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7 17:24:59 【狩猎解读】这两幅图按照最初线段破坏线段的划分标准,是有一些差别的,第二幅图形成了线段破坏,第一幅图则没有。这里缠师是按照后期特征序列标准来划分线段的,两幅则没有区别,均为第二种破坏,关键就是看能否形成反向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也就是5与7孰高孰低。5高于7,则形成反向底分型,可划分为3段;5低于或等于7,则后面包含前面,由于是第二种破坏,因此则为1段延续。 关于如何分段,前面课程其实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还有疑问的朋友可以自行翻看前面相关文章,之前也系统的总结了分段规则的历史演化: 下午,本ID回答问题时,一边电话不断,所以给出的答案是不大完整的,因为本ID按图中看出的7不低于5来回答的。晚上回来,发现已经有人把正确答案完整写出,所以必须给一朵大红花。 【狩猎解读】笔段的划分是需要格外小心的,包含处理以及高低点的取值,肉眼其实很难区分清楚。有人觉得从底层精确递归非常费时费力,其实90%的时间就是画在笔段的划分上,真正递归走势,只要方法熟练,递归一下也就几秒钟的事情。好在笔段都是规则明确的,计算机公式做这些东西比人要高效的多,而且更准确。对于规则复杂,多义性组合变化多的走势分解反倒是程序做起来比较困难。 缠中狩猎缠论工具包画线选股理念说明及后续研究规划 这里还是推荐一下缠中狩猎缠论工具包,对于笔段划分算是比较完善的了,应该比公众号上99%的缠友分段都要准确高效,可以下载试试,分笔是永久免费的。 这两种情况,都属于线段破坏的第二种情况,所以必须考虑高点下来走势的特征序列,而且必须考虑包含关系,所以上面这位网友的回答才是完整的。 【狩猎解读】 上面两幅图均为第二种破坏,从高点3下来,考察反向特征序列。左边7低于5,特征序列45-67-89形成底分型,则划分为三段;右边7高于5,特征序列67包含45,因此没有形成完整的特征序列分型。这里必须要出现完整的特征序列分型才能说明反向线段力度足够大,从而判定0-3线段完成;否则,出现67包含45,则说明原线段力度不减,仍在延续,因此为一段。 另外,有人提到71课里最后一个图,那个图显然是错的,问题就在于与这里类似的,把7的位置画高了,应该类似7的位置比类似5的位置低才对,那才是三段,当时画的时候,没特别注意。所以这里必须指出。 【狩猎解读】71课最后的图例就是下图,现在看也很清楚,缠师原意是想举第二种破坏后划分为三段的例子,画图时没有注意,这里还特意指出来。 可以说缠师写108课完全是随缘随性,一边写,一边构思,同时结合当时的大盘走势来进行内容输出的,这一点在72课缠师也说过。由于时间仓促,出现一些小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可以想象一下,在短短一两年内,写出千余篇博客文章来,内容涉及之广且深,关键这些都是抽一些琐碎时间完成的,主要时间还在各种忙。纵观茫茫网络,无一人能及。不得不对缠师顶礼膜拜!
【狩猎解读】笔段是缠论里最基础最简单的部分,关键就是缠师所说的:“一切根据定义来,把定义搞清楚了,一切都好办”。笔段向来都是缠友们之间口水战最多的,以致于把大量时间纠缠在笔段,而忽略了更关键的内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笔段都是死规则,唯一有些不定的是由于缠师对一些更细节的问题没有做详细的说明,也就是规则定的“不够细致”,导致出现目前的一些争议,有些争议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应用的场景不同,都有一定道理。明白缠师用意的人,不该纠结于笔段,最多花费一个月,就应该把笔段完全搞得清楚明白。 另外,提一个问题,今天走势的划分,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本ID下午说的,有点问题,主要出在,1017的低点5386.47比前一分钟的5386.39点高,所以顶分型的顶在1017那时间,所以那里就是一笔,但图形上粗略看顶在16分那点,下午写东西太快,没有仔细去比较,晚上回来,仔细对比一下数据,才发现那里应该构成一笔,所以整个划分就要有点改变,也就是今天形成1分钟中枢了,该中枢前面一段很简单,关键是第二、三段,究竟怎么划的,能正确划出的,对线段划分也就有点及格了,明天下午再公布答案,可以对比一下。 【狩猎解读】 各位以后要吸取本ID下午失误的教训,对那些只有5、6根K线的,一定要看好其中是否有包含关系,这样才不会一时大意,这是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 【狩猎解读】分笔是最费眼睛的,K线是否有包含关系,包含处理后是否还满足成笔条件,高低点相差0.01,肉眼来看确实有些难为人。