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集推荐 房子半边盖与父亲盖房子 兰军平 陕西十大怪之一的房子半边盖,四海文明。为什么是房子半边盖呢?就是传统的中国家居是“人”字的一半,我曾仔细探究过这个问题。 首先是节省木材。厦子房兴起于秦汉,当时战火频乱,木材森林大肆被毁灭破坏,厦子房三面是土墙,一面也是胡基垒的土墙安上门窗,很适合当时木材十分稀少的环境。 二是冬暖夏凉。陕西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春季少雨,天气干旱,风沙大;冬季又十分寒冷。而关中地区土质粘性强,塌的厚土墙既坚固又耐风吹日晒,所以冬暖夏凉。 三是符合风水原则,即“肥水不流外人田”。人们把房檐上流下来水集中在个大水窖中,供人畜饮用食用。 四是安全因素。半边盖的房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邻居共用一面墙,俗称“火墙”或“借墙”,不仅可以节约土地和建材,又能将邻居的外墙变成自己的内墙,提高房屋的保湿性和舒适性。这样的住宅设计,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匪和野兽,居住安全能得到足够的保障。关中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多朝古都建立于此,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大,而房子以及相对封闭的环境,可以起到防御作用,安全因素也是房子半边盖的原因。 少用木头多用土。传统的关中院落进门有一道叫照壁的墙,往里左右都是厦子房。最里面是安间正房,关中有句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北房指坐北朝南的房子,一般都是安间房,也有根据院子走向盖的房子,这种格局的四合院是关中民居的主流。这种格局的一则比较讲究风水肥水不流外人田,二则是为了采光方便。关中地区农闲时时兴“串门子”(即邻居常走动谝闲传),为了不至于邻居看见自己的内墙物品而盖成这样;最后就是家家户户的厕所在屋子的最后边,以前没有化粪池,基本都是人工把粪便攒起来,采用人担或架子车拉到地里上肥方便,也为了更好地通风。这真是: 乡间房子半边盖, 省工省钱省木材。 遮风挡雨又避寒, 冬暖夏凉财运来。 我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木匠,他曾十六岁就去甘肃张家川学习房木匠。他曾告诉我他两三个月就学会了。学成了后带领两个师弟给人盖房。我们乡里乡亲至今流传着他们盖完盖好房主家还没等来他们要来的师傅的美谈佳话。那时那里人盖房都是先伐木头再盖房。他说伐树是个大操心活,首先要围住树根掏一个大坑,坑的深浅要依据木材用途长短适当决定,伐树两边用木剧剧,剧树最害怕的是夹剧,哪像现在有电锯,树倒的时候最害怕。一般树都朝阳坡倒,但也有例外。一次他伐树对面坡上的人都以为树倒把他压在树下了,都叫着他的小名说他完蛋了,但他却幸免了。父亲最得意的杰作是给原咀头镇现太白县镇上厨子李波希(儿子李海东在剧团坐鼓)盖五间大房,至今他仍清晰的记得所用木材一共一百零五个件件。那地方风俗是晚上立木(立好木屋架),而立木时有人把后柱放到碾盘后了,后来人们都四处寻找找不见了都议论纷纷说因为件件多了是不是少做了一件,但父亲胸有成竹的说少不了,等最后找见了后柱,众人都是心服口服外带佩服了。 父亲学成房木匠手艺后,回家乡常年不停忙碌大盖厦房,晚年又盖平房楼房。父亲最登峰造极的让乡亲们津津乐道的代表作是给邻村陈凯叔家盖好了井房亭子。他说他没学盖过亭子,他应允后到凤翔东湖观察琢磨了一番,回来后就顺利盖好了。后来陈凯叔家搬家,很金贵的叫来吊车把它搬到了新居。谈起厦房偏偏盖,父亲说首先是省木材,而且能看什么木材盖什么房。说冬暖夏凉父亲说有点道理,说肥水不流外人田父亲说是迷信说法,不足为信,但节水用水方面却很实用。我说房子坚固方面是不是用了不少几何原理,父亲微笑着说这是肯定的。 房子半边盖,陕西十大怪。 父亲盖房子,是我的最爱。 ![]() 您看此文用时 ![]() ![]() ![]() ![]() ![]() ![]() 读往编来 1、乡土文学社章程2、乡土文学期刊征稿3、乡土文学招聘编辑5、乡土诗人擂台赛6、全国小小说大赛![]() ![]() ![]() ![]() 乡土文学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
|
来自: 新用户89134deQ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