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耳聋中医治疗及案例 干祖望

 秋霜了无痕 2019-08-04

​摘自《中国中医百年临床家从书 干祖望》

1999年江苏科技出版干千主编 《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把耳鸣和耳聋两个病并在一起有两个理由:其一《诸病源候论·耳病诸候》: ‘耳鸣不止,则变成聋’,《寿世保元·耳病》: ‘凡是有聋者,势必耳鸣’。所以两者症状常可合并、交错出现。……其二,两者病因、病理,联系密切。在临床的辨证论治,也有它的共同性。某种特异性的方药,也是两者皆能奏效。他若导引、食疗、针灸或其他外治法亦然”(引141~142页)。

闫某,女,69岁。1999年12月20日初诊。南京。①P5 (即来源于《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第5页,下同)今年3月突发性耳聋。听力丧失殆尽,伴以鸣响。做过高压氧无效。刻下心烦急躁。

检查: 左耳鼓膜穿孔,有脓痂阻塞,左耳有痂皮。舌薄黄腻苔,质紫边有齿痕,脉细弦。

医案: 右轻左重,向有传导之聋,横加突发,当然一无所闻,问诊无从详悉,口手乏术传情,只能以舌脉为参。试取化瘀开窍,稍佐祛邪。

苍耳子10g 薄荷5g 当归尾10g 赤芍6g 红花6g桃仁10g 泽兰6g 菖蒲3g 路路通10g 葛根6g 7剂煎服二诊,1992年1月7日诊。

药进14剂,依然轰啸不歇,终日无宁,唯蹲坑大便之际鸣即宁息,但取一般蹲下而不大便其鸣不息。舌薄白腻苔,质淡边有齿印,脉平有细意。

医案: 通窍祛邪之剂,情同嚼蜡,苦于主诉词不达意,更添辨证之难。唯蹲坑大便之际可以不鸣,但蹲而不圊其鸣依然者,可证关键在乎 “屏气”。考肺系主气,气泄则衰,气凝则聚,良以 “屏气” 虽属俄顷瞬息,但气可暂凝而不泄,泽及笼葱,苟安不响。试取益气升阳,以探进止。至于鸣声亢昂,例以实证处治,但病人言难明诉,诚恐非音调之高而乃音量之大耳。

党参10g 黄芪10g 葛根6g 山药10g 白术6g 茯苓10g 柴胡3g 当归10g 白蒺藜10g 菊花1g 甘草3g5剂煎服三诊,1992年1月21日诊。

高啸之鸣,在停药1天后反而变本加厉。舌薄苔,边有齿痕如锯,脉平。

医案: 进药之际啸声虽泯而不扰,唯之后而高啸如雷,可知尚能控制或可易辙以求,但舌边齿痕如锯,原方舍去,总有恋感。古谚“一忍可以制百勇”,原方再观察一周。

原方7剂煎服。

四诊,1992年1月28日诊。

高音鸣啸,依然十分厉害。左耳在屏气时可以息鸣,右耳则依然鸣响。

检查: 左耳潮润,舌薄白腻苔,边有齿痕如锯,脉平有力。

医案: 续进7剂,亦属徒然,总之两耳鸣固一致,因则殊途。右属内在而主观,左为外在而客观。而且舌示中虚,脉呈火旺。歧途乏问津之处,暂试清心。

柏子仁10g 生地10g 竹叶10g 白茅根10g 朱灯心3g 竹茹10g 菖蒲3g 朱茯神10g 天竺黄6g 7剂煎服按: 此症传导性聋,回聪最难满意。六诊而有所好转,已属难能可贵。其辍药而反复动荡,证明获得之效未能巩固而应继续进药。最后取 “丸以缓图” 手法,十分得妥。

徐某,女,46岁。1991年7月5初诊。南京环卫。①P1右耳鸣响一年多,为持续性,音调高音量小。对外来噪音拒绝,闻到后心烦。疲乏后及情绪波动时加重。耳鸣为右重左轻。近来头痛,伴有脑鸣,心慌手颤。舌薄苔,舌质有红意,脉平。

医案: 心火旺盛,上犯于耳,盖心寄窍于耳。取清心养营。

生地10g 竹叶10g 白茅根10g 朱灯心3g 当归10g丹参10g 菊花10g 柏子仁10g 益母草10g 7剂煎服二诊,1991年7月12日诊。

已进7剂,鸣声仍无息意。但曩昔之以鸣声扰而致不能安眠者今已改善,闻噪声而心烦者仍然。手颤可以自主一些,其余无变化。自觉舌底部冒火,两掌焦灼,得食作胀,舌苔薄,脉平。

医案: 方已稍有良好反应,可能 (药) 量之未及而难以明显。前方似乎仅在离火,而未及坎水欤? 当今调整一二。

生地10g 川黄柏3g 知母10g 朱灯心3g 丹皮6g丹参10g 柏子仁10g 益母草10g 地骨皮10g 桑椹子10g 5剂煎服三诊,1991年8月9日诊。

上月处方进服未辍,耳鸣改善而轻,同时休息较佳。头脑麻木也接近消失。掌灼也随鸣响的宁静而不热。近来上班,鸣声再度加重,掌心又有灼热,两眼也有些视物模糊。

食后作胀已轻。左耳憋气,多汗(凉的)。舌薄苔,脉细。

医案: 进清心益肾之剂,确有佳兆得来。理应踵进,虽然昨天跌伤,但此方绝无碍事之处。

生地10g 川黄柏3g 知母10g 柏子仁10g 丹参10g料豆衣10g 益母草10g 地骨皮10g 菟丝子10g 黑芝麻10g 7剂煎服四诊,1992年1月31日诊。

