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里 屋顶一般是“人”字型结构 而在陕西关中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 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 何为一边盖?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半边房是什么样的? 相较于一般民居的“人”字形结构 关中的厦子房是“人”字的一爿 中间厅房、两边是卧室 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 上房一般住着主人和老人 偏房可做厨房或储物用 也有的会分两层 上层储物 下层住人 半边房的形成 自然因素:冬暖夏凉 由于地处西北内陆 春季少雨,天气干旱、风沙大 夏季炎热而冬季又十分寒冷 勤劳的关中人因地制宜 利用黄土和木材 建成这样独特的半边房 夏季这样的四合院布局紧凑 可以遮阳 春秋还能防风沙 冬季又极具保温性 房子多采用黄土 保暖性和透气性好 既节省能源 又经济实用 社会因素:生产力底下,节约建材 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历史不少朝代建都于关中,文明进步了,生态却遭到了破坏,黄土地少了绿装,虽然南有秦岭资源,但无法满足千万居民的家住用房。关中人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垒起三面土墙,朝院子一面留门窗,盖厦子房,房子盖一半能节约大量的木材,也少用了砖瓦和人工。 “半边盖”的房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邻居共用一面墙,俗称“伙墙”或者“借墙”,不仅可以节约土地和建材,又能将邻居的外墙变成内墙,提高房屋的保温性和舒适性。 这样的住宅设计,还可有效的防御土匪和野兽,居住安全能得到保障。关中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多朝古都建立于此,人口密集度高,流动性大。而厦子房高大的背墙以及相对封闭的环境,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安全因素也是房子半边盖的原因。 古老的风水因素:肥水不流外人田 有句老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关中人比较讲究风水,因陕西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天气干旱降水较少,雨水珍贵,下雨要流到自家院子。 而“房子半边盖”的设计能把屋顶流下的雨水收集到窖里,需要的时候就用“水桶”把水从窖里打起来,再存放在瓮里。这样财气不会外泄,就是所谓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种类似四合院结构的房屋设计之所以成为关中民居的一大特色,更是流传下这样的民谣:“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冬暖夏凉好运来。” 缺点:通风不畅 “房子半边盖”是关中地区过去民生经济低下的产物,虽然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光线充足,防御性好,但是也有通风不畅等缺点。 关中有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北房是指坐北朝南的房子,一般都是安间房,也有厦子房。这种格局的四合院是关中居民的主流,地区不同房子的平面布局差异很大。 ![]() 如今的关中地区,越来越多半边房逐渐被拔地而起的小洋楼给取代,越来越少的半边房,不知道在遥远的将来,是否还能寻觅得到…… ![]() 建筑果然是凝固的音乐 透过建筑 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先人们的历史和人文 美观实用而又富有地域特色的 陕西八大怪之——房子半边盖 就由我们一起来守护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