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与赋比兴﹙三﹚

 江山携手 2019-08-04
 

吴竹溪

   再说“兴”。“兴”也有两种,一種是用在诗的开头,即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事。另一種是在诗中引用许多鸟兽草木来显示用意的。如屈原的《离骚》,讽兼比兴,有比有兴,就是用草木鸟兽来作比起兴。本文只讲讲常见的第一種。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以黄河之水喻光阴一去不复返;以白发满镜感叹人生短促。但悲观不是李白的性格,于是由此而引起下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个好的开头引发的下文势如天风海雨,令人豪爽雄快。不这样起兴,怎能表现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勝概呢?

   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首联以柳枝的秀色夺目,柔嫩多娇起兴,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姿态。由此发端而引起下文:“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垂柳虽好,而屈居荒园。反之,那些比不上柳的杂树,却因为生得其地,而备受赞赏。不这样起兴,又怎能表达出生不得地而使人才埋没之深刻寓意!

   毛泽东的“春风杨柳萬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以“春風杨柳”之无限生机,来反映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的崭新风貌和大好形势。不这样起兴,便不足以表现新中国劳动人民那“天连五岭银鋤落,地动山河铁臂摇”的冲天干劲和壮志豪情,以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重大题旨。

   最后再说说“赋”。赋本可以不用比兴,是直叙其事来塑造生动艺术形象的。如杜甫的《三吏》、《三別》,白居易的《杜陵叟》、《卖炭翁》等叙事诗,就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生动细致的描写,来塑造艺术形象的。那么,绝句和律诗,其篇章短小,如果用赋的手法进行创作,又怎样来进行形象思维呢?赋虽是直言其事,但用赋的手法写绝句时又不能不借助比兴来创造意境,尤其是后两句。我们知道,一首绝句就四句诗,一般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这后两句抒情的诗句,如果不来奇峰突起的两句形象语,又怎能创造出深远的意境?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前两句叙事后,后两句如果不是借桃花潭水来喻汪伦友情,而只说抬头一看方知晓,原来是汪伦送我来了,那就索然寡味了。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如二月花。”这首诗展现的是一幅山林秋色图,前两句叙事,交代环境,结句用二月春花之艳丽来描写滿山红叶。不这样形象地作比,便无法表现“停车坐爱”的神态和意趣,也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还有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似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小诗,诗人选敢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紧紧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轻轻着笔,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诗句里,获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

   古人写诗,常常是赋、比、兴三法兼用,在一首诗中,赋中有比,比中有兴。如杜甫的《北征》,白居易的《琵琶行》,虽说是用赋的手法写叙事诗,但通篇夹杂着比兴,三法兼用,新奇巧妙。

   诗无定法,贵在求新。运用形象思维,用赋比兴的手法进行诗词创作,需要讲的问题还很多,一篇短文不可能讲得很透。本文只希望在诗歌创作中的形象思维规律,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方面,对初学者能有所启发。

2007.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