右耳胀鸣,一年来药后有所减轻,近来有再度严重之感,左耳似乎也有一些鸣响。对外来噪音很反感,耳内呼应之鸣也倍加厉害,听力下降。近来两月舌体有缩短感,言语亦现木讷。舌尖有轻度烧灼感,或轻或重俱由脑鸣之轻重而左右之。口干求饮,水温不苛求。以上诸症在疲乏、情绪差时加重。本已消失的两掌焦灼感,刻下再起。

检查: 耳、舌 (-)。舌薄苔,脉细弦。

医案: 君主之官,开窍于舌,寄窍于耳,同时亦为生血之所,一旦心阴内怯,血为之而枯,则耳鸣、脑鸣,舌体僵木也随之而来。同时血虚则燥,燥生风,风生热,各处灼热之感,当然形影而作。四物汤主之,其拒抗噪音,稍佐柔肝。

熟地10g 当归10g 川芎3g 柏子仁10g 白芍6g芡实10g 丹皮6g 地骨皮10g 菊花10g 白蒺藜10g 7剂煎服五诊,1992年3月27日诊。

头皮发麻为游走性。脑鸣、耳鸣相互伴作,鸣如蚊阵,对外来噪音很厌恶。睡眠不酣,视物模糊,心慌,疲劳后加重。大便偏干。舌薄苔,边有齿痕,脉细。

医案: 诸症反复发作,淹缠多年,良以营血暗亏,难养肢体孔窍,当然睡眠亦难一酣。四物汤证。

熟地10g 当归10g 丹参10g 制首乌10g 川芎3g白芍6g 山药10g 五味子10g 柏子仁10g 料豆衣10g7剂煎服按: 刻下很多医生,一听耳鸣耳聋,即不假思索地用六味地黄,这种饮鸩止渴的处理,真是害人不浅。本案初诊,凭其“对外来噪音拒绝” 一言,即可明确诊断为实证。虽疗效不明,但还是正常发展。惜乎停药半年,因循自误。

姚某,女,57岁。1991年12月27日初诊。南京烟酒公司。①P9先右后左耳鸣已两个月,音量小而音调高 (如蝉噪),偶然有金属声出现,能接受外来噪音。有过耳源性眩晕症。

同时又有甲状腺囊肿,发现才3个月多,无异常感觉。

检查: 两外耳 (-)。舌薄苔,脉细。

医案: 心寄窍于耳,心火一旺则鸣,此证之实者; 肾开窍于耳,肾水告衰则鸣,此证之虚者。虚实互根之恙。至于囊肿出于甲状体畔,良以浊痰凝滞所致,似难与耳鸣视为一体,但裁方稍予关注,亦未尝不可。

生地10g 木通3g 柏子仁10g 山药10g 泽泻6g丹皮6g 朱茯苓10g 昆布10g 海藻10g 菟丝子10g 7剂煎服二诊,1992年1月3日诊。

药进7剂,鸣声反而高昂尖锐,但听到外来噪音则鸣声可以掩盖,即使很大噪音,也无厌恶。根据外科医生见解,认为囊肿与耳鸣毫无关系。近来两天有些感冒、咽痛、咳嗽。

检查: 咽峡轻度充血。舌薄白苔,脉细。

医案: 进药于27日,鸣响激增于30日,感冒作于1日,同时鸣声高亢而渐能纳噪音,似乎未合逻辑,诚恐感冒显示于1日,潜伏之期当在其前。鸣声改变,感冒难逃其咎。盖《温热经纬》 早有示意。所谓: “肺系之病涉及笼葱”。细加分析,鸣声激增,似非方药反应。循例先肃浮邪。

荆芥6g 防风6g 板蓝根10g 菖蒲3g 前胡6g 桔梗6g 象贝母10g 杏仁10g 甘草3g 4剂煎服三诊,1992年1月10日诊。

刻下感冒告痊,高亢之耳鸣仍然难止,鸣声如群蝉齐噪,有时出现金属声,如外来噪音大时,也可淹没耳鸣声,偶然在瞬息之间,一阵眩晕,俄顷即逝。舌薄白苔,脉细小。

医案: 清心益肾之法,恨无效益,但证也虚、实交错,总难倾斜于补或重点取攻,暂取王隐君化痰一法。

胆南星3g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陈皮6g天竺黄6g 半夏6g 竹茹10g 甘草3g 7剂煎服按: 这型病痛,临床上很多很多,可惜被 “六味地黄”遮盖了视野和思想中心,再也没有余地来考虑实证了。

王某,男,62岁。1992年12月18日初诊。南京。①P14房颤20年。今年4月开始,陡然两耳齐鸣,声如群架飞机徘徊头上,音量大而音调亦高,听力在原来不济中又有些下降感觉。耳中有堵塞及胀感。拒纳外来噪音,一贯血压偏低。

检查: 两鼓膜标志欠清,有下陷感。舌薄苔,有裂纹(对酸、咸无刺激感),脉平。

医案: 纵然龄超六秩,房颤连年,但尚无衰羸迹象。其鸣之来,未必言虚,良以清阳不举,痰浊为祟耳。取升清化浊手法。

升麻3g 葛根6g 白术6g 太子参10g 茯苓10g 青皮6g 半夏6g 天竺黄6g 菖蒲3g 甘草3g 7剂煎服二诊,1993年7月13日诊。

去年吃了14剂药,耳鸣减轻而舒服,以挂号太难而未能复诊。现在耳鸣仍有,近有加重现象,但比初诊之前小而低了许多,堵塞感还有。

检查: 同上诊。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 效方中辍,总有遗憾,病仍去年之病,药亦去年之药,循其规也。

