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石头城回来,暑热蒸腾。 李麻花泡茶,村姑陈歪着写稿。 边喝边写,喝着喝着,突然发觉,杯中的茶,汤水稠滑,香气不扬而隐,如同一位性格低调的隐士。 咦,这是什么茶? 李麻花狡黠地笑,你猜。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当是水仙无疑。 李麻花大笑,错!这是瑞香。 怎么可能!瑞香?!那款香气变幻莫测的、花香高扬的武夷岩茶?它如何会有如此醇厚的汤水?甚至被误认为是水仙。 坐正,叫李麻花重新剪开一袋瑞香重新冲泡,想一雪前耻。 然而,眼睁睁看着她从瑞香泡袋里倒出茶叶来,再眼睁睁看着茶汤冲出来,这茶的味道,仍然是醇厚绵柔的。 果真是瑞香无疑。 但为什么村姑陈冲泡它的时候,香气高扬变幻莫测,像一位着红衣、英姿飒爽的北方佳丽,而到了李麻花手中,它却变成了香气幽隐,汤水醇厚,极富内韵的“杜工部”呢? 《2》 我细看了看李麻花冲泡的过程,发现了问题。 她出汤速度比村姑陈稍微慢两秒。 原因出在一片芦荟上。 行走在户外,晒了两天太阳,李麻花觉得皮肤晒伤了,于是去阳台拔了一片鲜芦荟,小心剥去皮,涂在了手上。 泡茶的时候,因为担心腕上的芦荟还没干,她停留了两秒时间出汤。 正是这看似不经意的两秒,却让一款茶,产生了犹如整容一般的变化。 在村姑陈冲泡的时候,它的汤水是略淳和的,香气是高扬、明晰、多变的。但到了李麻花手上,汤水便更加醇厚了,汤水却不再高扬,而是低低地沉到了水里。 张爱玲写爱情,说,遇上了真爱的那个人,再骄傲的人,也会低到尘埃里去。 这句话,非常适合拿来形容这款瑞香,从村姑陈手中,到李麻手中的两种风味变化。 从高扬,到低沉,从张扬,到内敛。 从淳和,到醇厚。 却原来,瑞香是一款风格可随意切换的武夷岩茶。能风华绝代,也能宜室宜家。 却原来,从杜牧的轻盈风,到杜甫的沉郁风,只需要换一个冲泡者。 《3》 这个小小的意外,让村姑陈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也是前辈们强调了数百遍的朴素哲学——不同的人泡茶,会泡出截然相反的味道来。 正如同今日的村姑陈与李麻花,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态下,把同一泡以香气高扬取胜的武夷岩茶瑞香,泡出了高扬和沉郁两种风情。 不同的人泡茶,有不同的习惯。 有的人手大,喜欢大尺寸盖碗。有的人手小,喜欢玲珑型盖碗。 同样投8克武夷岩茶,大盖碗泡出来,茶汤便淡一些,小盖碗泡出来,茶汤便浓一些。 有的人喜欢注水满一些,有的人则怕烫,水不敢多注,少少注一些,到碗沿下面便止住了。 若同样投8克武夷岩茶,用同样的标准盖碗(100-110毫升),水满一些的,浓淡便刚刚好。 水注少了的,茶汤便容易过浓,如果遇上品质不高的岩茶,还会生出极苦极涩的味道,甚至是异味(不应该属于茶叶本身的味道)来。 有的人喜欢出汤快一点,水注入,便立即出汤。有的人喜欢闷一下,水注入,合上盖,过1分钟再出汤。 快出水的,汤感便清新一些,闷泡过的,汤感便浓厚一些,若是茶叶品质不好,兴许还会有化不开的苦涩味出现,这些苦涩的物质,在你舌面上生成一层膜,让舌面受刺激后形成皱褶,堆叠得厚厚的,许久,都尝不出其它的味道来。 在不同的人手里,同一款茶叶,会展示出不同的面貌。 当你买了一款茶叶,在店里喝的时候,是一种味道,而回到家自己泡,又是另一种味道时,请千万别惊讶,也别急着怀疑被换了茶。 那只是,同一泡茶在熟悉茶性的掌柜手里,和在不熟悉茶性的你手里,所展现出来的不同面貌罢了。 《4》 那么,像瑞香这种以“香”命名的茶,这种香气高扬的武夷岩茶,该如何冲泡呢? 村姑陈窃以为,该当快出水。 “为什么所有茶都要快出水?”王小团哀怨地问。 有些茶,如果自己喜欢浓一点的味道,可以略坐杯10秒到1分钟。但瑞香,这种香气比较有特色,以香气的变幻莫测和香气的高扬霸气为“主打歌”的武夷岩茶,不快出水不行。 原因,跟茶叶当中的芳香物质的释放顺序有关。 