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他开始,中国人物画开始“像”了

 幽兰阁csgl 2019-08-07

公元1634年的秋天,大明王朝已进入残喘的暮季,但并没影响西湖岸边的如织人潮。

在不远处的一艘画舫上,不时传来阵阵乐曲声、吟咏声、喝彩声,搅乱了一池湖水,沸腾了西湖的夜色。

这是一群文人雅士举行的集会,集会的发起者是赵纯卿,参加这次集会的是当时各界知名人士,有文史学家张岱、戏曲明星彭天锡、书画名家陈洪绶,另有杨兴民、陆九、罗三、陈素芝等曲苑名人。

大家在船上饮酒赋诗、吹拉弹唱、宾主极尽开怀。酒到酣处,一仪观伟然的华发老者应众人之邀,为集会主人赵纯卿绘制一幅肖像,画幅甫一展开,立刻博得了满堂喝彩,此人便是当时最红的肖像画家曾鲸。从曾鲸所画对象和画上的题跋来看,与曾鲸交往的人囊括了画坛名家、文人雅士、官宦显贵、甚至还有佛门禅师,如《王时敏像》《倪元璐像》《黄道周像》《葛一龙像》《张卿子像》等,就连一直鄙视“匠气”的董其昌也请他为自己画像。

为他的作品题跋的人则有陈继儒、董其昌、顾起元、顾秉谦、陆应阳、归昌世、葛一龙、李渔、项子京等,全是当时的各界名流。


如此广泛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画师出身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


历代画人像的不少,为何布衣出身的曾鲸却能以画肖像驰名天下呢?


先来看看以前的肖像画什么样!
宋代李公麟一改唐代盛行的平涂填色,把颜色舍弃了,干脆直接白描,也一度成为肖像画的主流。行云流水的线条,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性,却与现实的距离更远了。


元代王绎的肖像画,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这幅《杨竹西小像》(王绎画人物,倪瓒补景)是王绎的杰作之一。
古代肖像画的早期功能,主要是为了纪念和祭祀,逢年过节才拿出来悬挂供奉,所以民间称这类肖像画为“祖宗像”。这种肖像画一般都是正面,衣着很正规,面容也很庄重,是一件非常严肃而生硬的“物品”。


画这种像的都是民间画师,主人对画师多称“先生”,画师对主人自称“小人”,虽然是自谦之辞却可看出当时画师的地位很低。他们的绘画水准不见得比文人士大夫差,但在世人的眼中,他们是工匠,与高贵的文人雅士有天壤之别,所以很少能在浩瀚的画史中留下痕迹。


曾鲸也是这样的民间画师,与其他画师不同的是,他靠自己的高超技艺与社交能力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不但使自己在画史留名,更引领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画派——波臣派。


在文人士大夫主宰画坛风向的时代,如果想立足艺术史,首先要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欣赏和认可。那么,画工曾鲸是如何征服这些文人雅士的呢?
明清以前肖像画的画法,大多是用浓淡墨勾画人物容貌后,再用粉彩层层渲染。


曾鲸则是先用淡墨线勾出轮廓和五官位置,然后以淡墨和淡赭石按面部结构层层渲染出阴影凹凸,使得画面不着痕迹而浑然一体,更具有立体感。


曾鲸自创的这一“墨骨画法”亮相之后,便立刻流行起来,一时间追随者众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除了独树一帜的画法,曾鲸画画的过程也与他人不同,为了能使画像更加传神,在作画前,曾鲸先与像主聊天,在交谈过程中仔细观察和感受像主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然后捕捉其个性特点,使他笔下的人物具有了“灵魂”。


对于每一幅肖像的人物刻画,他都要认真反复地勾画渲染数十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如此严谨细致完成的作品,总会给像主带来惊喜。关于曾鲸画风的形成,最普遍的说法是他吸收了某些西洋画法,因为那一时期,恰逢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一并带来了许多西洋绘画,于是有人推测,曾鲸在那时接触到西洋画,说不定还接触了利玛窦,从而受到启发。
但也有人认为,曾鲸画风的形成,与西洋画没什么关系,是在中国白描的基础上略加淡墨渲染,并将以色斡染凹凸改为以墨斡染凹凸,再赋色而成。
不论是哪一种设想,如果没有高超的画技与创新意识,“曾鲸”和“波臣派”是不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
当然,任何一种成功,都脱离不开时势的因素。


明代末期,从帝王官宦到寻常百姓,全民都兴起了为自己留像的热潮,人们的审美也从严肃庄重转向自由轻快,记录“本真”尤其成为士大夫阶层的追求,曾鲸巧妙地在古板的肖像画中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在他的笔下,当代文人悠然自得、风雅无边的神采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出来,使肖像画如实记录了外貌的同时又兼具了审美趣味,因而受到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热烈追捧,成为当时文人圈流行的一种时尚。
曾鲸以旺盛的精力和精湛的技艺在文人圈中打开局面并融入其中,创作了大批肖像画。随后又得到陈继儒、董其昌等文人、显贵的赏识和引荐,进而为更多的名流雅士画肖像。


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他的绘画技巧得到不断提高,艺术格调也更倾向于文人的审美标准,再加上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出色的社交能力,曾鲸深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认可与支持,而这也意味着,他会被中国绘画史所承认。
曾鲸出生在福建莆田,青年时漫游金陵、杭州、余姚等江浙一代,后来寓居南京,专门为人画肖像,这些就是他43岁之前的全部信息,由此可以推断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画工,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名师指点,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吴允兆像》上的款识, 此画作于万历三十五年,是年曾鲸43岁。


43岁之后,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各个记载中,如徐沁在《名画录》中称他为开派人物,张岱《陶庵梦忆》中记述了与曾鲸、陈洪绶等人的西湖集会、黄宗毅《吾悔集》中记述了邀请曾鲸为其父画像并成为好友的事情……


这些记载的出现,逐渐提升了曾鲸的名气,也奠定了他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名气还为曾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他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变。


在精神和物质都富足的环境中,他自身的气质也产生了变化,自信从容的气度加上时尚考究的衣着,使他颇具气宇轩昂的文人士大夫气质。


曾鲸晚年定居于南京鹫峰寺附近,居所内雕梁画栋、曲径回廊,还收藏了很多字画古董,闲时把玩,偶尔与朋友喝茶谈天,小日子过得精致又安逸,一直过到83岁,圆满地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可以说,以曾鲸为首的波臣画派,为没落衰败的肖像画注入了新鲜和活力,并引领了明清之后的肖像画风格,成为中国肖像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掀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依稀看到,一位阅尽繁华的睿智老者,在秦淮河畔的落日余晖中颔首而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