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孙海燕:试用本能学说阐释徐小斌的《羽蛇》

 妙趣横生 2020-07-17

孙海燕:试用本能学说阐释徐小斌的《羽蛇》

试用本能学说阐释徐小斌的《羽蛇》

  通河一中   孙海燕

  [摘要] 通过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生存本能、死亡本能三方面阐释徐小斌的《羽蛇》。首先,阐述性本能、生存本能、死亡本能在徐小斌的《羽蛇》中的体现。最后,分析徐小斌的《羽蛇》中体现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生存本能、死亡本能的原因。

  [关键词] 性本能  生存本能  死亡本能

  本能在弗洛伊德的不同著作中有着不同的界定,在《人性升华——重读弗洛伊德》中,把本能综合起来后包含的内容有:“本能是指来自肉体而表现在精神上的内在刺激,表示本能刺激的一个更好的术语是需要;本能代表所有产生于身体内部并且被传递到心理器官的力,它是作为一种永恒的冲击力发挥其作用的,它受到的阻抗愈大,反作用力愈强;本能体现着作用于心灵的各种肉体欲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性欲;本能是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早先状态的冲动,它是有机体生命固有的惰性的表现。弗洛伊德对本能的规定包括三层含义。本能是人的精神现象背后的一种永恒的内在冲击力,是精神活动的基本的动力能量;这种冲击力源出于人的肉体组织,表现为肉体欲求特别是性的欲求;这种冲击力可以传递到人的心理器官并作用于心灵,从而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和活动。”在弗洛伊德后期著作中,根据对各种冲动及其本源的研究,最终,把人的本能分为两类: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在《弗洛伊德十讲》中,说:“'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是人类体内相互对立依存的矛盾体,是人所共有的基本本能。生存本能要求统一和联合,指挥着创造和生产,并要求着机体自我的防御功能。在另一方面,生存本能是人生命力的源泉,是同类间表现出友善、爱情、关怀的基本表现,人们所谈到的坚毅、勇敢,也都来自生存本能。相反,死亡本能却要求割裂事物,它散发破坏的力量,其目的是要毁灭生命。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生命依赖于生存本能对死亡本能的压制和转移作用。每个人都具有死亡的本能,当生存本能没有压制住它的时候,人便表现对生的厌倦和疑惑,进而结束生命。但有的时候,死亡本能也可能以另外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对生命的懈怠,以散漫的形式虐待生命,甚至自我。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在精神中必须保持稳定的比例,当死亡本能超越了它的极限时,人便会表现出制造死亡、伤害机体的倾向。生存本能让人们去爱、去发展,是人生前进的力量来源,性本能是生存本能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中,说:“生的本能包括有繁衍种族作用的性本能,和具有自我保存价值的那部分生存本能。”死的本能在《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中的《超快乐原则》中第一次提出。在《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中,说:“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一种本能要以毁灭生命而重返无机形态为目的,这种自我破坏的本能,就是任何生命历程所不能超过的死亡本能。它具体表现为破坏、伤害、征服、残酷、恐惧、攻击、虐待、自毁、侵犯、谋杀等。”在《人性升华——重读弗洛伊德》中,“弗洛伊德后来认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尽管各自具有不同的直接目的,但最终目的都是维持生命的存在、增长和延续,所以可归结为生存本能。按他的两极划分原则和他对本能的保守、倒退和重复的特性的分析,与生存本能对立的只能是死亡本能。弗洛伊德把这两种本能视为人最基本的原始本能。代表爱、联合和建设的力量的爱欲成为生存本能的核心,它的对立面则是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的死亡本能。”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认为,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是相互对立的两种驱力和意向。生存本能代表潜伏于人的生命之中的创建性、进取性的活力,它是一种生存的、爱欲的和发展的内驱动力,它的目标在于持之以恒地创建生命存在的联合体(及其对象性的物化形式),并致力于维护它们的整合与完善,它包含着食、色等欲求,但最主要的是爱欲及其衍化的各种形态。死亡本能则代表潜伏于人的生命之中的攻击性、自毁性的驱力,它是一种毁灭的、憎恨的和破坏的动力,它的目标在于毁坏、分解或消灭生命存在的联合体(及其对象性的物化形式),并致力于使生机盎然的存在物复归于无生命的死寂状态,它或者向外发泄而表现为挑衅、争吵、攻击、破坏、殴斗、侵略等形式,或者向内投放而表现为自谴、自罪、自惩、自残乃至自杀等形式。”在徐小斌的《羽蛇》中就呈现了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徐小斌的《羽蛇》把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展现得淋漓尽致,本能学说把徐小斌的《羽蛇》阐释得灵性十足,本能学说把徐小斌的《羽蛇》诠释得异彩纷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中的生的本能(包括性本能和生存本能)和死的本能在徐小斌的《羽蛇》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羽蛇》中的陆绫展现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亚丹展现了弗洛伊德的生存本能,陆羽则展现了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

