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 | “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他人即是地狱

 弘雅书房 2020-12-23

对于行为艺术,你是怎么认为的?

是一群披头散发的年轻人在大街上全身裸体着拔足狂奔?行为艺术约等于神经病?

行为艺术通常与许多不正常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色情、暴力、血腥、挑战禁忌等。

难懂而晦涩。

这是许多大众心里对行为艺术的狭隘认识,实际上,通过行为,艺术家可以向我们传递更多的情感及信息,这种心灵上的冲击是传统的艺术媒介所不能带来的。

玛丽娜·阿布里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1946年出生的她,今年已经73岁高龄。她来自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度——“前南斯拉夫”。

她的许多行为艺术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虽然表现的形式或多或少显得有点极端。

萨特的一句话很好地形容了阿布里莫维奇作品中的灵魂:他人即是地狱。

萨特认为,我们在现实中常常身不由己,这个阻碍就是“他人”的目光。“他人”的目光是可怕的,它肆无忌惮的干预我的选择,使我们在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被迫做出本不希望的选择。

阿布拉莫维奇的家庭给她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她的父亲是二战的英雄,母亲则是少校军官。

与母亲的关系,一直是阿布拉莫维奇不能挣脱的心结,并长期伴随在其艺术生涯之中。

甚至在她成名之后,所做表演的时间也要严格按照母亲军人化的管理要求去安排,必须在晚上十点前结束。

这些带有某种精神压抑性的烙印,或多或少地融入到了她日后的创作当中。

正像阿布拉莫维奇某次所说的:“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力量,而我一样都不喜欢,因为它们都暗示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控制。”

把决定权交给公众,那么离死就不远了。

她最著名的艺术作品(或者说是一场表演)名为《节奏0》

在《节奏0》中,阿布拉莫维奇直接麻醉自己,面向着观众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七十二种道具,包括枪、子弹、菜刀、钉子、铁链、鞭子等危险物品,观众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

这是她第一次尝试,与现场观众的进行互动,让观众成为她作品的一部分。

铁链、鞭子和刀片,这些看起来危险恐惧的工具,都成为了她和观众共同完成表演的载体。

由于作品有不可预测的危险性,所以她承诺,自己承担行为艺术表演过程中的全部责任。

一开始很多人试探性地,看她是不是真的任由摆布,有的用口红在她的脸上乱涂乱画,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在她身体上作画等等。

当他们发现她真的毫无抵抗之后,便有人开始更肆无忌惮地用尖锐的道具去伤害她。

在六个小时的创作过程中,她被人千刀万剐,直到有一个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了她的头部,最终被他人阻止,阿布拉莫维奇也流下了泪水。

在受虐的过程中,她的瞳孔里溢出了泪水,内心充满着恐惧,但始终没有做出任何身体上的反应。

作品结束后,她站起来,走向人群,所有的人担心遭到报复,都开始四散逃跑。

阿布拉莫维奇说:“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

行为表演不仅考验了艺术家本身,同时也考验了周围的观众的道德底线。

所有人都在施暴,几乎没有人给予拥抱。

试探越来越大胆,直至想置她于死地,人们都没有让自己的意识获得清醒。

或许这就是潜藏在人内心深处丑恶的东西,只要有土壤就会快速滋生蔓延。

一个艺术家不要去爱上另一个艺术家。

阿布拉莫维奇曾经说过,“一个艺术家不要去爱上另一个艺术家”,然而她不仅仅爱上了,还爱得很深。

在阿姆斯特丹,她遇见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伙伴、以及灵魂伴侣:来自西德的行为艺术家乌雷(Ulay)

同样都是行为艺术家,他们在一起后共同完成了许多作品,这些表演当中蕴含着他们对于爱情关系的思考。

1976年,在《空间中关系中》他们浑身赤裸,从20米外的地方一次次朝着对方碰撞,肉体相撞时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在空间之中传递。

每一次,他们碰撞的力道都更为激烈,直至半个小时以后,阿布拉莫维奇被撞倒在地。

他们用自己的身体,通过行为艺术把男女间情感的跌宕起伏以及他们性别的差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他们并不想这部作品成为力量和决心的较量,而是在一个相对温和的暴力中维持一种平衡。

