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名称:海达斯佩斯河会战 战役时间:公元前326年5月 战役地点:海达斯佩斯,坡罗婆王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某地) 作战类型:渡河战(马其顿军v印度军) 双方兵力与损失:马其顿军4万步兵,5千骑兵;印度军4万步兵,3千骑兵,1百战象;马其顿军伤亡1千余人,印度军伤亡1万余人 主帅:亚历山大三世、克拉特罗斯、寇纳斯、赫费斯提翁、托勒密、塞琉西、德米尼库斯等(马其顿军);波拉斯等(印度军) 远征之苦与黑人克雷图斯之死 亚历山大的远征让很多士兵感到郁闷和不满,毕竟他们离家乡越来越远。而对于跟随远征的马其顿贵族或将领来说,有一部分人仍然在拍马屁,一部分人则阴谋窃取亚历山大的胜利果实。在平息了波斯东部地区的叛乱后的前328年,亚历山大的朋友,曾经在格拉尼库斯河救过亚历山大一命的将领“黑人”克雷图斯在宴会上痛斥那些只知道拍马屁的人,并且告诫亚历山大不要自满,因为他的胜利是万千将士一起努力奋战的结果。亚历山大觉得克雷图斯公开说这些话驳了自己的面子,于是找剑准备杀他,一开始他没找到武器,只是把手中的苹果丢了出去,克雷图斯也被托勒密推走了,可谁知,克雷图斯非要过嘴瘾,又回来大骂亚历山大,使得亚历山大从士兵身上夺下长矛,投过去刺死了这位好友,事后亚历山大才后悔莫及。克雷图斯在死前对亚历山大说:当心,想要你死的人有很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记载,使得很多后世学者认为亚历山大之后并非死于伤寒或者疾病,而是死于阴谋者的毒药。 (黑人克雷图斯之死) 亚历山大号列车,下一站:印度河 尽管士兵怨声载道,亚历山大也被暗杀的暗云笼罩,但是他并没有停下征服的步伐,下一个目标便是印度。在赢得了熟悉当地地形的塔克西拉(今阿富汗东部,巴基斯坦北部)总督的支持后,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南下杀入了印度河流域的印度王国坡罗婆领地。国王波拉斯拒绝亚历山大的劝降,率领军队在海达斯佩斯河驻扎,决定据河防守阻止亚历山大杀入腹地。 早在高加米拉战役时,马其顿军就见识到了印度战象的厉害,这个特殊兵种比中亚游牧骑兵要难对付的多,如果强渡河流,战马一定会被大象吓得跌入水中,于是亚历山大这一次没有贸然进攻(帕曼纽:虽然我被你这个龟孙在巴克特里亚处死了,但是知道你会用计了我还是很欣慰)。他命令部队寻找合适的渡口,并且把粮草摆在显眼的位置,给波拉斯制造出一种假象,那就是亚历山大不敢在雨季渡河,他在等待冬天的到来。 马其顿从不等待战机,而是制造战机 亚历山大的斥候找到了一处植被茂密的岬角(当时的印度河流域植被还是很茂密的),这个地方正是亚历山大寻找的理想“偷渡”之地。为了迷惑波拉斯,克拉特罗斯奉命留守在河岸,让士兵大张营火,假装大军仍在对岸休息,这让波拉斯有了一种“安全感”。而与此同时,在夜色以及雷雨的掩护下,亚历山大率领精兵乘坐小舟从植被茂密之地悄悄渡过了河流。 渡河完成到队伍准备作战要花费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波拉斯实际上已经从侦察兵那里得知了有部队上岸的消息,但是他不敢确定马其顿的主力究竟已经渡河还是在河对岸,也无法确定渡河的部队是主攻还是佯攻。在自我矛盾的时候,亚历山大已经逼近了印度阵地,像以往一样,他以骑兵作为进攻主力,并且先击溃了威力并不强大的由波拉斯的儿子率领的印度骑兵队。 波拉斯听闻亚历山大就在河对岸,于是仅留下小股兵力提防克拉特罗斯突然渡河,自己率领主力和亚历山大决战。印度的精锐战象部队站在第一排,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亚历山大自然没有尝试和大象正面交锋,因为马和大象的对抗有神开光环也不一定能赢,于是他充分发挥伙友骑兵的机动性,从右侧绕过大象防线进攻印度人的侧翼,密集方阵也从中央徐徐接近敌人让印度人不敢怠慢。(亚历山大:都走慢点,除非你们想撞到大象身上) 四大会战的终章 与此同时,寇纳斯率领的迂回部队在山丘和密林的掩护下出现在了印度人的后方,这也是亚历山大战前布置的战术之一,他将成功的将自己不熟悉的丛林地形化为了自己的优势。印度步兵在马其顿骑兵的冲锋下很快招架不住,朝着战象跑去,而马其顿方阵向象兵和大象身上投出大量标枪,让疼痛不已的大象进入疯狂踩踏模式,踩死了不少希望寻求大象帮助的自己人。克拉特罗斯见决战开始,也率军强渡,击败了波拉斯的留守部队。 面对劣势,波拉斯并没有像大流士那样逃走,而是跟随着自己的士兵浴血奋战。看到自己人实在伤亡惨重,波拉斯不得已向亚历山大投降。亚历山大敬佩他的勇敢,让他继续做坡罗婆的王,代理自己统治印度河,并且给了他更多的土地。波拉斯也十分感动,在孔雀王朝崛起前一直对马其顿忠心耿耿。在马其顿的保护下,恒河流域的强国难陀王朝(孔雀王朝的前朝)也没有敢向西扩张,直到月护王旃陀罗笈多从塞琉西手上夺下了印度河流域。 征服之王的突然去世 在赢得了印度的胜利后,部下士兵返回家乡的愿望更加强烈,这种不满已经不容亚历山大忽视。于是他率军返回巴比伦,在这里先做修整,实际上,他没有放弃进一步征服的打算,待将士情绪稳定了以后,他打算进攻中亚或者是阿拉伯半岛。他也派出了许多探险家,对绘制中东、西亚地区的地图做出了贡献。但是神没有给他再次征服的机会,前323年6月,在赫费斯提翁离世一年后,亚历山大突然发热病倒,十天后死在了巴比伦。因为他没能留下遗嘱,因此看似慌张、悲痛实际上暗中窃喜的将领们只能依据亚历山大“把王国留给最强的人继承”这句遗言行事。将领们都认为自己是最强的人(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N),托勒密、塞琉西、卡山德、安提柯、利西马科斯等人参与的继业者战争即将开始。而亚历山大四世,大帝的儿子,还不过是个孩子,崛起于腓力二世时代的阿吉德王朝在铸就了扩张的辉煌之后即将走向末日。 (亚历山大命令部下返回巴比伦) 战役总结:因为敌人已经在河岸防守,再加上亚历山大深知战象的威力,所以马其顿军没有像以往那样正面进攻,可见亚历山大的统率能力不完全是靠运气和赌博的。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出用于渡河的小舟体现了马其顿军队后勤的高超效率。印度军队虽然兵丁强壮,而且有大量战象,但是在调度上与战法上显得不是很成熟,骑兵实力和素质同马其顿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印度步兵面对重骑兵冲锋难以招架。将重骑兵的突击优势发挥到最大可谓是亚历山大征服道路上最高效的手段,也是制胜的法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