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爱的教育》不朽的童年诗行

 wenxuefeng360 2019-08-05

不朽的童年诗行

——《爱的教育》导读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爱的教育》不朽的童年诗行

爱如钥匙,将尘封已久的心扉打开;爱如涓流,将心中柔软的刺抚平;爱如磁石,能紧紧吸引身边的美好;爱如热血,为生命注入激情与尊严;爱更如一场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为生活增添动人的篇章……充满爱的童年诗行,在意大利著名小说家亚米契斯编写的——日记体少年生活特集《爱的教育》中缓缓流淌。作家将50篇与儿子恩里科共同完成的小学生日记,9篇“教师讲述的每月故事”,14篇“来自亲人的劝诫之言”巧妙穿插成这部描写恩里科心路历程的日记体小说。这部小说已经出版一个多世纪,被翻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家公认为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部藏着童心、穿着童装的不朽教育史诗。那么,这部看似语言稚嫩、语句平淡的史诗是如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感染读者,悄无声息地进行一场爱的教育的呢?

爬满童年诗行的史诗浓缩校园内外的点点滴滴,孕育爱的蓓蕾。童诗般的日记中详细记叙了从第一年十月份到第二年七月份,也就是恩里科读三年级时,发生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之间的平凡小事。读着日记,不难看出是那微不足道的问候,真诚的道歉,小小的善举,衷心的感恩,无尽的宽容……在一点点唤醒恩里科的意识,让爱的萌芽在他内心生长。还有恩里科的同学:如虚怀若谷的德罗西、舍己救人的罗贝蒂、正义勇敢的加罗内、贫穷刻苦的克罗西、主动分担家务的科雷蒂、爱慕虚荣嫉妒心强的沃蒂尼、善于做鬼脸的“小泥瓦匠”安东尼奥·拉布科、知错能改的加罗菲、笨鸟先飞型的斯塔尔迪、懂事善良的普雷科西、盛气凌人的卡洛·诺比斯、被夜校除名的弗兰蒂等。他们的一举一动,让恩里科在思考中形成正确的判断意识,是非善恶逐渐清晰。每一篇日记,都没有用辞藻华丽的语句,没有刻意美化生活,没有恶意丑化某人,没有淡化与回避家庭的贫富差距、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见识的长短。自然质朴的表达方式,让童年的人群世态,或者说属于儿童特有的内心感受在作者的笔下复活;让读者内心升腾起一阵阵熟悉的味道,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故事。因此,这部小说也堪称“童年生活写真”。

从小说中走到小说外,亲爱的读者,你是否感慨过自己不够细心?你如恩里科一般,去认真读过身边的人么?他们有的自卑、有的懦弱,是为什么?面对他们,你是该伸出援助之手还是无视眼前?又是什么原因让有的人变得优秀、有的人十分善良?有缘与他们相遇时,你是该心生嫉妒还是把他们当成前进动力呢?邪恶的出现,是逃避还是直面,你从斯塔尔迪的表现与弗兰蒂最终被送进少管所的结局中找到了么?亲爱的读者,只要你如书中的恩里科一般,从不放弃追寻美好的目光,你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爱;你就会看出无论是出生高贵或低贱的人,无论是学者还是文盲,他们身上都能绽开爱孕育的花朵:正义、勇敢、善良、优秀、包容、热心等;你就会明白正是爱的平等,爱的无私,爱的博大,让生活中爱的教育无处不在。

写满童年诗行的史诗饱含亲人之间的真挚之情,修剪爱的枝叶。史诗般的亲人劝诫,无处不折射出恩里科家人对其细致入微的教育。亲人的谆谆教诲,对恩里科来说,每一次都是灵魂的洗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恩里科只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孩。他如所有的孩子一般,曾认为学习是一项艰巨繁琐的任务,极不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曾对母亲不尊重,顶撞过父亲,抱怨过老师;曾在心情不好时将气撒到无辜的姐姐身上;曾在走路时不遵守规则,撞在一位妇女身上……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被家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及时地告诉恩里科学习知识能走向文明,文明才能使世界进步、繁荣;父母不仅仅把你带到这世上,还曾无怨无悔地奉献一切,不要等到有一天他们要离你而去的那一刻,你才学会说“对不起”;要永远尊重无私地向你传授知识的老师等等。正是这些适时地教育,驱走了恩里科思想里的“小蛀虫”。

此时,你从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了么?今天之后,你是否会对从前的不礼貌行为说声再见呢?不仅如此,恩里科的父母还希望他的内心能盛下更多的东西:例如万灵节时,要怀着感激之情向所有高尚的灵魂寄托哀思;冬天玩雪快乐的同时,要为雪中行路艰难、寒冷中瑟瑟发抖的人着想;要永远铭记为祖国人民谋幸福的人,胸怀世界的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让神圣的友谊在灵魂永驻;即便走向未来的新生活,也不要忘记过去。正是这些教育,恩科里生命里开始注入悲悯、感恩、正义、理想、崇高……更重要的是,处于读书阶段的他明白了学校的诗意,读书也是一件愉快的事。作为一名读者,或许你会说,要是自己能遇到这样的父母,该多好啊!其实,从这部书中,我们应该知道:不只父母是教育者,老师是教育者,书本同样也是教育者。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是教育者。只要我们学会细心发现,学会凡事反思,试着拥有高尚的情怀,眼前就会出现很多榜样,正身体力行地进行一场无言的爱的教育,把我们一步步引入圣洁的思想境界。

