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府及乐府诗简介(二)

 江山携手 2019-08-04
乐府诗
    乐府诗是指可以入乐的诗歌或文人模仿这些诗歌旧题而创作的诗歌。
    汉代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到魏晋六朝时,才开始称这些诗歌为“乐府”或“乐府诗”。后来人们把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用来入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
    以后,“乐府”或“乐府诗”,还包括后世作家的仿作在内。这种仿作有的是按照乐府旧的曲谱创作填写新辞,还是可以入乐;有的是因旧谱失传,或因作者不熟悉和不重视乐曲,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模仿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创作的诗,这些诗已不入乐;有的是完全抛弃了乐府旧题,只是仿效民间乐府诗的创作原则和体制上某些特点,完全自立新题和新意创作。乐府诗以第二种情况最多,也最常见。
    与古诗相比,乐府诗语调自然,毫不雕琢,犹如天籁之音。古诗有创造的痕迹;乐府诗可以合乐进行演唱。古诗能诵不能唱。
    与近体诗相比,乐府诗句式有三、四、五、六言及杂言等,长篇乐府诗还有问答的形式。近体诗句式固定;乐府诗不讲音节。而近体诗讲究平仄、对仗、粘对等。
    乐府诗与词、曲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最大的区别在于乐府诗不讲平仄。而词曲是有严格平仄限制的。自唐代以来配合燕乐的歌辞词、曲(散曲)。词、曲有时也称乐府,如苏轼的词叫《东坡乐府》,马致远的散曲叫《东篱乐府》,其实它们的含义与乐府诗是不同的。
 
两汉乐府诗
    是指由朝廷乐府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民间诗歌。因为采自民间,属于民歌,大都没有标明作者。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庙堂,有的采自民间,西汉大文人司马相如也参与了乐府歌诗的创作。《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歌诗28家,314篇,基本都是乐府诗。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作品的有《大风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铙歌》18首,以及另外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其他乐府诗都作于东汉。
 
魏晋乐府诗
    乐府诗清新的歌词,悠扬的曲调,引起文人们极大的兴趣。从汉末建安时期开始,文人大量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出现了一批写作乐府诗的作家,其中以曹操、曹丕、曹植“ 三曹”为代表。曹操是最先开始袭用乐府旧题,模仿两汉乐府民间歌辞的风格来写作乐府体诗的人。他在创作中,自由地运用乐府民歌的旧题旧曲,但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不再是吟诵旧事,而是歌咏新事。以前,汉乐府民歌主要是叙事,曹操把它发展到叙事中兼有抒情。曹丕的诗歌近一半都是都是用乐府古题写的乐府诗,他大胆探索,对诗歌的各种题材都进行过尝试。但最有成就的是五言诗和六言诗。他有两篇《燕歌行》是用七言写的,使乐府产生一种新体制。曹植也写了许多优秀的乐府诗,他在五言诗上开拓了广阔的境界。这时创作乐府诗的还有陈琳、王粲等“建安七子”。“三曹”和“七子”用乐府旧题所写的乐府诗,大部分都是不入乐的作品。
 
西晋的乐府
    主要是以文人创作为主。文人们传承了曹魏的传统,沿袭汉魏的体制写了许多乐府诗。主要作家有陆机、傅玄、张华等。西晋文人着重模仿前代作品。因袭多创新少,语言多追求对偶句,缺少朴素生动的美,乐府诗的成就不及曹魏。
 
南朝乐府诗
    南朝乐府诗流传下来近500首,主要是民歌大部录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里,仅《西洲曲》《东飞伯劳歌》《苏小小歌》等不足10首(不计民谣)分别归入《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清商曲辞》是当时流行的一种通俗乐曲,以“吴歌曲辞”和“西歌曲”为主。
    “吴歌”产生始于东晋初年,流行于京城建邺(今南京)为中心的江南一带。《宋书·乐志》云:“吴歌杂曲,并出江东。晋、宋(指南朝宋)以来,稍有曾广。”吴声歌共有曲调20余种,诗歌300多首。“吴声”歌辞比较集中,尤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读曲歌》等为多。这些诗多以女子口吻来写爱情生活。
    “西曲”产生于南朝的宋、齐、梁时期,流行于长江上游的荆、襄地区。《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云:“西曲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西曲”曲调较多,有30多种,现存的诗歌比吴声少,只有140多首。内容也是以描写男女爱情为主,其中反映水畔船上的风光,城市商贾的生活占了很大篇幅。
 
北朝乐府诗
    基本上都是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之“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北朝乐府民歌原来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辞,其中又以鲜卑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北人直接用汉语创作的,有些则是经过了南方乐工的加工润色,同时其中还可能杂有少数北方汉人的作品。北朝民歌应该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
    北朝民歌的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鲜卑族为主的北方各民族跟南方人的生活环境有所不同,再加上北方民族特殊的风俗习惯和性格气质,因此北朝民歌的情调和风格,就跟南朝民歌有了显著的差别。
 
隋唐及以后乐府诗
    隋、唐时,文人盛行写作乐府体诗。唐代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张籍等,都有许多乐府名篇。他们采用乐府古题,继承古代民间歌辞“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形式上不拘字数、不避杂言。
    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等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为乐府诗增添了一种“新乐府”形式。新乐府诗,是一种利用新题来写时事的乐府诗。汉末建安时期就有人借古题写时事;盛唐杜甫“即事名篇”也是这样。白居易自创新题全写时事,命名为“新题乐府”。新乐府不以是否入乐作为衡量标准,它从音乐上来讲,只有乐府之名;从文学角度上说,因新乐府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纲领,肯定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所以又是真正的乐府诗。
    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各代,写作乐府诗的作家也相继不绝。其体制和唐人相仿,大都是古题乐府、新乐府两大类,都不会乐。其中也有一些佳作,但总的说来,缺少创新意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