底带多用1寸半针直刺1寸。也可根据需要用长针向特定方向针刺(采用不同进针 方向时,进针方向和注意事项多在疾病治疗的操作方法中加以说明)。

( 9)眶上带为眼眶上部横行的条带,可在前1/2或后1/2上端的中点由上向下刺1针,或在条带前端两边眶上带相交处由上向下刺1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