好在这些电脑公式处理起来会轻松的多,而且明察秋毫,毫厘必究。有了分笔之后再分段,就不那么废眼睛了。 缠中狩猎缠论工具包画线选股理念说明及后续研究规划 这里还是推荐一下缠中狩猎缠论工具包,对于笔段划分算是比较完善的了,应该比公众号上99%的缠友分段都要准确高效,可以下载试试,分笔是永久免费使用的。 有人可能要问,难道就那0.08的差别就可以影响整个大盘?这有什么奇怪的,如果你知道某些物理学的理论,就知道,在那些理论看来,我们的世界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一些极其微小的差别造成了,没有那些差别,世界一定不是这个样子了。另外,请注意,一定要用同一种软件,这样,等于测量的精确度或误差是基本一致的,就保持整个划分是在同一误差或精确的基础上。 好了,闲话不说,进入新课程。 【狩猎解读】对于细微差别造成的影响,有一说是差之毫厘,毫厘之差,经过多重放大,就会造成重大影响。如果原子弹爆炸,必须达到一个临界值,这个临界值上下的毫厘之差,就是天壤之别的后果,这个临界值是精确可控的。但是对于大盘数值0.08的影响,其后果是不可控不可测的,更像是南美洲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可能引起美国一阵龙卷风。这种影响是不确定性的。缠论的分类标准,比如缺口是否回补,回调是否返回中枢,笔段的毫厘之差等,这些到底会造成多大影响和差别,这个并不能精确度,它只是一种强弱分类的标准,至于它有多强,有多大影响,并没有像原子弹爆炸的那个临界值处的影响那么巨大且可感知可度量。所以要辩证的来理解缠师所说的这个精确度问题的影响。它更像是一个大概率问题,只要我们遵循某一标准原则来,就可以大概率的胜出,或者把影响降到最低。理论上的精确性和实践操作上的精确性是有差别的,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尽量采用一致性的标准和软件来进行分析。 为什么要研究分型、走势类型等东西,其哲学基础是什么?这就是人的贪嗔痴疑慢。因为人的贪嗔痴疑慢都是一样的,只是跟随时间、环境大小不一,所以,就显示出自相似性。而走势是所有人贪嗔痴疑的合力结果,反映在走势中,就使得走势显示出自相似性。 【狩猎解读】K线,分型,走势这些都是人的交易操作形成留下的痕迹,人的操作是对市场信息等综合得出的反应,人性,无论是理性的趋利避害,还是非理性的贪婪和恐惧,从来都是不变的,最终决定了人的判断,影响着人的操作。只要人的贪嗔痴疑慢不变,走势就会循环往复,就连高点低点的构造都出奇的相似,这种自相似性就是道和规律的显现,是技术分析价值的基础。 分型、走势类型的本质就是自相似性,同样,走势必完美的本质也就是自相似性。分型,在1分钟级别是这样的结构,在年线上也是这样的结构,在不同的级别上,级别不同,但结构是一样的,这就是自相似性。同样,走势类型也一样。 【狩猎解读】这里说的分型级别1分钟或者年线其实就是K线的周期,或者理解为周期的级别。而我们常说的缠论的级别则是另一种规则下的级别,级别是基于不同规则的等级划分,缠论里的级别则是基于走势、中枢划分规则下度量的级别。而最接近真实的走势图,就是把每天的时分图连接在一起,这才是最真实的走势。K线则是基于不同的时间段划分规则进行的一次抽象。分型则是在这个抽象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分型在各个级别的一致性,根本上就是各个周期对K线抽象规则的一致性,也就是都是某段时间内的O、C、H、L,无论什么周期,都是这种抽象,基于这种抽象,就会得到不同周期的分型,本质上就是规则的统一带来的不同展现,走势也一样。但是这都还是表象,最本质的原因就是,走势的高低点形成的过程,为什么会是高低点起伏,而不是随机分布,这就是人性的趋利避害,贪婪恐惧所最终决定的。 正因为走势具有自相似性,所以走势才是可理解的,才是可把握的,如果没有自相似性,那么走势必然不可理解,无法把握。要把握走势,本质上,就是把握其自相似性。 【狩猎解读】而这种结构的自相似性或者说是某种规律,恰恰为我们认识无限世界提高了便利和可能。就好像全国大部分路口都是十字路口,信号灯都是红灯停,绿灯行。基于这种相似性的现实,我们才可以驾车在全国各地顺利通行。试想每个地方的路口都是横七竖八的各种分叉,信号灯又是五颜六色的,这样的路就只能被当地的人来通行,到另外一个地方,就不知所措,就没有适用性,分型-走势和技术分析就如同十字路口和信号灯也是一样,必须尤其自相似性,才能被分析和把握。 自相似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相似性可以自组出级别来。上面的话中,先提到级别,在严格意义上是不对的。级别是自相似性自组出来的,或者说是生长出来的,自相似性就如同基因,按照这个基因,这个图谱,走势就如同有生命般自动生长出不同的级别来,不论构成走势的人如何改变,只要其贪嗔痴疑不改变,只要都是人,那么自相似性就存在,级别的自组性就必须存在。 