茶叶当中含有的那些芳香醇,比如芳樟醇、月桂醇、橙花叔醇、金合欢醇,它们被沸水冲泡后,会如数浸入茶汤。 但是,它们释放和浸入茶汤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有一些是在前几冲的时候大量浸入茶汤的,而有一些,是在后几冲的时候全然释放。 如果从第一冲到第十冲,一直保持快出水,那么,茶叶里的芳香醇们,就会排着队,按正常的释放顺序,轮流登场,把香气物质浸入茶汤。 在这个正常的释放顺序里,你能感受到每一冲的茶汤里,所释放出的香气物质的类型和浓度,是不一样的。 这也就形成了每一冲茶汤所独有的风味。 第一冲释放的是芳樟醇,那么,你就会在瑞香的茶汤里,喝到兰花的香气。而如果第三冲释放的是香茅醇,那你就会在瑞香的茶汤里,喝到香甜的玫瑰香。 有可能到了第五冲,释放的是橙花叔醇,那你就会闻到清新甜美的铃兰香。 而到了第八冲,茶汤变淡了,木质香出来了,那就是金合欢醇在大量浸入了。 快出水,拥有这样的感官享受,让瑞香的每一冲都具有不同的香气和滋味变化,是不是特别美妙? 就像在参观一座花园,每走到一处景点,就会有不同的花香飘荡出来,平白给这个景,添加了别样的风情。 而长时间坐杯闷泡,瑞香便如同被放进了大铁锅里,煮汤。 像东北乱炖,所有香气,都在长时间闷泡里,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古脑儿全部释放到某一冲的茶汤里了。 你只能闻得出来“很香”,但具体是哪种花的香气,却根本分不清,也道不明。 并且,闷泡过后的香气,还容易消失,不过三五冲的光景,就彻底消失不见了。 用这样的粗糙的方法来冲泡瑞香,真是暴殄天物。 《5》 有的人泡茶,喜欢墨守成规。 所有茶,都用同一种方式来冲泡。 有的人泡茶,喜欢随心所欲。 按每种茶类的浓淡程度,来决定出汤时间。 村姑陈本人,喜欢第二种。当然,我教给初入门选手的,是第一种。 因为,只有学会了第一种冲泡方式,只有学会了快出汤,才能运用第二种冲泡法。 只有适应了快出汤,了解了所有茶类的习性和口感滋味,才会懂得准确把握住这些茶类的习性,根据它们的习性,调整冲泡方法,适度安排出汤时间,把一泡茶,泡出它最好的那一面来。 比如水仙,它是以醇取胜的。 古语有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之说。 泡武夷水仙的时候,一个熟练的茶客,一个成熟的茶客,前几冲会正常出汤,从第五冲起,让它稍微坐杯5秒。 这样,才能让水仙的汤感,体现出它品种里自带的那种醇和感。 方能感受到醇不过水仙的那股“醇”。 而泡肉桂时,肉桂先重香,再重汤。故而,肉桂的出水速度,要比水仙略快1-2秒。 唯有出水速度快一点点,它的芳香醇才不至于挥发掉,才能清晰地释放出来,让人感受到每一冲里,那明快的,尖锐的,桂皮香。 那欢快的,从大唐起就流行于我们的厨房和食肆里的,属于西域香料代表之一的,桂皮香。 当然,到了第六冲之后,肉桂也是要每冲坐杯5秒的。因为内质的释放在第四冲时已经达到巅峰了,第五冲下落一些,第六冲更往下落,如果不坐杯,汤里的味道会更淡,令人以为这茶已经没内质释放,可以倒掉了。 而其实,内里的物质还有三分之左右。通过每冲坐杯几十秒到一分钟的方式,可以让这些残留的内质,尽数释放,不致于浪费一星半点。 《6》 如果,你要卖茶,想当个合格的茶掌柜,更加要学会,按不同的茶叶的风格属性,来冲泡它。 就像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你是什么样的人材,就施以什么样的内容和方法。 它是什么样的茶,便使用什么样的盖碗和出汤时间。 因地制宜,才能让每一款茶,在你手中,都能绽放出独特的美感。 这样,你才能玩转乾坤,成为茶界里,泡茶的红人。 多练习,加油,你可以的。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19年,小陈茶事春茶上市系列品鉴文章 …… 作者 | 村姑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