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一篇马虹老师的拳理:如何在基础上下功夫,提高练拳质量

 清风do18fxsz4r 2019-08-05

提高拳术质量 增进整体健康

中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中国的太极拳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国粹”。

周恩来总理说:“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学练太极拳是一项极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

我们常讲的一句话:“拳打好打赖是第二位的,坚持锻炼是第一位的”。这是鼓励人们坚持锻炼,持恒运动。

分享一篇马虹老师的拳理:如何在基础上下功夫,提高练拳质量

但是,对于我们今天到会的热爱太极拳的积极分子和一些传人来说,则是不够的。我们这些人,面临的任务是要下功夫,深研细钻,刻苦实践,把握此拳的精髓,从难从严过细地提高拳术质量水平,以优秀传人的水平要求自己。

那么,如何下功夫提高拳的质量,提高整体素质?今天我们先从基础功夫方面入手,同大家进行探讨。

基础功夫:这是关乎打拳者规规矩矩练好拳架、增进整体健康的根本问题

分享一篇马虹老师的拳理:如何在基础上下功夫,提高练拳质量

(一)脚部功夫

“打拳先培根”。“根节不明,节节皆空”《拳论》。“千变万变由我运,下体两足定乾坤”(陈鑫)。“脚底下不对,上边对也不对”(陈照奎)。最近,我观察一些老学员(包括练拳二三十年的老学员)打拳时,脚下仍存在不少问题,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脚”是整个人体的基石。从人体力学分析,人体力量的源泉在大地。脚是人体的根,脚下不稳,不是东倒西歪,左右摇晃就是前俯后仰。如同大树之根,根扎的不牢、不深,树干、枝节都长不好。

从人体结构分析,脚的结构非常复杂。全身206块骨头,脚骨就有52块,占1/4。且脚有32个关节,还有大小不一的20多块肌肉,构造复杂。

从中医经络学分析,脚是足三阴的起点,足三阳的终点。脚上有60多个穴位,经常按摩刺激,对全身各个器官都可起到协调作用。人们常说的:“人老先从腿脚老”。因此打拳必须从脚上下功夫,从根节抓起。像盖高楼一样,先打好基石。

分享一篇马虹老师的拳理:如何在基础上下功夫,提高练拳质量

2、弄清脚型、步型、步法的特征及变化。

(1)脚型:求正。五趾抓地,脚跟着地,涌泉穴空,防治喝风、乱动,“拧钻子拔根,传授不真”。

(2)步型变化要清楚。

一是弓蹬步和马步要分清。弓蹬步前要弓,大腿平直,小腿竖直,膝盖与大小腿成90度角,腿上肌肉、韧带支撑,为支撑点。后腿蹬,大小腿用力上撑,膝盖微里卷,脚跟里侧向后蹬地,脚尖内扣,胯要松,为施力点。(如果跪膝,一是失去支撑力,二是膝盖或软组织容易受伤)。

二是平行步。两脚基本平行,脚尖微外撇,不丁不八,从而找好人体稳定角。否则,打起拳来,腰不活,脚不稳,身不正。

三是开扣有致。如单鞭式,开脚扣脚,以脚跟为轴;闪通背式,扭胯右转,以脚掌为轴。又如前蹚拗步式,二动左脚落地时,脚尖微外开,三动右脚出后落脚时,脚尖微内扣;斜行二动右转时,右脚尖微外开,三动左脚蹬出后落脚时,脚尖微内扣,有开有扣,开扣有致。两脚经常保持基本平行。

四是虚实分清。打拳始终是重心不偏左即偏右,分清虚实,才能达到轻沉兼备,才能锻炼腿的耐力,以维持身体平衡。

分享一篇马虹老师的拳理:如何在基础上下功夫,提高练拳质量

(3)步法:分清不同步法的用法。

顺逆步,是外摆、还是内扣,要分清。

踮步(垫步),调整步型,确定方位。

顿步,后顿前发,下顿上发。

蹉步,前进后促。

跃步,快速跳跃(如玉女穿梭式),盖步(如运手、裹鞭炮式),插步(如运手式),跟步、并步(如运手、白蛇吐信式)。

出步先三合,肘膝合、手脚合、肩胯合,并且注意进步要柔,退步要促。

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出步先松胯,倒重心要裆走下弧,提左沉右,提右沉左。出步要轻灵,“迈步如猫行”。进步要柔,退步要短促,要擦地顿步,如倒卷肱、兽头式;两脚前后不许落在一条直线上,要骑在一条线上。

如倒卷肱、兽头式、左右擦脚式。打拳之前,先活动腰、腿、脚(踝关节、脚腕子、膝关节、腰、胯)等部位,以培根、热身。总之,“打拳不是走路,只要脚一动就有用。”腿脚一动就要想到干什么用,要弄清楚劲道。

分享一篇马虹老师的拳理:如何在基础上下功夫,提高练拳质量

(二)腿部功夫

陈氏太极拳要求拳走低架,裆走下弧,人称“功夫架”。要求上身、大腿、小腿成三条直线。杨氏太极拳老拳谱也有三条直线之说,即:上身竖直,大腿平直,小腿竖直,成“┗┓”。杨班侯老先生提倡在方桌底下练拳。形意拳的《地龙经》,也要求打低架。打低架拳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武术功夫看,是为了应敌。拳论讲:“能容能化”,“随曲就伸”,“随高就低”,即能高能低,从而做到“因敌变化示神奇”。