【狩猎解读】自相似性自组出来的级别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循环递归,而递归公式就是这个自相似性结果的基于图纸,每个级别的内部都是按照同样的规则进行组合,具有相似的结构。递归的层次就是其级别大小,因此级别是在有了自相似性的递归之后才得出的。而这一切的背后就是源自人的贪嗔痴疑慢。当然,这只是定性的假设,如何定量论证其因果之间的关系,就无从考证了。 本ID理论的哲学本质,就在于人的贪嗔痴疑慢所引发的自相似性以及由此引发走势级别的自组性这种类生命的现象。走势是有生命的,本ID说“看行情的走势,就如同听一朵花的开放,见一朵花的芬芳,嗅一朵花的美丽,一切都在当下中灿烂”,这绝对不是孔男人式的矫情比喻,而是科学般的严谨说明,因为走势确实有着如花一般的生命特征,走势确实在自相似性、自组性中发芽、生长、绽放、凋败。 【狩猎解读】人的贪嗔痴疑慢的自相似性,反应到交易操作的行为中,从而得到了具有自相似性的走势结构,这种自相似性的递归循环就自组出了级别。走势的起起落落就如同自然界的生老病死,日出日落,潮涨潮退,草木枯荣,四季轮回,周而复始。看待股市就应该像看待自家菜园子一样,何时播种,植物长势如何,时不时的浇水,松土,除草,施肥,到了收获的季节采摘果实,对市场的了解就当如此。走势如花,须用心倾听花语。 因此,本ID的理论是一种可发展的理论,可以提供给无数人去不断研究,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就是走势的自相似性、自组性。这里,可以结合现代科学的各门学科,有着广阔的前景以及可开发性。 【狩猎解读】缠师基于K线包含处理,分型,分笔分段,中枢及走势的数学化定义,给出了一套严密的数学化的量化市场走势的分析方法。基于此,由走势的自相似性和自组性,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对走势的最优化分解,从而给出最恰当的买卖点分析,再结合大数据和多维数据分析整合技术,给出经过多方交叉验证的买卖操作依据,其前景和开发应用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见到。 所以,本ID的理论,不是一些死的教条,而是一门生命学科。 只是,目前本ID只和各位讲述一些最简单的自相似性:分型、走势类型。 【狩猎解读】任何一门理论技术,都是由最基本的定义,定理构成,这些是理论发展的基础,在基础牢靠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分型(包含笔段)、走势类型(包含中枢)这两种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分析工具。并且这两套工具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交差验证,相互补充。 本ID的理论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定理,就是有多少不同构的自相似性结构,就有多少种分析股市的正确道路,任何脱离自相似性的股市分析方法,本质上都是错误的。 【狩猎解读】任何正确的分析方法必然是基于自相似性结构的,否则它将无据可循,面对无穷尽的走势,如何进行分析判断?举一个不是太恰当的例子,假如有一个无限位小数,你如何知道它的某一位是几?如果它是循环小数,你可以发现其规律来计算出来;但是如果它是像π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那就无从测算,只能从头一位一位的计算而来,在没有计算之前,是没法预知的,也无法做出预判。要想分析无尽的走势,必然要发现其规律,也就必然是自相似的分析方法。 显然,分型、走势类型是两种不同构的自相似性结构,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结构,但现在,还是先把这两个最基础的结构给搞清楚。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把这两个结构搞清楚,就能达到罗马。而其他结构的寻找、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上的兴趣。而不同的自相似性结构对应的操作的差异性问题,更是一个理论上的重大问题。 【狩猎解读】分型-笔是缠师给出的一种自相似结构;分段根据分段的特征序列可知其同构于分型-笔,因此,分型分笔分段可归于一种。而中枢-走势类型则是缠师给出的第二种自同构结构。波浪也是一种自相似性结构,至于到底有多少种这样的自相似性结构,这个就需要大家来发挥聪明才智来探寻了。但是每种工具的运用,都有其特定的方法和技术,要明白各种工具的特色及优缺点,才能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来指导操作。 