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难道是为教出更多的"熊孩子"吗?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04

以升学为前提的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个"软肋",老师们加班加点教,用没用心我们不知道。学生挑灯夜战的学,学没学进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现在师德师风越来越差,学校凌辱欺霸事件越演越烈。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背着沉重的书包,抄着永远写不完的作业。“题库题海”,包围着孩子们未成年的心志,这样的结果就是:学子“不学经史子传,唯有题海苦练”的学风。

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难道是为教出更多的"熊孩子"吗?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学子,就算考上大学,往往也是所选其人,而亦非其才。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知该往何处的原因,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是如此稀少、而且还少有作为,也不足为怪了。 我们的教育既然不能照般西方的模式,那就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不敢管,利益化,攀比化"已经是教育界的通病。不敢对学生从严管教,剥夺孩子的好动天性,扼杀孩子的创造天赋,老师们追名逐利,上课不用心,下班拉䃼习,学校没有自己的学识定位,跟风攀比,有几个"外教"就是世界名校了!

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难道是为教出更多的"熊孩子"吗?

要从深层次分析我们的教育现状就是:人虽多,而才少。 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又有才的人,就必须得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我们的人才教育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的教育价值取向,而教育价值取向,决定了人才结构优化。我们好好读书就是为了今后能有一个好的工作、好的生活、能否“升官发财”。这种思想所导致的就是人才结构的不平横,误导学子们的道德价值取向,无奈乎:“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难道是为教出更多的"熊孩子"吗?

我们鼓励地方和民间办校,而那些部门、学校和教育机构却通过“计划外”招生创造收入,试问有几个校长没有名车?有几个教育官员没有豪宅?更有举办所谓的“贵族学校”,这就使得中国基础教育出现“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 教育商业化是很可怕的。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分派存在不公平或不公正。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可直接反映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之上,教师是蜡烛,难道真要“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这样“为人师表”的光辉之下,出现教师为了虚名而出卖自己或是为了利益而出卖灵魂的现象,难道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

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难道是为教出更多的"熊孩子"吗?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孩子们应当享受义务教育。可这义务二字似乎只是家长的责任:为了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则必须缴纳借读费、捐资助校费或计划外招生费等等。所谓就近入学,学校也可以推诿说学生已经收满了,想法进去也是可以的,那得多交钱。对于普通百姓人家,这学校的差距是很大的,而学生们到底有多大的可选择性呢? 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面临择校的问题,上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上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一要看学生的成绩,更要看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条件决定了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决定了孩子能享受什么样的教育资源。

要让我们的孩子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把责任和担当放在首位,无论是对祖国建设还是自己的人生。教育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起点。我们的教育就必须要杜绝:教育商业化;师生金钱化;外语强制化;学习寒窗化;道德沦丧化;学校行政化;高考应试化;文凭腐败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