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不可能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相脱离。古老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中国经验,中国经验以对传统文化的总结与继承为题中之义。但这种经验中包含接受外来文化的经历,本身就内含着交流、融合的成果。关于中国经验,当然要讲本土化、主体性,但这绝不意味着本土与外来的对立或拒斥,期刊界应在推进中外文化交融上有所作为。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一直受到学界关注,其中关于如何继承、如何转换、如何创新的多角度讨论,深化了关于这一论题的认识。但问题是,话语体系与思想、知识的表达形式有关,又显然不仅仅是话语表达的知识体系化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坚持一种富有“中国经验”的学术表达理念——这是基于中国立场、具有宽广包容性的学术视野,海纳百川的精神气度,善于接受他者影响却不由他者界定和转移的思维方式与观念。 在“中国经验”中生成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性 经验是一种财富,它能够使人们“利用既往经验来造就新的、更好的经验。于是经验这个事实就含着指引它改善自己的过程。”(杜威语)进一步说,经验具有智慧的生成条件,而创造性的智慧,正是经验积累过程中超越性境界的显现。但经验生成智慧不是必然的,是实践对知识进步追求中思维的高阶性提升。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学者提出生成于中国经验的原创性课题以及原创性的解决之道。 哲学社会科学如何考量其“原创性”,质性的认定确乎比自然科学复杂。在笔者看来,“原创性”可以理解为对“问题”具有发现性、探索性思考,或接续化、深入化研究的结晶,而人文学则超越了“有用”与“无用”之界域,在更高的审美境界上创造美的作品,提供美学价值。 守正出新是学界要坚守的一个必要原则,所谓“守正”即对中国经验的尊重和贯彻,但目的指向乃在“出新”。对新矿藏的每一分发掘,对新原野的每一次发现,哪怕包含着探索者的部分真理认知或局限,或许也会成为未来学科发展的基石。对于当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来说,原创性是一个应然的原则,是学术期刊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选题、审稿、用稿等操作层面的重要标准。 在“中国经验”中推进中外文化的继承与借鉴 清末民初,《六合丛谈》《格致汇编》《东方杂志》《观象丛报》等科学或人文刊物出现之初,就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的局面。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很多期刊可以说是中外文化、学术交融或影响下的产物。因此,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具体到中国经验,无论如何绕不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问题。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不可能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相脱离。古老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中国经验,中国经验以对传统文化的总结与继承为题中之义。但这种经验中包含接受外来文化的经历,本身就内含着交流、融合的成果。关于中国经验,当然要讲本土化、主体性,但这绝不意味着本土与外来的对立或拒斥,期刊界应在推进中外文化交融上有所作为。 回头看清末民初,“天下”作为先验的概念被重新界定,报刊界面前有一条中与外的鸿沟,一些概念在剧烈冲突和震荡中被接受,刊物往往处于冲突的前沿,乃至需要充当领阵的角色。一个多世纪后,期刊界面临着如何整合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资源以形塑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问题,这是没有鸿沟后的整合性实践,其中的复杂性甚或超过启蒙时期。如何积极面对、辩证把握“开门”与“守门”的关系,是期刊界当前需要思考并正确回应的问题。 在“中国经验”中增强自我话语的表达力量 人类信息交流的基本工具是语言,而思维需要通过语言加以表达。在中国经验中提升自我话语的表达力,自然是基于汉语以及多民族语言功能的发挥。问题是如何发挥本土语言的功能,如何形塑话语形态与体系,而期刊有何能、将何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方文化对学界话语表达的影响很大,一波波讨论也随之而起。办刊者应当保持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同样的自觉反思力,在全球化语境与本土化实际的统一中思考话语表达问题。 清末民初话语表达的困境是社会变革与言文变革同时发生,不可避免地要“改辙换轮”。时至今日,事实上学界的话语表达都不同程度地带有“世界”属性,具有“对话”的意义。在这种“对话”的格局中,自我话语结构、言说方式显得尤其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理是否得到充分发掘、认知?本土文化之义理是否具有在“对话”中的辩证力、表达力?更进一步说,能否以之或纠偏,或补充,或丰富世界文化?这是如何看待与利用“中国经验”的问题,由此也体现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充分必要性。 近些年,学术期刊的分级及其在学术评价中的权重受到极大关注,这促使办刊者反思期刊制度和学术良知,同时思考学术责任问题。办刊人应在设置话题、策划组稿、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更应具有超越工具性的价值理念。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对期刊来说是一个使命,是一种责任,也是一次改革与发展的机会。只要真心、用心将理念付诸实践,期刊界一定能够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中产生引导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