本ID的理论上还有一个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走势中究竟可以容纳多少自相似性结构,还有一个更有趣的问题,就是起始交易条件对自相似性结构生成的影响,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对市场科学的调控才能真正解决。 【狩猎解读】走势中能够容纳多少种自相似性结构这个从几何、拓扑学等方面可以入手来研究,但是证明起来比较困难;而初始交易条件的影响,这个就更难研究了,因为市场本身就复杂多变,影响因素众多,要确定单一初始条件的影响就会很难。这些理论问题,对应我们这些市场还未完全整明白的人来说,还是先不要涉足了,先把现有理论搞清楚,在市场玩转了再说。 本ID的理论还可以不断扩展,也可以精细化进行。例如,对于不同交易条件的自相似性结构的选择,就是一个精细化的理论问题。 【狩猎解读】分型-笔和走势-中枢两套自相似性结构作为两套分析工具,它们各有所长,笔-分型简单实用,容易操作,但精确度有限,可以在大周期图上应用;中枢-走势通过底层严格递归来分析走势,能够精确定位买卖点,但是比较复杂,很难掌握,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两者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在大周期图上利用分型-笔来大致分析,在关键位置再结合中枢-走势来精确定位,这样把效率和精确两方面进行折中互补,有利于我们实操应用。 自相似性结构有什么用处,这用处大了去了。一个最简单的结论:所有的顶必须是顶分型的,反之,所以的底都是底分型的。如果没有自相似性结构,这结论当然不可能成立。但正因为有自相似性结构,所以才有这样一个对于任何股票、任何走势都适用的结论。 【狩猎解读】和缺口一样,大周期图有缺口,其下个周期也会有缺口;而顶底的形成,也必然要先经过低周期图上先形成顶底分型,最终在大周期图上形成顶底分型,分型之后才会出现反向一笔。比如周线上出现底分型,必然是先出现30分图上的底分型,然后出现日线的底分型,最终才会形成周线底分型。如果日线的分型还未形成,那周线的分型就更不着急了。 如上图,黄圈是先形成的30分钟底分型,之后的粉圈形成了日线底分型,最后红圈内形成了虚线所示的周线底分型,这个过程利用多周期K线可以清晰的看到。 关于多周期K线公式,可以参考:盘感训练神器:多周期K线同时显示 反之,这样一个结论,就可以马上推出这个100%正确的结论,就是:没有顶分型,没有顶;反之,没有底分型,没有底。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在你操作级别的K线图上,没有顶分型,那你就可以持有睡觉,等顶分型出来再说。 【狩猎解读】如上段所述,任何转折之前都必须先经过分型转折,因此在分型形成之前就无需担心转折。很多人急着逃顶或者抄底,分型还未形成就早早出手,要么早早被甩下车,要么抄底抄到了半山腰。结合分型和5均线,未形成分型或者未跌破5日均线就拿着,这样就可以安心持股。 另外,有了自相似性结构,那么,任何一个级别里的走势发展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例如,在30分钟的中枢震荡,在5分钟的上涨走势,那么两个级别之间并不会互相打架,而是构成一个类似联立方程的东西,如果说单一个方程的解很多,那么联立起来,解就大幅度减少了。也就是级别的存在,使得对走势的判断可以联立了,也就是可以综合起来系统地看了,这样,走势的可能走势的边界条件就变得异常简单。 【狩猎解读】由于走势的自组性,可以生长处不同的级别,同一段走势可能处于不同的级别下,比如当下是一段5分趋势上涨,在30分钟级别这段5分上涨可能是30分中枢的一个震荡,而这个30分中枢处于30分下跌趋势中。举个例子,比如你家在X村,X村位Z镇,Z镇位于A县,A县有属于C市,C市又在S省,这样通过S省C市A县Z镇X村逐级定位就可以确定下来你家的位置。但是如果只说X村,全国可能有好多个叫X村的,是无法确定你家的位置的。因此,通过多级别联立,找到各个级别的共振买点,就找到了区间套的精确买点了。 所以,看走势,不能光看一个级别,必须立体地看,否则,就是浪费了自相似性结构给你的有利条件。 【狩猎解读】看走势要多个级别联立起来看,这样多个方程联立才能缩小解的范围,提高准确率。至少要看两个级别,大级别为主,小级别为辅。要在大级别的买点或者刚过买点后找小级别的回调介入,才能保证安全性和效率。如果大级别还在持续下跌或者已经明显背驰,那小级别买点再好,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无疑是刀口舔血。 不行,快11点了,今天回来太晚,关于这个问题,以后再陆续说。 先下,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