  一、《羽蛇》中本能学说的体现

  《羽蛇》讲了一个血缘的故事,记录了五代女人的历史。这五代女人把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诠释得简直是尽善尽美。在此,只列举三个人来阐释。

  1、性本能的体现。陆绫很小的时候就对自己的身体关注了。“她常常在洗澡的时候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照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隐秘的所在。”陆绫从小就对中年女人深感兴趣,为此她常通过卫生间的天窗偷窥奶妈香芹洗澡。那时,小小年纪的陆绫对奶妈香芹的裸体早已稔熟于心,却仍然每一次都使她惊诧。“每当香芹的两只手绕到身后去解胸罩,绫便感到有一种巨大的兴奋逼近喉咙,她知道紧接着便会有两只硕大的乳房活灵鲜鲜地弹跳出来,乳晕宽大而鲜艳,就像是贴上去的什么花朵。绫见到它们就有一种晕眩的感觉。”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绫对女人的身体是很熟悉的,并且对女人的身体很着迷,她对女人的身体着迷的同时也激发了她的欲望。在绫偷窥一个男人的双手揉捏奶妈香芹的乳房后,她脱光自己的衣服,穿上她母亲年轻时穿的旗袍,在她照镜子时还把两块手绢塞在胸前。这些举动都是陆绫欲望的表现。绫在小学四年级时就在体育老师的启蒙下有性经验了,不过,那时只是在体育老师的诱惑下把她自己脱光了,让那个男人的大手捏来捏去而已。后来,绫又爱过三夏劳动时的公社书记,爱过一个唱坤角的豫剧演员。绫的这些爱情就是欲望的体现,即性本能的体现。绫是个对性痴迷的女人。她因为工作的关系与丈夫王中分居,她耐不住寂寞,竟然与自己的师傅勾搭成奸。在绫的脑子里总有一种下流的欲念,每当她结识一个新的男人并且跟他上床之后,她的这种欲念才会消失。这欲念一直伴随她四十几年,最后在她年满五十的那一任丈夫上台之后才消失。绫与丈夫王中生了韵儿,这是绫展现种族繁衍的性本能。绫的生命中离不开男人,她这种孜孜不倦的肉体欲求就是性本能的体现,她用一生的欲望演绎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

  2、生存本能的体现。亚丹跟随母亲孟静刚进陆家家门的那天,还是小女孩的亚丹一口气吃了六个大包子。陆绫把亚丹推倒时她仍然紧紧捏着一小块没吃完的包子。包子被炉灰裹得很脏,但亚丹怕人抢跑似的把它一口塞进嘴里,并没有顾及额头上的血。亚丹这种坚毅的自我保存价值的举动就是生存本能的体现。亚丹在二十五岁的时候遇到了独龙,并且爱上了他。在中央喷泉的那个夜晚,她处女的初夜给了独龙便受了孕。独龙最后并没有娶已经怀孕的亚丹,亚丹独自一个人承受未婚先孕的丑闻,并且勇敢地把她和独龙的结晶生了下来。亚丹对待朋友关心并且友善,对待与独龙的爱情痴迷,对待因未婚先孕外界施加给她的压力,她表现得坚毅、勇敢。亚丹的友善、关怀、情爱及坚毅、勇敢的表现就是生存本能。

  3、死亡本能的体现。羽几乎用一生演绎了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羽在六岁的时候亲手掐死了自己的亲弟弟。羽的这种毁灭生命的举动就是死亡本能的表现。羽为了赎杀死小弟弟的罪孽在自己的身上文了身。羽的这种伤害机体而自毁的表现就是死亡本能。羽即使文了身也没能得到母亲若木的谅解,于是,羽不得不自我放逐,无视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懈怠。羽经历了八次死亡,几乎每次都是她自己制造死亡,自我虐待,自我伤害自己的机体。羽的这种制造死亡、伤害机体、自我虐待、自毁的表现就是死亡本能的体现。当母亲若木把调羹仍向羽的脑袋擦破了羽的额角并破口大骂羽时,羽不顾一切地扑向了自己的母亲若木。羽这种不计后果的攻击、侵犯的行为就是死亡本能的表现。羽在生活中也是很散漫的。羽参加美术考试的时候,她是最后一个走进考场,画完画后她就不理不睬地走了。在羽开个人画展的那天,羽竟然在放签到簿的桌子底下睡觉。当电视台的记者们找到她时,她竟然会灰头灰脸、无精打采,脸上还有着横七竖八的几道油彩,不修边幅。羽的这种以散漫的方式对待自我的生活态度就是死亡本能的表现。羽一直到死的时候,都在以懈怠生命的方式体现着死亡本能。