升麻3g 葛根6g 太子参10g 黄芪10g 白术6g 茯苓6g 路路通10g 青皮6g 菖蒲3g 六一散12g 7剂煎服按: 疗效不高,一望而知。但两年中仅仅两次门诊,怎能高得起来。凭“耳中有堵塞及胀感,拒纳外来噪音”两语而诊断为实证,绝对不会错误的。

陈某,女,63岁。1993年1月8日初诊。南京。①P161年前右耳在子夜陡然鸣响,伴以头昏,从此鸣响难息。鸣声多样化,虫鸣、风哨等俱有。对外来噪声难以接受,听力亦江河日下,接近失听。

检查: 右鼓膜下陷,舌薄苔,脉平。

医案: 聊啾鸣啸,一度春秋。似乎发轫之初,时撄感冒。事可索本求源,是否为《温热经纬》之耳聋治肺之证,可与一试,好在成固可喜,败亦无伤。三拗汤主之。

麻黄3g 杏仁10g 天竺黄6g 菖蒲3g 防己6g 路路通10g 甘草3g 苍耳子10g 7剂煎服二诊,1993年2月26日诊。

上药吃了6剂,鸣声稍有减轻,后以爆竹迎春而辍药,至今未予处理。因之鸣声也又恢复到当初一样。舌薄白腻苔,边有隐约齿痕,脉平。

医案: 痊门乍启,辍药中途,坐观效方而交臂失之,殊深遗憾。考三拗之治耳鸣,乃偶一用之,事难一而再之。今日裁方,力崇常法。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破故纸10g当归10g 百合10g 葛根6g 甘草3g 7剂煎服三诊,1993年3月13日诊。

上方几服后头脑昏沉者清爽许多,鸣音由乱嘈狼藉者渐趋于单纯,音调已不太高。近因操劳似乎又有波动。舌薄苔,脉平偏小。

医案: 取用扶正,方已中鹄。近来操劳后即感口干,亦系精力欠充之征。步原旨而增损。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破故纸10g 山药10g百合10g 当归10g 益母草10g 葛根6g 黄芪10g 7剂煎服按: 本案为常见病用常规药。可能病员治病未能认真而没有续诊。

何某,男,48岁。1991年7月9日初诊。马钢。①P19耳鸣耳聋,右侧为甚,经服中药5剂,病感平衡。

检查: 耳道及鼓膜无特殊异常。舌薄白苔,脉细濡而涩。

医案: 体形丰腴,显然痰浊之质。今岁暮春至今,淫雨成涝,殊鲜光照,外湿严重,不言可喻。内外湿交织一片,阴霾无阳,终致空清之窍,失其空清,痰湿之结,倍形严重,非燥湿化痰,似难开窍。

陈胆星3g 枳实6g 陈皮6g 半夏10g 路路通10g茯苓10g 菖蒲3g 防己6g 六一散15g 7剂煎服二诊,1991年7月19日诊。

药后,半个头面的纱布蒙盖之感消失,听力根据劳逸而或增或减。舌薄白苔,舌质有紫气,脉细濡。

医案: 法取实治,一椎已中的。今也久雨初晴,外来影响已由湿浊而转化为湿热,“天人相应”,法亦转移。

陈胆星3g 枳实6g 陈皮6g 半夏6g 夏枯草10g茯苓10g 菊花10g 菖蒲3g 路路通10g 苦丁茶10g 7剂煎服三诊,1991年7月24日诊。

鸣声乍大乍小,时重时轻,右侧头痛头眩有体位性。舌薄黄苔,脉细。

医案: 鸣也晕也,当然自有其因素,但时临酷暑之中,又处泽国之后,湿热暑气之蒸,实属助桀之首。仍从渗湿清热为治,如此则连锁反应于痰气清利,闭窍得开矣。

藿香10g 佩兰10g 青蒿10g 六一散12g 竹叶10g陈胆星3g 枳壳6g 路路通10g 菖蒲3g 天竺黄6g 7剂煎服按: 此案目为痰浊的依据,为 (一) 体形丰腴,(二)淫雨成涝,(三)舌薄白苔,(四) 脉细濡涩。取用方药也是对证不对病的。如其也盲用六味地黄者,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张某,女,34岁。1991年8月30日初诊。511厂。①P2050天前右耳耳鸣,继之失听,伴以眩晕,呕吐。经治之后 (作过高压氧),逐步恢复。现在眩晕已轻,唯走路飘飘然,还有头位位置性眩晕。听力右耳丧失殆尽。耳鸣音调高,音量大,对外来噪音不能接受,心烦异常。

检查: 右鼓膜浑浊,稍下陷。舌薄苔,脉有弦意。

医案: 鸣声高亢,拒绝噪音,脉有弦意,证属于实。良以痰浊上蒙清道,又藉肝阳之扰,治从清肝化痰开窍。

柴胡3g 白芍6g 陈胆星3g 天竺黄6g 山栀10g当归10g 龙胆草3g 路路通10g 菖蒲3g 莱菔子10g 7剂煎服二诊,1991年9月6日诊。

鸣响音调减低 (但偶可出现金属声),恶拒外来噪音已缓解一些。右耳内有时有抽搐感,平卧时可以听到一些声音,走路时飘飘感明显减轻。舌白腻苔,脉弦。

医案: 清肝化痰之法,仅仅挫其势而难言病去。原方续进。

柴胡3g 天竺黄6g 白芍6g陈胆星3g 山栀10g龙胆草3g 当归10g 莱菔子10g 菖蒲3g 路路通10g 5剂煎服三诊,1991年9月10日诊。

这次鸣响已没有初诊时明显,头昏消失,听力提高许多。舌薄苔,脉细。

医案: 治失听得回聪一些; 治耳鸣已聊啾减轻; 治头昏将宣告消失,痊途一帆尚称风顺。步迹原方渐加重于扶正。

柴胡3g 天竺黄6g 白前6g 当归10g 山药10g 夏枯草10g 熟地10g 丹皮6g 山萸肉10g 菟丝子10g 7剂煎服四诊,1991年11月5日诊。

上方又进35剂,右耳似乎有些听到; 左耳在张口闭口时有 “咔嗒”声。听力即使提高一些,但不明显,唯耳鸣声由高音调转低音调而音量大些。对一向拒绝的外来噪音已能接受。头昏好得多。舌薄苔,脉细。

