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的一撇指向过去,那是教你回味过去,反思过去,总结经验与教训;“人”字的一捺指向未来,那是教你拥抱未来,探索未来,走向未来。人就是在回味与反思、憧憬与探索中前行,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如何跟进新时代,如何提升专业化水平,如何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这是每一位现代教师需要回答的话题。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既回味反思,又探索前行,让教师的事业常干常新,充满创造的乐趣。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进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为国育才的能力与智慧。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每经过一个阶段需要回头张望,总结得失,发现不足,同时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秀做法记录下来,并进行理性升华,这就需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常见的教学反思有: 1.总结性回顾,突出其思辨性; 2.基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 3.理论知识实践化,即如何把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策略; 4.实践经验理论化,即总结个人及团队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性的思考; 5.批判性反思,即综合运用理论思考并结合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自我批判性的思考。 反思一:总结性回顾,突出其思辨性。 常见的有课后反思、月反思、学期反思、年度反思、个人成长的生涯阶段反思等。反思要突出其思辨性,没有实施改进的行动在哪里。具体做法:首先要进行概要性介绍;分类归纳优点或特点;发现不足或问题;提出今后的改进建议等。 反思二:基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 日常教学中常用的反思,不仅思辨,还有改进的行动。主要方式是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等。具体做法:回顾教学;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对策;课上实施对策;评估实施的效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经常追问自己:我的课堂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我如何改进?我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理论来指导我?在撰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案例时,可以出这样的思路:回顾某个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我是如何改进?我借鉴了什么理论?改进的效果如何? 反思三:理论知识实践化,即如何把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策略。 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看起来都很好理解,可是如何用在我的教学中?大道理谁都懂,可是如何落实在行动里?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让理论束之高阁,不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也必将失去其价值。杜威说:“理论只有在经验中才有意义”。理论知识实践化具体的做法:理解理论;把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策略或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这些策略或方法;科学评价实施效果;改进并形成自己的策略或方法。教师需要开展诸如教学尝试、课例研究、行动研究等。案例:我如何将“因材施教 ”转化为实践策略:对聪明、勤奋的学生,超前培养;对勤奋但不够聪明的学生,启发培养;对聪明但不够勤奋的学生,督促培养;对既不够聪明也不够勤奋的学生,耐心培养。 反思四:实践经验理论化,即总结个人及团队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性的思考。 杜威说:“微小的经验都会产生理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秀做法、成功经验一定要上升到理性地思考,才会有分享的价值与意义。具体做法:提炼经验,总结出几条特点;用概念、或短句、或隐喻命名;尝试用理论来解释这些特点。并经常追问自己:我有哪些教学亮点可以总结、提炼?例如,新采取的教学策略?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以往不同的处理方法?我能否把这些亮点和特点总结出来?能否用概念或短语来概括它们?我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理论来解释它们?如学习发展心理学理论,了解儿童认知发展。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知道教师该怎样教,学生该怎么学。为什么要把实践经验理论化?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形成实践智慧、个人理论,更好指导自己的教学,也有利于提高教学领导力,指导他人的教学。教师是专业人才,有了自己的理论思考,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人、专家学者,将自己实践智慧与理论思考有效地分享与传播。 反思五:即综合运用理论思考并结合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自我批判性的思考。 批判性地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信念、知识基础、行为结果的“刨根问底”式的思考,然后重新建构对教与学的理解。是对“理所当然”的假设进行质疑,从不同的眼光来透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貌似没有问题的事情中“看到”问题的所在,看到“没有问题”的问题。案例:在教学之初的经验:教师严厉,学生害怕,纪律就好。提出质疑:纪律良好与愉快学习是矛盾的吗?理论学习:如何消解愉快学习和保持纪律的对立。开展实践探索,寻找对应规律。最后提炼出经验等。 反思是教师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反思是自我超越的源泉,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优途径,要使教师的工作充满创造的乐趣,教师就必须走上一条反思研究的教育改革之路。 如何写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的写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1.写“教学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以课改精神为指导。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课改精神相对照,从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师生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内力的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来进行反思,为自己的教学活动确立正确的导向。 以教学实践为基础。脱离了教学实践而空谈理论的反思,不具备指导与改进今后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认识,以提升教学的实战能力,提升育人的质量。 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写教学反思要凸显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来展开,在反思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中来反思自己教学设计的得失,教学流程是否科学有趣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持续成长。 以关注细节为重点。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从细节中反思改进,反思切忌大而全,因为大而全往往陷入大而空。每篇教学反思要从教育教学规律和课改精神的大处着眼,但是更要从教学活动的细节入手,只有精心精细,关注细节、研究细节、落实细节、创新细节,才能让课堂充实而充满愉悦挑战,让课堂成为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成为生命发展场。 总之,写课后反思,一是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捕捉灵感,记录精彩,反思问题,促进提升。二是在思想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观点和要求,为孩子一生幸福成长奠基。三是在内容上,一得一记,有感而发,求真务实,能真实反映自己在新课堂中的思考、发现、感悟或困惑。勤于思考、勤于笔耕、长期积累,必有质的飞跃。 2.“教学反思”思什么?
3.“教学反思”写什么
教学反思的成果有哪些 反思可以是内省、思过,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回忆与描述,也可以是是基于个人实践且旨在改进教学实践,对自身教学所发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再思考、再实践、获得新认知的思维和行动过程。反思既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踌躇、困惑和心智上的困难等状态,也包括寻找、探索和探究的活动,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实际方法。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设,进行主动的、持久的和周密的思考。反思不是一套简单的技术,是一种比逻辑、理性化的问题解决更为复杂的过程。反思是指专业者对工作过程中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背景下进一步探究。反思与“行动”紧密结合:行动中反思,对行动的反思。反思是一种螺旋上升式的评价过程:评价——行动——再评价。反思是一种思维形式,同时也包括行动过程:反思是学习、探究、研究的过程;反思是经验与理论的双向互动;反思是个体性的,也是集体性的。反思的内容不仅包括个人的实践、态度、信念、价值观等,还包括教学中的伦理道德等因素。反思需要经历五个阶段:产生疑惑、分析与解释、假设、推理、用行动对假设进行检验。教学反思的成果如何呈现,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自身的教育成果,促进自己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努力迈向自我攀登、自我突破、自我跨越之路,实现教师的高位价值。教师教学反思的成果可以通过如下成果来呈现。撰写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例;撰写优秀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或方法;撰写个人理论、实践智慧;撰写反思日记;撰写论文发表;撰写研究报告等。 耕耘多年的教学实践究竟积累了哪些经验?如何依靠这些经验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如何分享、交流我们的经验,更好促进区域教育、城乡教育的共同均衡发展?如何重建我们的负面教学经验,让更多的教育者少走弯路?如何形成个人的理论构建与创新思考,在教育的高处引领与促进教育改革?我们的教育实践探究、教育项目研究、教育艺术智慧,如何用来提升教育领导力、促进专业自主发展、成就事业幸福感?坚持不懈地走上教学反思这条道路是最好的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