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布劳恩:是纳粹恶棍,还是登月计划英雄?

 自石湾泿花飞舞 2019-08-04

冯·布劳恩:是纳粹恶棍,还是登月计划英雄?

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1912-1977)

50年前,美国最终在月球表面插上了一面国旗,美国人第一次实现了登月创举。

在整个太空竞赛过程中,二战末期被美国挖走的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一直是美国太空计划的公众人物,也是该计划的主要设计师之一。但冷战时期对冯·布劳恩的报道大多淡化了他过去的一些黑暗历史细节:在为美国制造火箭之前,他曾经为希特勒制造火箭。德国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发射了他设计的3000多枚导弹,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了大约5000人,而多达2万名集中营囚犯在组装武器时死亡。

冯·布劳恩:是纳粹恶棍,还是登月计划英雄?

无论如何,这个人类历史上首位火箭工程师一直是公众心目中难以抹去的人物。冯·布劳恩身穿灰色双排扣西装,向后梳着光滑的卷发,手拿滑尺,在迪士尼1955年的电视特别节目《人与月》中塑造了一个温文尔雅、科学权威的形象。当时他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美国陆军弹道导弹局担任研发主任,他操着一口德国口音的英语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电视节目中,他使用了一系列的模型和插图来解释美国将如何到达月球。

“冯·布劳恩出生于普鲁士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就痴迷于太空旅行,为了掌握火箭的基本原理,他学习了物理和数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年轻时,他在柏林郊区一个废弃的弹药库与其他爱好者一起发射原始火箭。实验和冯·布劳恩领导的团队激起了德国军队的兴趣。1932年,这位20岁的神枪手成为德国军队位于柏林南部的库默斯多夫火箭发射站的高级文职专家。1935年,冯·布劳恩的团队已经成功地使用液体燃料发动机发射了两枚火箭,这是当时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技术,后来成为现代航天技术的基础。该设施很快被转移到波罗的海沿岸的新地点佩尼蒙德。

随着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冯·布劳恩在生产有用的军事武器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1942年,他的团队成功测试了A-4导弹,将其发射到近60英里的大气层。实验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纳粹帝国开始以狂热的速度大规模生产火箭,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使用奴隶劳工。

冯·布劳恩:是纳粹恶棍,还是登月计划英雄?

这个项目也引起了海因里希·希姆莱的党卫军的兴趣,党卫军短暂监禁冯·布劳恩,作为试图接管该项目的一部分。战争后期,当冯·布劳恩的导弹开始像雨点一样落在伦敦时,在纳粹的宣传中给出现了一个新名字:复仇武器2号(即V-2)。

冯·布劳恩:是纳粹恶棍,还是登月计划英雄?

V-2导弹

V-2是一种特别可怕的武器。导弹飞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受害者(其中大多数是平民)在遭到攻击之前往往没有任何觉察。冯·布劳恩显然仍然对火箭的太空飞行很感兴趣,据说,他曾说过火箭运行得很好,只是降落在了错误的星球上。历史学家认为这句话充其量只能把他描绘成仅仅是发明者,其结果与他无关。尽管V-2是可怕的,但是它几乎没有产生战略影响,也没能把战争转向对德国有利的方向。当盟军进入德国心脏地带时,冯·布劳恩和他的工程团队向美军投降,而不是等待苏联红军。

冯·布劳恩是大约120名德国科学家中的一员。在当时被称为“回形针行动”(Operation Paperclip)的美国秘密项目中,他们被带到美国开发军事技术。他们没有像纳粹德国的其他重要人物那样被追究责任,而是获得了新生。苏联也出于类似的原因接纳了德国科学家,这预示着两个超级大国即将摊牌开始太空竞争。1953年,冯·布劳恩的团队研制出美国第一枚弹道导弹“红石”(Redstone),这种导弹可以将核弹头发射到距离地面250英里(约合402千米)的地方。木星C号是红石号的改进型。1958年发射的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比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整整晚了一年。

冯·布劳恩:是纳粹恶棍,还是登月计划英雄?

红石导弹

1958年,冯·布劳恩在《时代杂志》的封面出现了,封面上的这位工程师平静的发型叠加在导弹发射的火焰上。冯·布劳恩后来成为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主任,负责研制巨型土星五号火箭。1969年7月20日,这枚火箭将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送上了月球表面。

冯·布劳恩:是纳粹恶棍,还是登月计划英雄?

自从最初的太空竞赛结束以来,历史学家们开始重新评估冯·布劳恩的遗产。一些人把他为纳粹工作的岁月描述为一种生存策略,但另一些人甚至把他定性为战犯或类似的人物。假如登月壮举没有冯·布劳恩的贡献,是否能够实现?他的形象到底应该是什么?冷战时期的英雄?纳粹恶棍?还是美国登月计划英雄?抑或两者兼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