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一代武侠泰斗,他读了多少本书,恐怕连他自己都数不清。 如果不是读了那么多的书,又怎么会有在雄厚历史背景支撑下,那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呢?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历史背景、很多人名、武学名称都有出处,许多都来自于经典书籍。 例如阿紫的“紫”就来自于《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金庸先生在没有去华山之前,就写出了世人皆知的名场面——“华山论剑”。 金庸先生不仅读书,更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 如何能像先生那样博闻强识呢,这就要运用到华泽紫苑先生《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中的三项原则、两个关键词、六种实践方法。 实拍图 01.《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中的三大原则:
大脑中的海马体负责短期记忆,颞叶负责长期记忆。 如果能够将书中的内容从海马体转移到颞叶,就会变成“过目之后十年不忘的记忆”。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不断刺激大脑,让大脑觉得这个信息很重要,大脑自动自发把它转移到了颞叶,从而将其长期保存了下来。 如何将其运用到读书方法中,就需要用到“强化记忆”和“过目不忘”的第一个关键词——“输入输出读书法”。 中学背英语单词,要先背诵一遍,第二天回头再复习一遍,过了三天再复习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之后还要默写一遍。 读书也一样,读一遍,输出一遍,过一段时间再回顾一遍,持续的“输入输出”,一本书的内容自然牢牢印刻在了脑海中。
“强化记忆”和“过目不忘”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碎片时间” 上班族一般都有通勤时间,不论是乘公交还是坐地铁,都可以拿出一本书来。 这个时候不方便记笔记,可以用手机拍照,或者用手机备忘录记下重要的句子,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整理。 为了避免干扰,可以听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纯音乐。 如果是骑自行车或者驾车,可以通过一些读书app去听书,不过要以安全为先。 人的集中注意力时间为15分钟,通勤时间里只要抓住这“黄金十五分钟”就可以了。 在这里要提醒一句:通勤时间玩手机是最大的浪费。 给自己确定好读书时间,如果早上可以早起,就早起一小时读书。 如果晚上下班后时间充裕,就可以在下班后安排一小时读书。
读书要读到随时都能将书中内容拿出来和别人探讨的地步。 既要保质,还要保速,这就需要勤加练习。 想要减肥,节一次食,健一次身,是断然减不掉肉的。 想要学会深读,还是要多读,并融会贯通。 比如读《史记》的同时,也可以读《战国策》,读《汉书》,也许一个历史事件会找到多个版本的演绎,从而让你对这个事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马励的读书笔记 02.懂了了原则,就要去实践,华泽紫苑先生在书中讲到了六种实践。结合实际,马励给出实操方法:
制定年度读书计划——月度读书计划——周计划。 一定要量力而行,给出明确的、实操性强的读书计划。
1、把握整体; 2、确定读书的目的; 3、决定是“速读”还是“精读”。
读书就像跑步,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普通跑步者都要事先设定个人目标,比如我要在多少个小时之内跑完全程,就算达到了某项目标。 奥特曼在三分钟内必须结束战斗,正是有这三分钟的限制,才使得奥特曼有强大的战斗力。 限定一个小时内要读完一本书的多少章节,就心无旁骛地读下去。
书买回来不读,放在书架上,灰越积越多,最后甚至被彻底遗忘了,那么你买书还有什么意义? 买是因为感兴趣,感兴趣说明脑中正在分泌多巴胺。 多巴胺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兴趣,还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在多巴胺分泌旺盛的时候读书,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记忆。
读书的人可以分为两派——“整洁读书派”和“涂鸦读书派” 马励以前属于“整洁读书派”,读完一本书,书页依然崭新如初,脏的地方还要拿橡皮擦掉,洁净到了近乎变态的地步。 看完华泽紫苑先生的《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以后,就变成了“涂鸦读书派”。 用荧光笔标注重要部分,写在笔记本上,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想。 通过“用笔画线”和“做笔记”两个动作,提高了大脑的灵活性,强化了阅读记忆。 马励在《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书上做的“涂鸦”
这里用到的仍然是“强化记忆”和“过目不忘”的第一个关键词——“输入输出读书法”, 通过以下四点完成“输入输出”,将书的内容牢牢印刻在脑海中: 1、读的时候认真做笔记; 2、读完给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向别人推荐自己读过的书;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