真实的爱情关系中也是如此,但是难免有一方会承受不住冲击跌倒在地。

1977年的《明亮/黑暗》中,两人以飞快的速度互扇对方巴掌。

两个相爱的人,不应该彼此伤害。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创伤,日积月累留下的,只有伤痛。

1978的作品《吸呼》,两人将嘴巴对在一起,互相吸入对方呼出的气体。

17分钟后他们的肺里充满了二氧化碳,都倒在地板上昏迷不醒。

这一表演所要表达的,正是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吸取”另一个人生命的毁灭性能力。

作品《AAA-AAA》中,他们又面对面跪坐在地上,对着彼此大声尖叫,直到其中一人失声。

另一件作品《无量之物》相对平和一些。

两人面对面站在美术馆狭窄的入口,身上没有穿一件衣物,想要进入这扇门就必须通过他们,观众则要决定是面对男人,还是女人。

然而看起来最为危险的,还是得属1980年创作的《潜能》

 两人共执一套弓箭,弦绷得很紧,乌雷若一放手,箭就会射入阿布拉莫维奇的胸膛。

如果没有绝对的信任,这次行为表演无法完成。

在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的双人组合作品里,他们用自己的身体,通过行为艺术,把男女间情感的跌宕起伏,以及他们性别的差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爱情促成了两人的合体表演,亦为他们带来事业高峰。

至1988年,一直是两人合作创作艺术作品。

而如果我们仔细回忆,似乎他们的作品和感情早已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一切向大众敞开。几十年来,世界上有无数人观看了他们彼此碰撞、大叫、接吻、对视,甚至是歇斯底里。

而从来也没有一对艺术家,可以让人们这么难以将他们的感情与作品分开。

在长达十年之久的创作中,乌雷与阿布拉莫维奇关系紧密得就连他们也称自己是“连体婴”。

就算是他们的分手,终究也是离不开行为艺术的方式。

两人相约在长城,东西各一方朝着对方走去。

这也成为了他们最后一个合作作品《情人——长城》

阿布拉莫维奇从长城东边渤海之滨的山海关出发,乌雷则从中国西部戈壁沙漠中的嘉峪关开始自西向东行走。

历时三个月,行程超过4000公里,最后在位于山西省的二郎山会和。

两人挥手告别,12年的亲密合作落下帷幕。

自从长城分手以后,两人天各一方。

爱是和解。

一直到2010年。

此时的阿布拉莫维奇仍然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在纽约MoMA展厅里,阿布拉莫维奇坐在桌子一端,另一端是自愿坐到对面的观众。

64岁的阿布拉莫维奇接受了1500多人的对视挑战,莎朗·斯通、Lady Gaga亦慕名而来。

她每天就这样面无表情地坐着。

有人对着她大叫,有人默默垂泪,有人试图用沉默对抗沉默,有人和她穿了一样的衣服现场向她求婚,有人在她面前突然脱下衣服,试图激起她一星半点的反应……

700多个小时,1500多个人,阿布拉莫维奇就像一座冰雕,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直到遇见乌雷。

她事前并不知道乌雷会来和她对视,此时距离他们分手已经22年了。

乌雷刚坐下来十几秒的功夫,阿布拉莫维奇就泪流成河。

虽然到最后,他们并没有在一起。

阿布拉莫维奇流着眼泪,伸出手握住了曾经挚爱的乌雷。

也许,爱就是和解,无论是与自己,还是与他人。

现在的阿布拉莫维奇,已经年过七十,但你从她的身上丝毫看不见衰老的姿态。

她登上TED,为大家讲解行为艺术。她计划建立自己的艺术机构,甚至自己的行为艺术学院。

不同环境的生活造就了她,让她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许这看起来有些极端,但是却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对于自我的修行,亦如寺庙里的苦行僧一样。

一面是苦闷的现实世界,一面却是不断追寻的内心世界。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欢迎评论区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