医案: 病在好转之中,证也由实转虚。在原方基础上倾向扶正。

熟地10g 山药10g 泽泻6g 五味子10g 丹皮6g丹参10g 当归10g 桑椹子10g 白芍6g 7剂煎服五诊,1991年11月22日诊。

又进21剂,耳鸣已低,但“叮咚”声仍有,听力维持原状。近撄感冒第3天,鼻有些堵塞。舌薄苔,质淡白,脉有数意。

医案: 坎坷痊途,又来感冒设障,在例先治感冒,所谓急标之义。但以挂号困难,感冒处理,再叩内科之扉。一待愈后,再进益肾填坎之方。

熟地10g 山萸肉10g 山药10g 丹皮6g 茯苓10g五味子10g 泽泻6g 菖蒲3g 红花6g 紫河车10g 7剂煎服按: 此症与上一个症,都是痰浊。为何又有肝阳之扰?因为“走路飘飘然” 与 “头位位置性眩晕” 及“脉弦”。由实转虚的端倪开始于三诊的 “恶拒外来噪音已缓解一些”。

四诊时“鸣声音调由高转低,音量由小而大”,“已能接受外来噪音”,“脉细” 的表现,显然已入虚境了。同时即及时的改攻为补。五诊以后未来复诊,后其邻人门诊,询知早已告愈。

张某,女,57岁。1992年7月10日初诊。江苏无线电厂。①P23右耳失听已3年。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口服液终年取服无效。早晨在公园里可以提高一些听力。舌薄苔,脉平。

医案: 清阳不举,清窍被蒙,又加滋补之助桀,只有升清益气一法,从浓雾中找出光明。

升麻3g 葛根6g 菖蒲3g 路路通10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怀山药10g 百合10g 甘草3g 7剂煎服二诊,1992年9月11日诊。

药进21剂,鸣声 (上诊未诉) 已低沉一些,听力仍无提高迹象,自己感觉右耳憋气感,如憋气消失而通畅则听力可以提高一些。

检查: 右鼓膜轻度浑浊。舌薄苔,脉细。

医案: 升清益气之法未能获得应有效果,当然药未中的耳。今日提供主诉,为上诊所未言,而要害之点适在于斯。

今取升清理气以求。

升麻3g 柴胡3g 菖蒲3g 路路通10g 乌药6g 木香3g 枳壳6g 大腹皮10g 防己6g 马兜铃10g 7剂煎服三诊,1992年12月25日诊。

上方进7剂之后,听力提高一点,但病耳 (右) 深部产生跳痛感,14剂续服时即泛恶作吐,为之辍药至今。

现在耳内憋气消失,听力还很差 (比以前好些),耳鸣消失。咽干在晨兴之际,作痒而咳,饮水喜凉。舌薄苔,脉细。

医案: 聋属老年,咽呈慢症。病固两宗,治可统一。

知柏地黄丸每次6g,1日3次。

按: 此症的“地黄丸系列久服无效” 同时又“在公园里可以提高听力”,即告诉你地黄丸不对证,清静之处而提高听力,正是失去清阳之气而病。二诊时 “自感右耳憋气”,那么补可留邪吗?家父认为“清阳不升”不等于有邪,所以补也无邪可留。而且还在续用升、柴,更无补益之弊。

陈某,女,60岁。1993年2月19日初诊。南京甘泉营。①P26两耳哄鸣两年,影随听力下降,右耳已完全失聪,鸣声如蝉噪,有时伴以 “咔答”“咔答”声,偶然耳阵发性刺痛。

咽干口燥,多饮喜冷。右侧颞关节初则弹响,继则作痛,至今两月无痊意。右耳周围附近麻木。有时眩晕要倒,阵发性心慌颤跳。眠、食、便三者均正常。

检查: 两耳为中耳炎残余。咽后壁轻度污红,张口三指。鼻 (一)。舌薄苔,脉平。

医案: 年届六秩,老与病同步光临。耳则 “鸣乃聋之渐也”,而且向有病态。津亏则咽干; 血虚则肌木。治当扶正,诸恙事可求去,聋聩则难以回春。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熟地10g 当归10g 川芎6g 白芍6g 麦冬10g油松节2个 甘草3g 7剂煎服二诊,1993年3月19日诊。

头脑清醒许多,眩晕摇晃减少减轻,心慌心颤也轻也缓解,耳鸣及颌关节部弹响依然。左乳突已压而不痛。舌薄苔,脉细。

医案: 诸症改善,药效已来,鸣聋依然,乃病、老两者所致。至于关节弹响,可以视而不见。取十全除肉桂。

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熟地10g白芍10g 川芎3g 破故纸10g 甘草3g 7剂煎服三诊,1993年7月16日诊。

