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与性,灵与肉

 琚o9kot8yu8p59 2019-08-04

师傅

Friday,May 21, 2018

Love the words you say

LOVE AND SEX

灵与肉

Flesh and and Soul

“爱情就像鬼一样,人人都听过,却又谁都没见过。“”

——Damon Salvatore

爱让人着迷,性让人沉醉。

爱是精神的契合,性是肉体的欢愉。

古往今来,爱与性,虽不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却是活着的重要意义。从生存的角度而言,性是人类得以繁衍和存续的基础。

在人的一生中,爱与性均如此重要,两者有何差异呢?

有人说,爱情就像鬼一样,人人都听过,却又谁都没见过。这样的比喻有其合理性,亦有其不合理性。

爱情是稀有的,罕见的,而性则是普通的,是普遍的。

爱情是高贵的,也可以是世俗的,而性则是本能的,是也只能是世俗的,它不可能是高贵的。

爱情既是平等的,又是这世上最大的不平等的根源,而性永远是平等的,最美丽的肉体和最丑陋的肉体通过性行为所获得的快感是相等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性是必须品,但爱情不是。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存压力,不论身处哪个时代,生活在金字塔底层的人都会被剥夺追求和享受爱情的权利,爱情对于底层人民来说,是奢侈品。乞丐也有爱情,但乞丐的爱情只是一厢情愿的人脑意识活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站在金字塔尖的人就一定拥有爱情。这些人可以通过物质财富来最大限度地获取性快感,但却不一定能拥有爱情,爱情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

爱情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是无法上市交易的,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美好的。

而性,当然也可以是美好的,但也可以是罪恶的,是可交易的,可交换的。

爱,是可遇不可求的,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爱过一个人,即使这个人曾拥有很多性伴侣。

现实生活中,很多婚姻也是有性无爱的,是凑合,是为了生存而把两个不相爱的灵魂拼凑在一起,组成了家庭,从而实现一种形式上的圆满,也便于繁衍后代。

性,则是可遇可约亦可求的。

“爱与性都源自人类的生本能,我们渴望爱与被爱,从事性行为,都是为了在时间和空间中获取一种存在感”

——大师傅

弗洛伊德把人的存在划分为三种状态: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就是在性欲的支配下,人原始的生存状态,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类似于监狱里想方设法越狱的囚徒。

“超我”是指完美的社会制度下人类的理想化的存在。

“自我”则是真实的自己,是“本我”和“超我”夹击下的一种平衡。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文明的各种具体形态,如家教、哲学、建筑、艺术等都是“本我”冲动在受到“超我”的制约和压抑之后的一种折衷的表现形式。

弗洛伊德还认为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有两种:生存本能及死亡本能。

人类渴望在时间和空间中获得存在感,人类对性欲的追求都属于人的生存本能。

生命由无机物演化而来,人类则从黑暗、平静的子宫而来,一个生命一旦开始,其返回最初的无机物状态的倾向也随之产生,这就是人类的死亡本能。

因此,所有生命的目标都是死亡。人在死亡本能的驱使下,既会设法毁灭世界,毁灭他人,也会设法毁灭自身。

从弗洛伊德的性理论出发,我认为,爱与性都源自人类的生本能,我们渴望爱与被爱,是为了在时间和空间中获取一种存在感,我们的性行为也是既是为了获取这种存在感,又是为了让这种存在感一直延续下去,即实现家族或种族的延续。

因爱生恨,则是生本能向死本能的转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