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无意中找到一把毫无印象的水平壶,经过泡养,发现确实不错,因而激发了我去了解所谓的“年糕土”,整理了一些资料如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如果有说错的地方也欢迎指正! ![[转载]初识“年糕土” [转载]初识“年糕土”](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8/0702/167794235_1_20190807023242503)
大约在60至70年代紫砂一厂尝试“注浆成型”的大量生产方式,将某一矿山的红泥(或说有添入一些紫泥)经过相当的洗炼使之颗粒更加细腻(约100目) 来增加紫砂泥的流动性,结果此构想以失败告终。
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紫砂的颗粒是有角度的几何型,不是一般陶土的圆珠型,其流动性较差不适合注浆方式,也正是因为如此,紫砂壶依然保留了独步世界的拍打成型方式!(因而可以得知用“灌浆”方式生产的壶绝对不是用紫砂!) 为了再利用这些泥料,当时的人采用了调配紫砂来恢复其硬度以便于拍打成型,因为是红泥加上一些紫砂,所以其烧成胎体细腻,泥色类似台湾传统的年糕色,为便于销售故称“年糕土”。 用此泥料製成的紫砂壶因为泥色与之前的小红泥相比显得不够鲜红,推出之初并不欢迎,甚至被认为紫砂厂在偷工减料。。。不过其泥质细腻胜过其他泥料,经过几次的泡养后更显得柔嫩发色,渐渐受到玩家的欢迎与喜爱。 可是由于此批泥料属实验性质,数量不是很多,再加上销售初期的市场反映不是很好,所以后来也就没有再生产相同的泥料了。 我认为会使用这个“年糕土”的名称,只是为了更便于区分在泥料的使用上产生不同颜色的紫砂壶,没有什么神奇性,尚请朋友们正确理解。 ![[转载]初识“年糕土” [转载]初识“年糕土”](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8/0702/167794235_2_20190807023242722)
![[转载]初识“年糕土” [转载]初识“年糕土”](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8/0702/167794235_3_20190807023243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