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糖尿病的12段对话,段段都很精彩

 糖果堡宝 2019-08-06

下面这些情景是医院里糖尿病门诊常见的医患对话,小编挑选了一些比较经典的和大家分享,看看你遇到过没。

大夫啊,这糖尿病就是吃糖/甜食/水果造成的吧

二者没有直接关系。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患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组织器官出了问题,没有足够的胰岛素去“消化”糖分,血液内的糖分就堆积起来(变高了)。再者说,你以为吃得出甜味的糖是“糖”,吃不出甜味的糖就不是“糖”?淀粉也是“糖”啊,你怎么不说吃淀粉会得糖尿病。

我懂了,糖尿病不能吃糖,其他都可以吃,对吧?

糖尿病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时候吃,吃多少,怎么吃。合理的饮食计划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少吃多餐,低盐低脂。具体的饮食计划多多看《国际糖尿病》公众号哦,上面都写了。



大夫大夫,我七舅老爷的大姨子和我说XXX专家最新研发的神药可以根治糖尿病!我打算这几天就去看看!靠谱不?

嘿!老爷子啊,您还别说,这谁要是能够根治这糖尿病,下届诺贝尔医学奖就是他的了,还用得着向你七舅老爷的大姨子神呼呼地卖药啊!

大夫,我刚在对面药店免费测了血糖7.1mmol/L,怎么办呀?我是不是得糖尿病了!好担心!

1次血糖高就一定是糖尿病吗?如果这么简单的话,检验科医生就都要下岗咯!首先,一过性血糖高有很多原因。比如你一次吃了太多含糖食品,或者刚输了液都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第二,诊断糖尿病不是查出一次血糖高就定的。需要检查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 mmol/L,没有典型症状要测出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的还要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明确诊断。最后,别没事有事就瞎操心自己测量指端血糖,如果忽略了一些注意事项,测量结果很可能不准确。具体测量——记得上正规医院/门诊/检验机构。

大夫,听我们小区一个病友说这个胰岛素泵好像很不错,我要不也装一个?咱不差钱。

你这情况是刚诊断的2型糖尿病,和那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差别!胰岛素泵有其自身的优势,但还是需要外源性注射胰岛素。目前你的口服药物已经不能满足你的血糖管理了吗?多听医生的,医生的医嘱才是最有效的。先来看看你都吃了些什么药,饮食、运动按照医生的要求来了吗。

大夫,我这年纪大了,什么时候吃药我都不记得了,血糖平稳了,能不能先不吃药了?

大爷啊,您可以每天早晨用一个小本记录当天服药的时间、注意事项等,定闹钟服药。或者您也可以和医生沟通,调整一下您的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服药次数。感觉好可能是症状不明显了,但是血糖在一天当中会起起伏伏。自行减药后出现血糖高居不下,很多时候你是感觉不到的。总之,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饭要吃,药也不能停啊。

大夫啊,这得了糖尿病,我咋还不能多睡一会觉了呢?

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会使血压、胆固醇、体重指数增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而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或大于8小时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所以,睡眠时间控制在7小时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大夫,为什么我就必须注射胰岛素啊?我看隔壁王大伯也得了糖尿病,他怎么和我说他不用每天注射胰岛素呢?

小伙子啊,你这是1型糖尿病!你体内的胰岛β细胞已经破坏了大多数了,自身不能分泌胰岛素或者分泌的很少,不能维持你体内的糖代谢需求,所以你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才能活下去!所有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要注射胰岛素的,你王大伯他那是2型糖尿病,不是必须注射胰岛素的那种糖尿病,只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就可以了。你们俩情况不同。


大夫,他们说胰岛素不是好东西,会上瘾/有毒,我不敢用!

第一,糖尿病就是因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需要额外补充来维持血糖稳定。该用就得用。第二,胰岛素是咱们身体中本来就存在的激素,你会觉得自己的脂肪、自己的头发或者口水有毒吗?

大夫啊,不是说糖尿病都是“三多一少”吗?你看我胖成这样,而且体重根本不见少,咋还成了糖尿病了?

糖尿病的症状分为典型和不典型两类症状。典型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常见于病情较重的糖尿病患者。实际上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即表现为不典型症状,或根本没有任何症状,仅在健康体检中发现,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必须提高警惕。

大夫,我这得了糖尿病,为什么还得看眼科医生啊?


因为对于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来说,20%~40%的人会出现视网膜病变哦,而且8%的人还会出现更加可怕的视力丧失,看什么都一片模糊。对于1型糖病患者,如果在青春期前患病,则建议其从12岁开始每年随访;如果是12岁以后患病,建议每5年随访1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诊断就要进行糖尿病眼病的全面检查,若此时无视网膜病变,建议随后每年复查。


大夫,您这说的,怎么和网上写的不一样啊!

这个问题嘛,有许多患者之前也问过了我,相信以后也会有更多类似的问题,现在我就再解释一下: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有好的信息,但也有不好的信息。对于不同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医生要针对不同的类型,做出符合病人病情的诊断及治疗,自然会和网上的说法有差别。对于患者来说,一定要相信医生!医生是不会害你的!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