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为诗歌体裁中的一种,这一称呼诞生在南朝齐、梁时期,在当时已为一种文学形式,但这时的绝句还只具有一些雏形,直到唐朝,才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格律,为绝句正式定型。定型后的绝句要求每首五言或者七言四句,在声律上有了严格要求,因此,这种绝句又称“律绝”,称雏形绝句或以后不按这种格律写的绝句为“古绝”。如今我们通常说的绝句以及本文以下所称的绝句,指律绝。 关于绝句的格律要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诗中要用韵,即“押韵”;二是每一句中的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排列,以及根据平仄声字不同排列的句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都要依照一定规则。 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 详细说来,押韵的要求是指每首绝句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句的最后一字,可用同一个韵目的字做韵脚,且必须为平声字,但第一句的最后一字可以用邻韵,也可不压韵。如用了不同韵目的字做韵脚,即为“出韵”或“落韵”。七言绝句如果第一句用韵可以增加音乐美,故七言绝句首句用韵教常见,五言绝句首句不用韵者教底盘。一个韵脚的字不可重复使用。第三句的最后一字必须为仄声字。 在格律上,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都有固定的格律安排,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都有平起首句入韵式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仄起首句入韵式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所谓平起仄起,是指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字还是仄声字,平声字为平起,仄声字为仄起。 具体要求如下:(⊙: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必须为平声字;仄:表示必须为仄声字) 五言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七言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 五言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五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七言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言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言绝句是在五言绝句每句前加两个字的延伸形式。七言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式实际上是五言绝句仄起首句入韵式的每句前加两个与第一、二字平仄相反的字;七言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是在五言绝句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各句前加平仄相反的两个字;七言绝句仄起首句入韵式是在五言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式的各句前加两个平仄相反的字;七言绝句仄起首句不入韵式是在五言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各句前加平仄相反的两个字。因此,在记这些看似复杂的各种绝句句式格律时,只需记住五言绝句其中一种的句式即可,其他的,也就是加两字和第一句平仄相反与否、入韵与否的问题。 从以上句式我们还可以发现,绝句的第二句和第三句格律完全相同,这叫“平仄相粘”,第一句和第二句是格律相反,第三句和第四句的格律相反,这叫“平仄对立” 其实说了这么多,都是废话,学习写绝句,只需要记住以下几点即可: 1、 韵字必须为平声字; 2、不管是七言还是五言,记住第一句的双数位置上的字必须平仄相隔,如七言第一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则记“仄、平、仄”,单数上的字分别分别与它紧挨着的双数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 3、第二句双数位置上的字与第一句同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与第三句同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如第一句是“仄、平、仄”,第二句、第三句则为“平、仄、平”; 4、第四句与第一句双数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与第三句同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 5、 第三句最后一个字必须为仄声字。 再简化的说,记住三点: 1、 韵字必须为平声字,第三句的最后一字必须为仄声字; 2、第一句的第2、4、(6)字平仄相隔,第一句与第四句句式格律相同,第二句和第三句与第一句和第四句句式格律相反。(五言绝句每句只有第2、4字); 3、更换第一句的第2、4、(6)字的平仄,即可换得其他句式的格律。 好了,依照此理类推,就可以写出不同句式的绝句了,到此学习绝句的写作,也算是入门了,至于绝句写出来诗意、诗境的好坏,就在个人修为了。 2005.04.04 17: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