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围城》中的比喻手法

 伟天英 2019-08-05

通过阅读《围城》的“序”以及杨绛先生为本书所写的“附录”——记钱钟书与《围城》,我们可以知道,这本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因此可以说,《围城》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并不是凭借其情节,而是其精彩的语言艺术。

我们通过对《围城》的阅读可以知道,这本小说主要通过描写抗战初期以方鸿渐、赵辛楣、孙嘉柔这一类知识分子为主要人物的生活、工作、家庭、爱情故事,来讽刺当时中国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并提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因此《围城》就如从踏过历史长河而来的一辆马车,从历史的长河中席卷而来年久的尘埃,其主题无法避免地带有浓重的历史的沉重感,以及历史的厚度,同时,也无法避免地带有人生之问的厚重。

一般来说,带有严肃内容主题的著作总会显得过于乏味,那些沉重而又似乎不带感情的字词句读起来总像是一块块石头击打在心头,读起来缺乏轻快感,那一块一块的石头就像压在了我的身上,让我加快不了浏览这本书的步伐,每一个字读起来都显得非常地吃力。

而《围城》却不一样,尽管《围城》是严肃类的内容主题,但钱钟书在语言文字这一方面却处理的非常好,让文章在讲述严肃主题内容的同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轻快愉悦,并让读者愿意继续阅读下去。

例如,在《围城》的第一个章节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那张是七月初的《沪报》,教育消息栏里印着两张小照,铜版模糊,很像乩坛上拍的鬼魂照相。前面一张照的新闻说,政务院参事苏鸿业女公子文纨在里昂大学得博士回国。后面那张照的新闻字数要多一倍......”其中,“很像乩坛上拍的鬼混照相”以及“后面那张照的新闻字数要多一倍”很明显地作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一来达到了讽刺当时知识界对外国文凭的盲目崇拜以及方鸿渐的假博士比苏文纨的真博士的排场还大的效果,二来比喻和夸张的运用使得这段文字写得十分幽默,让读者读懂讽刺之意时又不禁一笑。

从学习修辞语法起,比喻应该是我们第一个学习,也是最熟悉的一个修辞语法,它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地说出来,那就是能够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钱钟书在他的《旧文四篇》里曾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比喻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所在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愈多愈大,则相同之处愈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就愈高。”《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显然深知在文章中运用比喻的好处,因此,《围城》中对比喻这个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也就成了此书的特点之一。

《围城》的第三章第一次提到“围城”这个概念,书中写到了两种说法,褚慎明所说的英国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子内的鸟想飞出来。”,以及苏文纨所说的法国版:“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不论是“鸟笼”还是“围城”都是一个意思,根据杨绛先生写在《围城》扉页的“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我们可以知道,“围城”就是一个比喻,围城是喻体,而本体可以是婚姻,是职业,是人生中的诸多愿望。这样,钱钟书先生便巧妙地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提出了本书的主题:无论是婚姻,职业,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种种,都是一座围城。

浅析《围城》中的比喻手法

拿方鸿渐这个例子来说,从鲍小姐到唐小姐,他就是婚姻这个围城的局外人,千方百计地想冲进去,当他与孙柔嘉结婚后,便显出被婚姻这座围城困住了的样子,双方互相讽刺,天天吵架,又想要冲出婚姻这座围城。去三闾大学任教也是一样,在去之前无时无刻不盼望着早点去,可是当真真进入了这座职业的围城,发现其中百中千种的不好之后又想离开。

这一类比喻是化抽象为具体,书中还有许多地方也做了相同的方法,例如第一章中:“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痛。”将忠厚老实人的恶毒比喻为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这个化抽象为具体的比喻让我们更形象地想象到了这种痛是一种猝不及防、没有预料到的痛。

还有一类比喻与前一类相反,那就是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例如第一章中:“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鲍小姐赤裸部分的身体是本体,是一个具体的,可视的事物。局部的真理是喻体,它则是一个抽象化的东西。

以上两种比喻运用得十分的生动形象,读起来非常的舒服,感觉都恰到好处,且让人感到新奇、玄妙,读来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使文章更加的幽默、诙谐,这样一来使文章更进一步的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最后一类比喻则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运用的比喻,以具体事物比喻具体事物。例如:“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以剥掉壳的煮熟鸡蛋来比喻眼睛,两个让人很少联系到一起的事物被联系到了一起,贬讽了李梅亭,让读者对其心生厌恶。

以上,可以看出钱钟书先生在写《围城》时把比喻这个修辞手法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据说,一部《围城》运用比喻的地方多达数百处,《围城》的成功大抵离不开这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