辍药多时,在两个月前一度眩晕,泛恶而呕。至今仍然有飘飘然之感,头脑昏沉而重。血压正常,耳鸣已轻。舌薄苔,脉细。

医案: 耳鸣宿恙,眩晕新增,时临长夏而作,良以湿浊外侵而引动久蕴之痰浊。前者之补,显然已失效于今朝。暂取芳香化浊,佐以消痰,一待标证一除,再步前旨之径。

藿香10g 佩兰10g 陈皮6g 法半夏6g 竹茹10g苏梗10g 青蒿10g 车前子10g 六一散12g 7剂煎服四诊,1993年7月23日诊。

药进7剂,晕已止而眩亦改善,泛恶作吐完全消失。唯耳鸣与行走飘然者未见变化,头脑失之清爽。饮食、睡眠、两便正常。左乳突已不痛。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 邪袭中途,刻又一驱而散。再寻旧径,不过时临大暑,大滋大补之品,毕竟需投鼠忌器。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陈皮6g 白扁豆10g藿香10g 佩兰10g 丹参10g 桑椹子10g 六一散12g7剂煎服按: 这是典型的老年体弱者的调理病。四诊三易其方,做到随着病的转变而步步为营,十分突出中医的特点。第四诊的用药以时令而有所出入,更体会出中医“天人合一”之旨了。

张某,男,72岁。1993年3月30日诊。省科委。①P29以鸣聋住院治疗,出院时方为六味地黄加味。刻下出院已25天,听力稍稍提高,口干得润,所苦者鸣声特亢特高,如刮大风(音量大) 或尖锐声 (音调高),对外来噪音能接受。

检查: 外耳道未见异常,舌无苔,红而干,裂纹如网,脉平。

医案: 六味滋阴,毫无异议,唯突然实证出现,可知阴虚已剧,势难涵木,火郁而燃。大补阴丸之证。

知母10g 川黄柏3g 龟甲10g 熟地10g 山药10g茯苓10g 丹皮6g 泽泻6g 白茅根10g 山萸肉10g 7剂煎服二诊,1993年4月13日诊。

自诉听力提高一些,右耳鸣响仍高。在此期间,两次眩晕,有摇摇欲倒之势。口干得水更干而拒饮。舌无苔,舌质干而红,裂纹纵横,脉平。

医案: 大补阴丸,似颇对证。仍步原旨,稍事损益一二。

熟地10g 知母10g 龟甲10g 川黄柏3g 丹皮6g天麻3g 菊花10g 生石膏20g 山药10g 芦根30g 7剂煎服三诊,1993年7月6日诊。

头晕已止,脑子也清爽,左耳听力又提高一些; 右耳哄鸣有时仍然较大。晨醒未食之际有些口干。舌少苔,舌质红,龟裂而咸酸无刺激,脉平偏细。

医案: 鸣聋眩晕,并驾骈存。几度药石周旋,佳象环生,以舌而论仍须滋阴益肾,步原旨深入。

川黄柏3g 知母10g 熟地10g 五味子10g 山药10g丹皮6g 茯苓10g 酸枣仁10g 泽泻6g 7剂煎服按: 家父虽属脾胃派,但滋阴药还是照用的。他并非反对六味地黄汤,而是反对不问是非一出手就用六味的医生。

本案用比六味还重峻的大补阴丸,就可证实。

张某,女,5岁。1991年6月3日初诊。南京御道街。

①P34婴儿时恣用抗生素,以致听力丧失。

检查: 两耳外道 (-)。舌净,脉平。

医案: 襁褓恣药,垂髫失聪,幸残留听力尚有存在。

药物性耳聋,恨无方药,拟饵丹方,即所谓“礼失而求之于野”。

葛根6g 补骨脂10g 菖蒲3g 桃仁10g 丹参10g益母草10g 7剂煎服二诊,1991年10月25日诊。

上方进服35剂,听力在客观上明显提高。舌脉正常。

医案: 失听之治,难得回聪,如此反应,实出意外。有效之方当然难以割爱,但得寸之下必然求其尺进,再加一味。

原方加紫河车10g,7剂煎服。

三诊,1991年11月22日诊。

听力又有提高。舌薄苔,脉平。

医案: 药物致聋,中医亦叹驴技之尽,今日回聪,事属偶然。仍取原方。

葛根6g 补骨脂10g 菖蒲3g 紫河车10g 红花6g益母草10g 7剂煎服待冬至后可改成为膏滋,长时间服用。

四诊,1992年1月21日诊。

听力在提高之中,服药未辍,唯气管炎发作而停辍数日。舌薄苔,脉平。

医案: 庞安时一代名医,但难以自疗其聋,可知聋聩之难医,今能得药改善,总是佳兆。原方再进,不过聋非旦夕之治程,天天伴药铛,日日烧丹灶,事亦太烦,改用膏滋。

紫河车100g 补骨脂100g 粉葛根60g 益母草100g藏红花60g 路党参100g 全当归100g 白果60粒 百合100g上药煎煮两次,去渣存汁,文火浓缩,加阿胶40g、冰糖60g,再收膏。分20~30次服,晨晚各取1匙,开水化服。

按: 家父遇到药物性聋,明知无法补救,但不愿坐视,常用丹方。可惜治愈率极低,本案是属于有效率中的一个少数侥幸者。

嵇某,男,62岁。1991年8月6日初。高邮市。①P37今年6月初左耳突然鸣响而聋,眩晕、呕吐、畏光。经过治疗翌日眩晕与呕吐缓解与止息。从此左耳听力下降。步履蹒跚跄踉,体位转动时有短暂性迷糊不清。刻下右耳全聋,左侧听力下降,无鸣响,头脑昏沉。舌黄腻苔,脉大而有滑意。

医案: 发轫于淫雨之初,证属湿邪困顿,加之泽国三周,脾更受困,其所以困顿者,外无阳光之照,内有自湿助阴,脾无阳气,湿痰滞积,痰湿交蒸,上凌空清之窍,证属于实。先应化浊消痰,虽然年已六秩,正气之虚,暂时不能顾及。

