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宁桥所处位置就是什刹海近入玉河口处,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

 xianfengdui111 2019-08-07

万宁桥:北京中轴线“架接”京杭大运河重要桥梁

宋和平(原创)

“万宁桥”也许有一天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双料冠军”:在“京杭大运河”的遗产目录中有此桥,将来,北京中轴线如果申遗成功,“万宁桥”就会“脚踏两只船”。

万宁桥,是元朝的桥,730多年了,又称后门桥、地安桥,是位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附近,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桥,730多年过去了,还在通行,承担着北京中轴线上的南北交通。

这座桥也是京杭大运河航道通向“什刹海”的一座“官桥”,这座桥比较低,大船进不去,只有小船可以同行,在历史上,保证皇帝的船出入,因此,元代万宁桥又称"天桥"即“天子之桥”。在元代忽必烈时期,把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修到了今天的“积水潭”,这座万宁桥正是京杭大运河最北边的一个“闸口”,进入北京皇城的漕运船只必须通过这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通惠河"不仅是忽必烈下旨修建,而且通惠河的名字也是忽必烈在万宁桥上起的,加上它还是忽必烈进出北京必走的桥。所以它的小名才能够有资格叫"天桥"。

万宁桥,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因桥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为皇城的后门,因此称为“后门桥”,又称海子桥。

万宁桥所处位置就是什刹海近入玉河口处,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桥下装有水闸,通过提放水闸,以过舟止水,保证南来粮船直驶大都城内。沿河北来的船舶可直抵海子内停泊。桥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长10余米,宽近10米,桥面用块石铺砌,中间微拱。桥的两侧建有汉白玉石护栏,雕有莲花宝瓶等图案。20世纪50年代石桥面铺设沥青,河道填平建房。桥身下半部分被掩埋在路基之下,仅存桥两侧的栏板。2000年北京市对后门桥进行了整治修缮,毁坏的桥栏杆按旧样做了修整,桥洞下和河岸边的水兽被原地保留,并疏通了河道。同时,恢复原来桥名"万宁桥",建碑于桥畔。

万宁桥的“哥哥”或“弟弟”就是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北京中轴线以永定门为起点,前门、天安门,紫禁城午门与神武门,乃至景山、地安门,万宁桥,直至钟鼓楼,形成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全长7.8公里。在这条横贯古今的中轴线上,万宁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与天安门内外的金水桥遥相呼应。

应该感谢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元代建大都城,郭守敬引北部昌平白浮泉入城,郭守敬又开凿漕道,将积水潭作为水库,又向东南通州张家湾修通了全长八十二公里的通惠河(万宁桥是通惠河的最北端)。“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经抵辇下”。从大运河北上的漕船便可以经万宁桥抵积永潭码头了。

更应当感谢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忽必烈采纳水利专家郭守敬的规划方案,引昌平白浮诸泉入大都西门水关,扩充积水潭容积,使水由万宁桥东南流,出城东水关,经大通桥直至通州,京杭大运河与大都城终于首尾相衔,南粮北运的漕船可以径直驶至天子脚下。忽必烈做了一件大好事,使积水潭一举成为大运河的终端码头,不仅方便了货物的长途运输,还促成积水潭至钟鼓楼一带(古称斜街)"中央商务区"的形成,有骆驼市、牛马市、鹅鸭市、羊市、米市、面市、绸缎市、皮毛市、帽市等,盛况空前。

感谢元朝建设了优质工程,730年过去了,万宁桥仍然承担交通重任,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