跃动童年诗行的史诗谱写爱国英雄的壮丽诗篇,点染爱的情怀。史诗般的小说在关注生活细节的同时,始终没有离开校园这个环境。正是同学间的相互影响,家人的劝诫,老师的教导,才奏响了一部爱的乐曲,这部教育史才更具合理性。正是老师讲述的九个“每月故事”,让读者看到一个孩子如何为父亲分忧;见识一个孩童是如何踏过千山万水克服重重困难找到母亲的;相信世上真的有把陌生人当做至亲或是灾难来临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英雄;了解到战争带来的灾难,尤其是那场意大利独立之战,如噩梦一般。可是,提到捍卫祖国,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热血沸腾、义无反顾的。有的为了祖国的名誉宁愿忍受饥饿带来的痛苦;有的为了赢得战斗的胜利失去了双腿;还有为了祖国毫无遗憾地献出生命。他们深深懂得祖国的含义,他们甘愿为祖国奉献出生命的全部。是的,国存,家安,人才有尊严!这9篇“每月故事”,可以说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正是它们烘托出整部作品的时代气息,倡导善良、美好、孝老爱亲,反映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于无声处进行爱的教育,激发读者对和平、生命、团聚的珍惜与向往。

史诗般的童年诗行得到译者的精心呵护,在读者心中美丽绽放。本书的译者——刘月樵先生,是中国意大利文学研究会理事,意大利语水平当首屈一指。刘先生一直将“老老实实的翻译是最好的翻译”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她的作品一向经得起与原文校对。《爱的教育》在我国有多种译本,唯有这一本没有经过丝毫再创作加工,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部原汁原味的作品,将一个孩子眼里的爱,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展现在读者眼前,就如小学生每天的亲身经历一般,从从容容,不疾不徐,真实质朴。这就是这个译本特具的稚嫩、朴实、平淡。译者为何不让《爱的教育》雍容华贵地现身呢?是因为她对工作负责;对本书作者尊重;对读者的心灵百般呵护,要让每一位读者真切感受文学作品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正是译者的豁达与坦然,读者才能拥有一部真正展示现实生活的经典;才能感受到我是读者,但我也可以成为作者;才能得到比华丽修饰更为震撼的爱的教育。译者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爱的教育之一。

主人公恩里科在边走边看中,在正义与邪恶的对比里,在每一次经历的细心体会后,受到爱的教育,步步升华,光芒显现。亲爱的读者,你是否早已在富有感染力的平实叙述中做好准备,与恩里科一般带上心灵去寻找爱的源泉,接受爱的教育?立即出发吧,请睁开发现美的双眼,带着聆听美的双耳,敞开拥抱美的胸怀,保持真善美的心灵,一路走向远方,抵达人生的胜境!

精彩摘录:

“你们,”老师说,“欺辱一个没有招惹你的同学,讥笑一个不幸者,打了一个不能够自卫的弱者。你们犯下了最卑微、最可耻的一个行为,它足以玷污‘人’这个字眼!”(p10)

他出生和成长于柴堆之中并不重要,正如我父亲所说,出身只表现在血统中,但他的心灵中却有着斯文。(p72)

“沃蒂尼,您可别让嫉妒的蛇钻进身体里,这是一条侵蚀大脑、腐蚀灵魂的蛇。”(p83)

他的头发变白了,胡子长长了,脸肿了,面色深红,皮肤绷紧且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相貌面目全非,只有前额和眉棱还是他自己的样子。(p97)

这个小英雄,他母亲的母亲拯救者,背上挨了一刀,他将美好而勇敢的灵魂又还给了上帝。(p139)

恩里科,现在你要想一下,与那些胸怀世界的人物的辛劳,与他们巨大的焦虑和极度的痛苦相比,尽管对于我们来说也很繁重的工作算得了什么,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死亡本身,又算得了什么。(p144)

爱加罗内吧,爱普雷科西吧,爱科雷蒂吧,爱你的小泥瓦匠吧,在他们小工人的胸膛里装着王子的心灵,你要对你自己发誓:任何幸运的变化都永远不能从你的灵魂中夺走这些童年时代神圣的友谊。(p156)

院子尽头的乐队慢慢地奏起一首优美的曲子,宛若许多银铃般的声音,沿着一条河流的两岸,舒缓地向远方飘去。(p165)

旅途永无止境:大海和天空,天空和大海,今天如同昨天,明天和今天一样,每天如此,永远如此。(p174)

这是樱桃的季节,蝴蝶的季节,林阴大道上充满音乐和在详见散步的季节,四年级的许多孩子已经开始跑到波河里游泳了;所有的人心里已经想着假期;每一天人们都更急不可待地离开学校,高兴地盼着第二天的到来。(p201)

在战场上,他迅如雷电;而在情感方面,他又宛如孩童;在悲痛之时,他是一位圣贤。(p212)

他的面容像是一个刚刚走出家庭巨大不幸的少年,就是说,一张孩子的脸孔,但是一副成人的表情。(p219)

男孩子,直立在轮船的边缘上,高昂着头,头发随风飘拂,一动不动,神态自若,无比高尚。(p2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