枳壳6g 陈皮6g 半夏6g 路路通10g 茯苓10g 白术6g 菖蒲3g 鸡苏散12g 藿香10g 佩兰10g 防己6g7剂煎服二诊,1991年8月20。

药进14剂后头脑清爽一些,精神振作,唯治一聋矣。

考常规手法,必用益肾,但欲知耳为宗脉所聚之处,宗气一充,更有复聪希望,拟从益气启聪。

升麻3g 葛根6g 白术6g 太子参10g 茯苓10g 山药10g 菖蒲3g 白扁豆10g 防己6g 甘草3g 7剂煎服(自加葱茎10cm为引)三诊,1991年9月10日诊。

头脑已清醒,残晕所剩无多,步履稳定。右耳之聋无改变,今天发现左耳也听不到贴耳挂表之声。舌薄苔,脉平。

医案: 诸邪清肃,取药无后顾之忧,重取扶正,以搏听力回来。

黄芪10g 党参10g 茯苓10g 路路通10g 山药10g百合10g 丹参10g 紫河车10g 当归10g 菖蒲3g 甘草3g 7剂煎服按: 此案首诊虚证弃补,是宗“急则治标” 的准则处理的。同时更看出家父三诊中,从祛邪而轻补,轻补而重补,层次清楚。

赵某,男,40岁。1992年7月3日初诊。南空司令部。

①P42右耳失听10多年,似乎已成定局。1个月前左耳踵进而聋,根据表现,当在丧失纯听力90分贝之上。经许多疗法 (包括高压氧) 治疗,毫无一效,而且鸣声高亢,昼夜不息。病前觉劳动后过于疲乏。

检查: 两鼓膜凹陷,标志消失。舌苔白腻,边有齿痕,脉平。

医案: 鸣聋陡作,苔腻舌胖,拟从开窍、化痰、升清以孤注一掷,7剂无效,自愧黔驴技尽。

升麻3g 柴胡3g 菖蒲3g 天竺黄6g 苏子10g 麻黄3g 杏仁10g 路路通10g 防己6g 甘草3g 7剂煎服二诊,1992年7月10诊。

药进7剂,听力有些回聪迹象。咽鼓管已有通畅之感。

舌薄苔,脉平。

医案: 僻药奇方,竟然有柳暗花明之效,良以升清而去浊,三拗汤宣通笼葱,幸无不良反应,步迹原旨。

麻黄3g 菖蒲3g 杏仁10g 路路通10g 防己6g 升麻3g 柴胡3g 青皮6g 桔梗6g 甘草3g 7剂煎服三诊,1992年7月21日诊。

初诊7剂,获效较明显,后7剂即木然无反应。能闻到声音,但内容难以辨别。

检查: 鼓膜同上诊,耳咽管通而不畅。舌薄苔,脉平。

医案: 闻其声而不辨其内容,古鲜遗训。参考《内经》“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精神,是否再从养心一试,“盖心寄窍于耳” 也。

柏子仁10g 莲子10g 菖蒲3g 茯神10g 朱灯心3g熟地10g 芡实10g 当归10g 路路通10g 丹参10g 7剂煎服按: 此案病情严酷,诚如医案中谓 “失听定局”,并予言“孤注一掷,七剂无效,自愧黔驴技尽”。幸而二诊已有“柳暗花明之效”。初诊即用三拗汤,理由是“邪蒙清窍”而开启笼葱肺穴。幸有疗效。

郎某,女,47岁。1993年10月12日初诊。白云石矿。

①P52右突发性耳聋起于6月中旬,已作过高压氧等在内的多种治疗,至今听力已提高一些。但耳鸣出现,为持续性,鸣声高亢洪大,昼夜不息,侵扰睡眠。头脑昏沉,重点在右侧,头重脚轻,走路飘飘然。拒绝外来噪音。

检查: 右耳鼓膜浑浊,外耳道皮损并附丽痂皮,左侧(一),舌薄苔,脉来弦滑。

医案: 痰因火而生,火以痰而炽,痰火一扰,清窍被蒙,头脑昏沉,实证也。治当清火消痰。

龙胆草3g 胆南星3g 陈皮6g 半夏6g 天竺黄6g山栀10g 枳实6g 菖蒲3g 夏枯草10g 菊花10g 7剂煎服二诊,1993年10月26日诊。

进药14剂,头昏而晕,明显缓解,飘飘之感消失。4个月不能骑车,今能坐骑矣。右耳听力在宁静之际可以听到一些,唯高啸之鸣,仍无丝毫减轻,对外来噪音也依然拒绝。舌薄白苔,脉细。

医案: 正气渐露虚羸,局诊问诊则实证依然尚在。如其早补留邪,宁可矫枉过正。

陈胆星3g 陈皮6g 半夏6g 茯苓10g 天竺黄6g白术6g 当归10g 山栀10g 滁菊花10g 甘草3g 7剂煎服三诊,1993年11月16日诊。

眩晕之感在头部摆动之际仍有所残存。步履骑车,已稳重自立。听力仍无提高。耳鸣与拒绝噪音者,一如曩昔。昨天起在脘胃部有痛感。

检查: 两耳 (一)。舌薄苔,脉细。

医案: 纵然实证之痕迹尚存,但苦寒峻剂之药太多,取药不能不有所加减。

生地10g 熟地10g 竹叶10g 白茅根10g 山药10g茯苓10g 丹皮6g 夏枯草10g 泽泻6g 当归10g 7剂煎服四诊,1993年11月30日诊。

又进药14剂,诸症次第日佳。但头位急切易位时,还有不舒之感。耳鸣右侧轰轰,左侧如机器声,对噪音有反感依然无改善感觉。失眠还未改善 (可能与上白班或夜班有关)。舌薄苔,脉平。

