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孩子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却只能在校图书馆度日----认识躁狂抑郁双相情感障碍之2

 昵称rK05Y 2019-08-04


来访,男,40岁,他出生在一个四口之家,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图书馆管理员,有一个姐姐,比他大三岁。32岁时,因为挫折事件而病发。

父亲性格孤僻,但对他尤其关注和重视。家中四人,每次必须是他第一个盛饭,其他人才能盛饭。父亲口头上说是带他出去溜溜,实际上是避开姐姐,偷偷带他一个人去看电影、吃水饺。

母亲对他也是全方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过度的包办和控制,全方位的包办,也全方位的控制。除了呵护之外,只要一不如母亲的意,不论对错,就会板着脸大声斥责和数落,让人瑟瑟发抖。

他一方面被过度地疼爱和呵护,另一方面又被过度地包办和控制。密不透风、让人窒息的被掌控,父母永远是对的,不按他们说的做,似乎就会大祸临头、世界崩塌。

四十年了,他感觉自己没有脑袋,父母全程参与他的生活,代替他思考,代替他决定,只有父母才是对的。父母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如既往地照管他的生活。

比如:他服用的药物掌控在父亲手中,父亲每次派发。比如:母亲天天会问:你刚才去哪里了?在做什么?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苹果?或者香蕉?抗议他们少管,都没有用。父母很没有安全感,当不知道他心理想什么的时候,父母就会躁动不安。

他每天生活在聚光灯下,在聚光灯下曝光。他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父母全部都要知道。事事都要过问,事事都要汇报。他就像一块透明玻璃一样。

在这种高压之下,他时而躁狂时而抑郁,他也在住院、出院,出院、住院中往复辗转。


近期,他受不了父母这种密不透风、让人窒息的管控,他离家出走了。身份证、手机这些会留下痕迹的物件都放在了家里,一个人开了5个小时的车,只想单独一个人出去生活。

他拿着驾驶证住进了宾馆,另外找好了工作,也准备租房,开始单独一个人的生活。但父母报警,警察找到了他,被带回了家,随即被送往医院。

父母不会听他解释,不会了解他在整个离家出走的过程中,他的思维是正常的、逻辑是清晰的,他是因为叛逆才离家出走的。父母只会认为他又一次病发了。

这样的父母有多辛苦?他们过度地付出心力,太过用力。40岁的儿子,仍然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地被照顾,事事周全。父母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这样的父母,内在有一个弱小的孩子,照顾儿子就像照顾弱小的自己,内在力量的弱小,让他们不敢对儿子放手。其次,他们在社会上也是弱者,社会功能弱化,不能对外拓展,就从照顾儿子这件事情上,满足他们的存在感,实现他们的价值感。

一个内在力量强大的人,是敢于放手孩子的,因为他相信孩子能行,孩子能独立处事和应对。他有力量相信,他的孩子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问他,你想要的爱是什么样的?他说:被喜欢,被需求。而他父母的惯性模式是,儿子永远需要他们,需要他们的照顾和管控。儿子永远是被满足的一方,而不是可以付出的那一方。这是失衡的。付出和接受之间失衡。

一个多才多艺的男子,在电台做过播音主持;在乒乓球比赛中拿过冠军;在书法比赛中拿过奖等等,却因为从小严重不当的养育方式,不得不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在学校图书馆工作。

为人父母者,你是否要深思?


躁狂抑郁双相情感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鉴别。两者的形成原因和症状表现有相似之处,很容易混淆。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前者的养育方式,养育者过度疼爱呵护和过度包办控制。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养育者一切都是正确的,永远都是对的,孩子有被全方位包办控制的窒息感。

该障碍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尚存,但存在认知的严重偏差。需要长程的心理治疗,合理认知以及客体关系的修治。

后者的养育方式,孩子被养育者极好和极坏的的两种极端方式对待,他也极好和极坏地对待他人。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缺乏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的能力。请阅读公众号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数篇文章。

有人不能认同,人格障碍或者双相障碍,是因为这些小事情导致的吗?是的,结论就是这样。重大的创伤或灾难性事件,导致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恰恰是因为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日复一日、日积月累地让孩子的人格发展出现严重的偏离。

此文不是从理论的高度,而是从案例的角度进行描述,期待同行探讨

公众号:tmyxlx,全部是原创,基本上源自于真实的咨询案例,具有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如有困惑,请发信息到公众号后台,48小时内解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