2、从养生角度看,是为了健身。古人云:“神仙留下健身方,开裆下胯最为良”。打拳根据个人年龄、身体状况、锻炼基础,允许自选高、中、低架,但不要偷懒,能低就低,以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2007年8月8日介绍:练蹲马步

一是可以改善男女性功能,调整人体植物神经,改善内分泌系统以及脑垂体分泌性激素的功能;

二是能使女性骨盆肌、会阴区域的肌肉收缩,有助于骨盆肌血管分布的改善和骨密度的增加,加大会阴部充血量,加快血流速度,从而增加性器官的敏感性。

三是男性骨盆若得到锻炼,可增加整个骨盆和阴茎的血液供应量,增强性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低架可以锻炼腿的大肌肉群,加大人体下盘的运动量,增强下肢承重的耐力,有利于改善人们面临的“上盛下虚”的时代病。

分享一篇马虹老师的拳理:如何在基础上下功夫,提高练拳质量

(三)胸腰功夫

提高拳的质量,“紧要处全在胸中腰间运化”。要以丹田为枢纽,每个部位,大小动作都要由丹田带动。臀部翻沉,立体螺旋,胸腰开合,左右旋转,“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古人云:“打拳不练腰,终久艺不高”。“打拳胯不松,终久一场空”。在此,要强调的是中盘(裆、胯、臀、腰、腹、胸、背、脊)运化的好处。

1、以丹田为核心,臀部翻沉、裆走横∞,立体螺旋的健身作用。介绍:美国《健康》杂志近日发表文章,介绍一种“提臀运动”。类似我们打拳运动中沉左翻右、沉右翻左的翻臀动作。

其好处是:当今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中坐的时间多,不仅会造成腰背肌劳损,还会让你的臀部变的扁平,久而久之,不仅臀部僵化,而且会影响到你的大腿的能量、耐力和灵活性。

这种臀部翻沉运动,不仅可以回复挺拔的臀部、腰部灵活、有力,而且还能锻炼胃部肌肉,从而增强消化功能。(见《文摘周报》2007年9月21日第6版)。与我们提出的通过加强中盘运化,按摩内脏,达到炼精化气,增强性功能,消除腹部脂肪,健身美体的目的不谋而合。

2、胸部运化的好处。从人体结构组织看,人的胸腺有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两种细胞。从医学临床验证看,这两种细胞具有不同作用:

(1)人的胸腺,是人的依赖细胞,即“T淋巴细胞”。这种细胞越多,人的免疫功能就越强。

(2)胸腺,还含有一种“NK细胞”,专杀癌细胞。胸腺运动,可以提高这两种细胞的生成、增加,有利于增强免疫力和防癌功能。所以有人说:“胸腺是寿命的时钟,增强胸部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和防癌。”(2007年5月《养生大世界》)我们太极拳动作中,讲究开胸、含胸、胸腰折叠、左右旋转等,正是加强胸部锻炼。

3、丹田带动发松活弹抖劲的好处。丹田内转、立体螺旋带动的松活弹抖劲,可以使我们的交感神经得到舒展和按摩,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加强,如金刚捣碓式动作六:外形是握拳提膝,内部却要收腹、吸气、松胯、提肛,胸腰左右旋转。臀部左右翻沉。同时,与呼吸配合。呼气,小腹鼓荡、命门后撑、带脉掤圆。吸气收缩。从而体现“出肾入肾是真诀”的内外兼练功法。

分享一篇马虹老师的拳理:如何在基础上下功夫,提高练拳质量

(四)上盘功夫

眼神。武术讲“手眼身法步”,其实眼神是第一位的,没有眼神就是瞎打。拳谚讲:“一打眼、二打胆”。双方对阵,首要的是眼神,是气势,是斗志。故打起拳来,眼要看对方,兼顾左右。手型。不同劲力,不同手型,不同用法。搞清用法,防止手散,“手散神散”。

顶劲。太极拳要求,行拳要虚领顶劲。杨澄甫说:“丢掉顶头悬,白练三十年。”因此,打拳要百会穴上领,上身中正,下颚内收。上身中正,即上身正直。从人体结构看,人的背脊骨是由颈椎、胸椎、腰椎等组成,其间分布着无数神经,作用于全身。按中医讲,背中央为督脉、背脊两旁为足太阳膀胱经。

中国有句成语“病入膏肓”。“膏肓”位于背部第四块和第五块胸椎骨旁3寸处。如果经常刺激这个穴位,就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此外,背部的大椎穴、身柱穴、风门穴,都是养生的要穴。据说民间有“伸直背脊百病逃”的谚语(2007.9.24《书刊报》)。

所以,打拳一定要身法中正。三节劲,即上肢手、肘、肩三节劲。三节互动、节节贯串。如懒扎衣式,右梢节进,中节合,根节靠;撇身锤式,根节、中节、梢节先内缠里合,再三节外缠外开外甩,走半圆弧线,用缠丝劲将力发至腕背,节节贯穿,力达一点。

气势,即神态、神韵。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无论书法、绘画、雕塑、戏剧、歌剧等艺术,都讲究各自的独特神韵。武术也讲究神韵,尤其是这套陈氏太极拳,轻沉兼备,快慢相间,刚柔并济,更是韵味无穷。陈老师讲:“打拳无人似有人”。因此,打拳者要全身贯注、从容不迫、内气鼓荡,外示安逸,不卑不亢,浩然正气,尽显拳者的神采气度和风格韵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