医案: 病证尚实,人已虚矣,只能清心火益肾水。即使偏近于补,但亦只能牛刀小试而已。

生地10g 竹叶10g 白茅根10g 山萸肉10g 山药10g 茯苓10g 丹皮6g 覆盆子10g 泽泻6g 当归10g7剂煎服五诊,1993年12月28日诊。

此方已进28剂,鸣声仍然高亢,外来噪音能接受。睡眠已好些。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 试扶正尚无枘凿,唯外来噪声未能全部接受,则不妨佐以清心。

熟地10g 山药10g 丹皮6g 茯苓10g 泽泻6g 白茅根10g 连翘6g 竹叶10g 当归10g 覆盆子10g 7剂煎服按: 全程五诊,由实转虚,层次分清,用方取药也步步跟上。第五诊,“对外来噪音未能全部接受”,照理不能进补,但正气已极虚,不能不补,因之取用清心药来中和其补益的副作用。

费某,男,38岁。1991年7月24日初。南京铁路局。

①P55本月7日开始两耳憋气、堵塞,继之左耳失聪而鸣,伴以眩晕泛恶,呕吐。第3日做了高压氧治疗及其他治疗,眩晕已轻,失听逐渐回聪,鸣声仍然存在,音调偏高,低音偶然出现,拒绝外来噪音,自声增强。发轫之初过于疲劳。舌薄白腻苔如敷粉,舌质淡,脉濡。

医案: 久苦淫雨,同时泽国水乡,其湿之甚不言可喻,加之疲乏逾常,心身劳累,此《内经》所谓 “乘虚而入”之虚。劳则损气,湿则化浊,湿浊弥漫,充斥遍体,终至清阳难举,浊阴上僭,笼罩诸阳之首及五官。考五官以空清是尚,阴霾无阳之下,当然耳失其听,伴以聊啾终日,绝非一般所谓鸣聋之恙。治当清化湿浊,拨云雾以求阳光,破阴霾而冀开窍。本应重佐升清,但有血压偏高之嫌,升柴不敢恣取,拟方试服。

葛根6g 佩兰10g 藿香10g 焦米仁10g 木通3g蝉衣3g 仙茅6g 太子参10g 菖蒲3g 路路通10g 仙灵脾10g 7剂煎服二诊,1991年8月27日诊。

药后眩晕基本控制,但尚有残余的阵发。耳鸣及闭气有所好转,有时甚至基本宁息。听力略有回升,高频回升到80分贝。音量渐小,而音调增高,原拒绝外来噪音现逐渐能接受。

检查: 舌苔白腻,质胖,边有齿痕,脉细。

医案: 药后反应及四诊互参,正是循序以进而向愈途进展。耳虽属于肾窍,但仍应土脾入手,旨在原方,逐渐倾向于扶正。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陈皮6g 紫河车10g半夏6g 菖蒲3g 防己6g 升麻3g 7剂煎服按: 久雨,“苔薄白腻如敷粉”,“脉濡”,一望而知湿浊弥漫之证。发轫于疲劳导致,故而清化湿浊之外,再应扶土补脾,但是不敢用补。在没办法之下,只能刺激脾土,求其用自己的能力来振作自己,这二仙汤的取用,意即在此。

张某,男,38岁。1985年4月18日初诊。③P199右耳因爆竹震聋,时历两月。自感鸣响不息,耳边如有高声,则耳内倍觉不舒。西医诊断为“爆炸性耳聋”,经治未见好转。

检查: 鼓膜完整,标志存在。音叉测验正常。舌薄苔,脉有弦意。

医案: 巨响惊魂骇魄,肝藏魂,肺藏魄,肝胆之经络环耳外,肺穴之笼葱在耳中,从此而鸣聋俱作,亦合乎情理之中。肝藏血,肺主气,责是理气化瘀,正是对策手法,拟《窦太师疮疡经验全书》诸流气饮化裁,数味以应。

黄芪10g 枳壳10g 木香6g 乌药6g 桃仁10g 红花6g 陈皮6g 苏梗10g 葛根6g 菖蒲3g 5剂煎服二诊,1985年4月25日诊。

服上方药后鸣响大减,耳内已感舒服。患者要求再进上方药5剂以求巩固。

按: 本例是由爆炸声引起的耳聋,中医认为,肝经循环于耳外,肺经结穴于耳中,且肝藏血、藏魂,肺主气、主魄。所以本案的发生是因惊魂骇魄,肝肺被伤,气滞血瘀所致。所选方药,则古为今用,师古而不泥古,宗“流气饮”而出 “流气法”,灵活变通,达到活血化瘀,理气宣通之意。

理法方药似成法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李某,男,50岁。1985年8月30日初诊。③P199在旅途中左耳陡然失聪,嗡嗡鸣响,听力下降。两个月之后,耳鸣由微转亢。血压正常,大便偏稀。

检查: 音叉试验: 任内氏: 左耳气导大于骨导,施瓦伯氏: 左耳缩短; 韦伯氏: 偏向右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

医案: 征途劳顿,起居可能失常,致气血违和,阴阳失济,浊阴蒙蔽清道。治用升清开窍法。意在“挥戈一击”。

升麻3g 柴胡3g 马兜铃6g 丹参10g 茺蔚子10g菖蒲3g 路路通10g 5剂煎服5剂药后,耳鸣大减,听力上升。后以原旨调理40剂,鸣息而痊。

按: 经曰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因饮食劳倦,寒温不适,七情内伤而致脾胃受损,则升清降浊功能紊乱。

