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肖(1)

 周原樵翁 2019-08-07

关于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我的切入点并不是他的交响曲,而是他的弦乐四重奏,而且并不是他著名的第八弦乐四重奏,是一部写于1946年的第三弦乐四重奏。

第三弦乐四重奏题献给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组,20年代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小提琴家Dmitri Tsyganov和Vasily Shirinsky、中提琴家Vadim Borisovsky大提琴家Sergei Shirinsky组成了一个弦乐四重奏团体,1931年,这个四重奏组正式以作曲家贝多芬的名字命名,1938年起,他们与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建立深厚友谊,除了第三,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是题献给他们的。5部弦乐四重奏,第2-14号都由他们首演。两首钢琴五重奏也是钢琴家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组一起首演的。

据说第三弦乐四重奏具有犹太风格,我不太懂犹太音乐,但犹太作曲家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Herrmann)的做法,似乎让我相信了这一说法。伯纳德·赫尔曼是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御用电影配乐作曲家。其中最为出色的配乐,就是电影《惊魂记》(psycho)的配乐。这部1960年的名作,里面有一段著名的恐怖主题音乐就来自于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三乐章。刺耳的不和谐的音配上电影中著名的浴室杀人场景,构建出影史上最惊悚的片段。

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为什么在当时会写出这样的音乐,如果要硬说他遭受批判,然后写出带有反讽的音乐,时间点上并不能完全说得通。虽然他遭受了1936年1月26日《真理报》对《穆森斯克郡的马克白夫人》的严厉批评。但后来又有了战时战争交响曲官方的赞誉,后来对他影响较大的日丹诺夫形式主义大批判,直到1948年才将矛头指向他。但这场运动的发端来自于1946年对于苏联文学领域的批判。直到批判穆拉杰里的一部歌剧,最终变为了“形式主义倾向,学生都在盲目模仿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等”,矛头直指老肖。1945年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也被拿出来猛烈批判。

我不想去谈《见证》,但是一直以来,西方世界总喜欢将他标榜为与斯大林对立的斗士。但近些年巴恩斯写出的那本《时间的噪音》让我相信,老肖更应该是他描绘的那样。他并不是一个斗士,他更像是一个战战兢兢活下来的懦夫。当烈士、当勇士容易,当懦夫顽强的活着反而需要更大勇气。

从1945年直到1953年,以创作交响曲而闻名于世界的肖斯塔科维奇在交响乐的创作却处于真空状态。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大环境。老肖在这一阶段,除了写官方的《森林之歌》、《阳光照耀祖国》这样的大型作品以外。他的情感都表现在这些小的作品。但也有很多精品,比如50年代初期仿巴赫《24首前奏曲与赋格》。老肖在这一段时间避开了交响曲,远远避祸。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当年夏天,他重新写出了交响曲,这就是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