  二、《羽蛇》中本能学说体现的原因

  环境的影响使本能学说在《羽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对于《羽蛇》中体现的性本能来说。绫从小和奶妈香芹住在一起,并由奶妈香芹带大。奶妈香芹肥硕丰满,胸前还有一对晃来晃去的大乳房。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绫的欲望被香芹奶妈激发,所以绫才会经常偷窥奶妈香芹洗澡时的裸体。按照弗洛伊德的本能说分析,绫的这种欲望是来自精神上的内在刺激,即绫看到奶妈香芹的裸体后而产生精神上的内在刺激。绫生活的环境为激发绫的欲望创造了条件。绫后来与胡师傅苟合,也是因为绫的生活环境为绫的堕落提供了条件。当时,绫作为知青下乡到西北,和丈夫王中分居,而胡师傅和绫在一个工场工作,胡师傅是二茬子光棍,想女人,绫是离开男人就活不了的女人,正好想男人。绫于是就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与胡师傅勾搭成奸了,进而释放她的性本能。绫用肉体欲求体现着她的性本能。

  其次,对于《羽蛇》中体现的生存本能来说。亚丹从小和寡妇母亲孟静生活在一起,生活困苦,生活不下去的情况下,她们母女投奔了陆家,因为她们母女熬不过三年饥饿时期。这种困窘的生活环境练就了亚丹坚毅、勇敢的性格,所以在她摔倒时也不忘手中紧紧捏着那一小块没吃完的包子。包子即使被炉灰裹得很脏,也怕人抢跑似的把它一口塞进嘴里,连额头上的血都不顾及。亚丹的这举动表现出了她具有自我保存价值的那部分生存本能。在亚丹被绫推倒时,是羽搀扶她起来的,从此,她对羽特别友善,在亚丹孤独的成长环境中,她关心着朋友羽。亚丹爱上了独龙,并且未婚先孕,可最终独龙却没有娶亚丹。亚丹对独龙没有任何的怨恨,因为她们是在中央喷泉的那个夜晚,在那样浪漫的环境下受周围的环境感染下一时冲动而结合的。是亚丹的生活环境促使她体现出友善、关怀、情爱、坚毅、勇敢的生存本能。

  最后,对于《羽蛇》中体现的死亡本能来说。从很小的时候羽就知道母亲和外婆并不喜欢她。外婆一见她就唠叨:“家要败,出妖怪……”母亲就转过头来,盯着她。自从羽的母亲给她生了小弟弟后,羽的母亲若木更不喜欢羽。小小的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感觉很压抑,为了让母亲把爱情转移到她身上,她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小弟弟。羽之所以谋杀了她的小弟弟,是因为周围的环境逼迫她去毁灭生命。羽为了赎这个罪孽,去文身,想用千针万刺来自我惩罚。她做出这举动,也是因为她感觉周围的环境中有一种声音在呼唤她,呼唤她去西覃山金阕寺赎罪。羽周围的环境都是那么冷酷,羽得不到爱,无爱的环境逼迫得羽以懈怠、散漫的形式虐待自我。羽因为杀了小弟弟招致母亲若木对其的憎恨,羽也因为这件事一直放逐自我,漠视自己的生命。因为她谋杀了小弟弟,于是她自惩去文身,在文身时,她结识了独龙,又因为她爱独龙,所以愿为救独龙而跳楼自杀。这之中不乏有环境制造的偶然。其实,是羽周围的环境迫使她制造死亡事件,从而体现出死亡本能。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每个人都具有死亡的本能,当生存本能没有压制住它的时候,人便表现出对生的厌倦和疑惑,进而结束生命。”对于羽来说,就是这种情况。为什么羽的生存本能没有压制住她的死亡本能呢?因为她身边的环境抑制生存本能,而使死亡本能体现突出。所以,羽破坏机体、毁灭生命、自我惩罚、自我谴责、自我虐待、制造死亡等等行为都体现出死亡本能。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的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在徐小斌的《羽蛇》中都有体现,并且把徐小斌的《羽蛇》阐释得熠熠生辉。可以说,弗洛伊德的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贯穿了《羽蛇》的始终,是弗洛伊德的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才使徐小斌的《羽蛇》具有灵性。换句话说,《羽蛇》演绎的就是弗洛伊德的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参考书目:

  [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苏隆 编译:《弗洛伊德十讲》,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版

  黄龙保、王小林 著:《人性升华—重读弗洛伊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吴光远、徐万里 编著:《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