清阳不升,浊阴必然不降而上潜,于是五官诸窍被浊阴之气弥漫笼罩,使清窍致病。所以一旦耳窍被蒙,即耳鸣耳闭。

本案病因旅途中陡然耳聋耳鸣,时历两个月,耳鸣由微转亢,说明阴霾蔽阻日益加剧,所以用重剂升清升阳之品以“冲”散阴霾,“激”发阳气。方中升麻、柴胡升清化瘀。菖蒲、路路通开窍通络。马兜铃宣通肺经之耳中结穴笼葱。丹参、茺蔚子养血活血。全方共奏升清化浊,养血通窍之功,使阴霾消散,气血调和,鸣聋自愈。每观一般庸工俗手,一见耳鸣耳聋,一概六味地黄或耳聋左慈丸进投,真是害人不浅!郝某,女,44岁。1999年4月18日初诊。⑤从前年开始,右耳轰轰鸣响。虽经治疗而一无成效,故而一直不加处理。听力正常。失眠由于轰鸣骚扰而致,有时吃安定,也可得入睡。月事凌乱不准。

检查: 耳道 (-),由自己手按胸前,可以听到有节奏的鸣声与心搏同步,历两分钟确认无讹。颈侧未扪到淋巴结肿及结实硬块。舌薄苔,脉细劲。

医案: 耳鸣有声,有节奏之轰声与心搏同步。脉舌主诉虽难作准,但凭此一象足够确证矣,乃 《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谓 “耳鸣有声,非妄闻也” 之流。病出耳中,源在血脉。

宗《医林改错》 “耳孔内有小管,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 说法裁方,取通窍活血汤。

红花6g 桃仁10g 归尾10g 赤芍6g 泽兰6g 丹参10g 菖蒲3g 路路通10g 桔梗6g 核桃隔3片 7剂煎服二诊,1999年5月10日诊。

药进三周,鸣声明显减轻。脉舌如前。

医案: 攻顽破瘀,乃马上得天下之术。今后处理,亟须案上治天下之策矣。当从养血活血一途是尚矣。

制首乌10g 当归10g 白芍6g 熟地10g 川芎3g丹参10g 红花6g 黑芝麻10g 路路通10g 7剂煎服按: 此案为典型的振动性耳鸣,中医文献里除刘河间的“耳鸣有声,非妄闻也” 一言道及之外,从来也没有谈到它。

不过一般不一定主在血管而尚有种种足以压迫血管而导致者也常有,那么不去治疗其压迫物而徒恃化瘀者,也是无济于事。不过此案初诊有“颈侧未扪到淋巴结肿及结实硬块”一言,也可证家父注意了这一点。

谢某,男,58岁。2000年3月8日初诊。西安市。⑤耳鸣三年,由于感冒导致。经治多次,无效。其一次取用六味地黄丸,吃后更加严重到无法工作,而一怒之下索性不医不药。鸣声如飞机的起飞,音调高、音量大。白天鸣声噪闹,也引起了心烦意乱,妨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

幸而入夜上床之后,可以大大地减轻到可以承受的程度。听力稍有影响而不明显。睡眠、饮食、两便正常。工作虽然上班而十分轻松。拒绝外来噪音,故在马路上常将两耳道用棉花堵塞而后出门。

检查: 外耳道及音叉测正常。舌薄苔,脉有弦意。

医案: 哄鸣三载,诸药难医。唯 “昼鸣夜靖” 一事,早已越出乎一般昼宁夜噪之常态。显然昼阳而夜阴,乃阳气特盛而使然。且与拒绝外来噪音的实证相符。所谓阳气者火也,心寄窍于耳,则心火也明矣。应宗刘河间理论处理,采清心泻火一法。方用金匮泻心汤加减订之。

大黄6g 川连3g 黄芩3g 山栀10g 竹叶10g 灯心3扎 茅根10g 银花10g 连翘6g 赤芍6g 7剂煎服二诊,2000年4月1日诊。

进药21剂,鸣声大减,性情也安静舒适得多。

检查: 脉平而细,舌薄苔。

凭此蛛丝马迹之证,除我三年困扰之鸣,亦云幸矣。不过为人师者,毕竟不是勇夫壮士,久进攻剂,亦非所宜。者番裁方,取清心养血以清养并济。

黄芩3g 山栀10g 银花10g 地丁10g 生地10g 当归10g 赤白芍各6g 丹参10g 茅根10g 7剂煎服三诊,2000年5月2日诊。

鸣声很小,虽然尚有残存,但我心已足。请问今后如何处理?回信答言: “去邪务尽,不能稍稍获益,即已满足。建议再用 ‘丸以缓图’ 的成药,扫尽残孽。”山栀100g 连翘60g 生地100g 熟地100g 当归100g 赤芍50g 白芍50g 川芎30g 甘草30g四诊,2000年10月4日又接来信,言道 “鸣声消失殆尽”。

按: 用苦寒剂来治疗耳鸣,为历来所罕见,但以辨证论治立场来观察,又是不足为奇的极为平常的一回事了。其实当时进六味地黄而加重,早已警告是实证拒补的必然反应。

同时更看出攻剂、峻剂,必须“中病即止” 的古训,否则必然出现负的后果。

* * * * * * * * * * * * * * *耳鸣、耳聋章总评按语: 希望一见耳鸣、耳聋,即想到处方用到六味地黄者的先生,摊开本书本节,好好地读上几篇,用以减少“误医害人” 的罪过。

耳鼻喉科局中人的一句俗谚“三炎一聋,劳(治疗) 而无功”不是随便说说的,的确十分难治,尤其是耳聋,内中的的确确为现在医学水平不能做到的“还我聪听”。如果你一意孤行,最终,浪费了病家的钱,捣毁了个人的医誉,也糟蹋了中医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