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宪问》羞耻心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08-07


        原宪,字“子思”,《雍也篇》中提及他在孔子家做过家宰,据记载原宪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河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lí)藿(huò)入穷阎(yán),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yì)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从《史记》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原宪有志于道,但是在行为上过于固执保守,所以《百度百科》中介绍说原宪“个性狷介”。

【0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这句话提到了道德修养最基础的一个问题——“羞耻心”——就是最基础的是非观、价值观的问题,这个如果端正不了,那么这个人也没救了,就像社会上那些奉行“笑贫不笑娼”、“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人,你越是批评他、骂他,他越是洋洋得意,那还能对他说什么呢?

        我们看孔子的答复,“谷”就是俸禄、薪水,孔子说,如果国家有道的时候,就出来做事,获取俸禄,如果国家无道,你还心安理得地混日子、拿薪水,这就是一件耻辱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