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夏普比率选基金,收益更好?

 妖城主 2019-08-06
对于投资来讲,无论投资什么样的金融产品,我们最关心的无非就是两个字:收益
 
但是收益总是与风险挂钩,许多人总是在寻求高额收益,往往却忽视风险。在基金理财上也同样如此,总有投资者会过分看重基金收益排名,冠军基金经理人等等。
 
这很明显还是不足够的,应该结合多个方面进行考量,比如结合基金的跟踪误差,预期收益与风险等。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被视为研究基金是否值得买入的指标
“夏普比率
 
它的公式是这样的:
 
夏普比率 = (复合年收益率-无风险利率) / (年收益率标准差)
 
夏普比率,是由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威廉·夏普提出来的。到了现在,夏普比率已经是国际通用衡量基金绩效的风险指标之一。

威廉·夏普

夏普老爷子的夏普比率核心思想是,理性的投资者会选择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期望回报率最大的投资组合;或者在一定期望回报率的水平上,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我们要尽可能以最小的风险代价来换取尽可能大的回报。
 
简单来说,就是在同等收益下,风险越小越好。这种情况下的夏普比率也就越高。
 
夏普比率代表投资人每多承担一分风险,可以拿到几分超额报酬,如果夏普比率为2,代表风险每增长1%,就换来2%的多余收益。
 
再举个栗子,老板让我和老王去买鸡蛋,老王用10元买了10个鸡蛋,而我用10元买了20个鸡蛋,这样来看,我们俩人花的钱一样,但是我却比老王买的鸡蛋多了10个。
 
这就说明我和老王在同样承担10元风险的时候,我获得的收益更多。
 
自然,老板会更愿意让我去买鸡蛋,因为回报更高。


换做是A、B两只基金产品,假设A基金收益率是20%,波动率10%,B基金收益率是5%,波动率是2%。乍一看两者的收益并不相同,好像无法比较,只能手动计算。
 
但是只要将基金B加上4倍的杠杆,变为收益率20%,波动率8%,那么很明显,夏普比率B更高。同等收益下,所需要承受的风险更小。
 
上面两个基金的例子,也非常直观的告诉我们只看到眼前的高收益,是非常片面的。我们要追求的是收益率与风险两者的结合,找到最佳性价比产品。
 
这也是夏普比率被称为单位风险溢价比的原因,它可以作为一个比较的标准,选出风险相同情况下收益更高的基金。
 
但是,这个标准并不是万能的
利用夏普比率来筛选基金
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第一,夏普比率一定要在同类型基金当中做比较。

我们不能拿纯债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来比较,股票型基金的波动肯定比纯债基金的大,如果它俩做比较,就有点牛头不对马嘴,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夏普比率和其它指标一样,衡量的是基金的历史业绩表现,不能根据它来判断基金的未来业绩表现。

但如果一只基金的夏普比率10年、5年、3年、1年都能保持在较高的位置,那这只基金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第三,在夏普比率排名的时候只需排名夏普比率是正值的基金,而夏普比率数值在0以下这种基金就不用排了。


如果为0 或者为负就说明基金经理所贡献的收益连银行存款利息都赶不上,这样的基金根本就不用考虑。
 
但是,仅仅依靠夏普比例来选择基金,并不是万能的,不能说明全部情况,而且实际上只反映了每个投资过程的一个部分,还存在一定缺陷。
 
它的波动率的计算方法造成它对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是一视同仁的,但是通常大家比较关心的还是下行风险。

而且基金遇到极端情况,它反而会出现错误描述的情况。比如在1998年的时候,知名对冲基金一夜之间从47亿跌到3亿,以至于京东了美联储出手相助。但是这基金在垮掉之前,夏普比率还是高达4.35的。

 
所以说,在筛选基金的时候
夏普比率只能作为其中一个参考指标
也并不是越高越好
 
后来还有人为了改进夏普比率,提出了“索迪诺比率”,也是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提出的。在计算投资组合的标准差时,不考虑上行波动,只针对下行波动来衡量回报。
 
这是因为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上行波动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基金表现优于预期,且回报更高。
 
最后再总结一下,衡量投资基金的风险与回报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但是方法有很多,也并没有那个就是出类拔萃,正确无误的。
 
毕竟这些也只能作为投资产品历史业绩的表现形式,以此来预测未来还是不现实的,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