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卷2: 一、图文解析 此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阅读,选择命题材料的新闻由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几则新闻材料主题大体相似,但是每则材料又有各自的强调侧重点;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材料一摘编自《中国知识产权报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该文发表于《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选文内容主要为若想跨越经济攻关期,需激发创新动力,强调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 材料二资料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图表数据主要归纳了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 材料三摘编自《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该文发表于《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作者王康。选文内容主要为鼓励高校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 材料四摘编自《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该文发表于《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年第6期,作者胡罡等。选文内容主要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遭遇的一些障碍。 四则材料中有三则属于非连续性的文本;另一个为图表数据,围绕创新、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三个话题做出讨论。非连续性文本运用广泛,信息含量巨大,考生阅读并理解非连续文本,必须从中发掘、整理信息,动笔勾画关键语句,有助于迅速概括重要信息,促进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快速区分详略处理,有利于选择略读或详读,挖掘深层次的信息;学生自主对比和分析阅读收获的信息,并上升到思维训练的层面,促进学生立体思维发展。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11 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 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 年则回落至8.4%。 B. 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 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答案解析: A项,此项考查实质为读懂图表,然后运用图表中数据做出简单的比较。首先信息着重点在2011年到2015年科研单位遭遇的侵权比例,2011年科研单位遭遇的侵权比例为25.3%,2012年为21.5%,2013年为13.4%,因此前半句“2011 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 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表述准确;2014年为14.6%,2015年为8.4%,后半句“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 年则回落至8.49%”,表述也是准确的,因此,A项的表述准确。 B项,此项考查的是对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数据信息的比较,需要读图,对图表中关于2011—2016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数据做简单比较,得出结论较为容易,“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依据选项前半句,2011—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分别为29.7%和28.2%、22.7%和23.1%、19.3%和6.7%、18.4%和5.5%、19.5%和8.8%,2015年与2011、2012年相比校是下降的,因此表述为“有所提高”是不准确的;而2011—2015年总体侵权比例分别为28.4%、22.6%、17.1%、14.5%、18.1%,“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这种表述是准确的;2016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数据分别为13.4%和7.5%,与前面数据比较后,均成下降态势结论是准确的。因此,B项的表述有误。 C项,此项考查的是2012—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根据图表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明确这一表述是准确的;其他四项,根据图表数据进行比较,却有回升现象发生的表述也是正确的。因此,C项的表述准确。 D项,此项考查的是根据图表提供的数据信息,整体评价。选项从两个方面表述,首先表明专利侵权总体比例下降的意义所在,其次表述专利侵权总体比例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此选项内容考虑全面,因此,D项的表述准确。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 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 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答案解析 此项考查的是考生对句子内部逻辑关系理解能力,实质考查的是对文本信息的迅速筛选与整合能力。“只有…才能”是一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条件关系是指前一部分提出一种条件,后一部分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A项,根据材料一,“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这两个条件产生“顺利跨越这个关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这一结果;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就是“倡导创新文化”“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作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而选项中,前提条件“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其结果却是“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因此,A项的表述有误。 C项,根据材料三,“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这句话表述的含义是“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其目的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而选项内容却是“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与原文信息不相符,这种表述是有误的;同时还有另一层表述内容也欠缺考虑,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这个层面上,又犯了片面化的错误。因此,B项的表述有误。 D项,根据材料四,“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由此句可以得出“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形成的原因是前一句“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选项中表述,“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原因是“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与材料信息不符。同时,原文表述“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中“很难转化”,而选项中转化为“无法转化”,意义完全改变了。因此,D项的表述有误。 根据材料三,根据这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三句话提供的信息可知,选项内容“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推断无误。因此,C项的表述正确。 二主观题第一类型 9.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 分) 根据题干找准语境信息,首先确定需要协作的相关方,然后再简述相关方各自所起的作用。 首先确定四则材料内容: 材料一、二内容为关于知识产权对于创新的意义及近些年侵权状况。 材料三内容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正面事例,其中提到2015年修订的法律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材料四内容为科技成果转化遭遇的障碍。 根据材料二图表和材料三内容可以确定出“高校”“企业”这两个相关方,结合材料一内容“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与材料三内容“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可确定另一个相关方为“政府”。因此,可确定相关方为高校、企业、政府。 回归原材料,找出与三方所起的作用相关的表述,并归纳整合,形成答案要点。 根据材料三“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可概括出高校的作用为“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 根据材料三“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 可概括出企业的作用为“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 根据材料一“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和材料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可概括出政府的作用为“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答案: 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因此最终答案来源,全部来自于文章当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