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直管区——近期建设规划方案。

 昵称57728473 2019-08-07

01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规划建设情况
一:总体建设情况及各片区发展重点

根据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中“一城六区”的产业功能定位和总体空间布局,按照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城镇化要“提倡组团式、建设卫星城”的部署要求,推动实现高新区域、龙泉区域、双流区域、新津区域和直管区错位互补、组团发展。

· 高新区域以加快新川创新科技园设发展为主要抓手,重点推进软件研发和金融服务业发展。

· 龙泉区域以实施“汽车双百战略”为主要抓手,重点推进汽车、机械、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 双流区域托国际航空港和综合保税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物流产业发展。

· 新津区域依托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重点推进新材料和物流产业发展。

· 直管区以加快“一区、一城、一带、两镇”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会展会议、总部经济、商业商务、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高技术制造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研发产业。

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根据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全面构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

加快“三纵一横”骨干交通路网建设,年底全面形成通车能力;大件路外绕线、地铁一号线三期工程11月具备开工条件,启动站华路南延线、天宝大道、给排水管线干线建设改造等项目。

2014年,启动双流机场快速路、三岔湖快速路西延线、中央商务区环线主干道、华阳城区道路改造等项目,加快构建由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构成的五级路网体系和由快线、地铁、轻轨构成的“五横十纵”、共15条线路的轨道网系统。

生态建设:

以“一湖一带两公园”(即兴隆湖、锦江生态带、天府中央公园和生态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

力争10月兴隆湖湖区建设工程正式开工,锦江生态带、中央公园(3000亩)、“三纵一横”道路景观提升改造等生态建设工程年底启动。2014年,启动兴隆湖环湖景观、铁路货运外绕线生态湿地公园(2000亩)、大件路外绕线生态绿化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加快构建“一带两楔九廊多网”的新区生态格局。

公共配套设施:

加快完善供电、供气等能源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建成投运华阳东、黄水220千伏和万安、书房村、龙桥等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加快实施黄甲、正兴220千伏和幸福110千伏变电站新建、黄甲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结合“三纵一横”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天府大道延伸线、红星路南延线、元华路延伸线、正公路共100公里天然气管线建设工程

制定和完善天府新区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同步做好光纤接入、基站建设和Wi-Fi热点覆盖相关工作。

02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近期建设发展思路

根据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工作要求,提出直管区近期规划建设思路。

1、总体目标

建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四化同步”,高端化城市业态、优美化城市生态、特色化城市文态和现代化城市形态 “四态合一”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新区

2、发展定位

构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及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极核,全省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第一极和成渝经济区最具活力新兴增长极。

3、规划功能

直管区范围内涉及天府新城(流部分)、产业创新研发功能区。其中,天府新城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总部商务中心、金融中心和会展博览中心产业创新研发功能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4、近期建设目标

规划建设“一区、一城、一带、两镇”是未来五年直管区的发展重点和确保实现即期增长的主要抓手。以“世界水平、全国一流、西部第一”为工作标准,全面加快推进天府新区成都片

区直管区建设发展。到2017年,实现新型城乡形态和现代都市功能初具雏形、重大基础设施骨架和公共配套设施体系初步形成、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初见成效、高端服务业和创新科技产业聚集发展的目标。

03
“一区、一城、一带、两镇”规划范围

“一区”即中央商务区,是现代化、国际化和高端化的中央商务区。位于天府新城正公路以南、铁路货运外绕线以北,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

“一城”即创新科技城, 是产业创新研发功能区的起步区。位于产业创新研发功能区,围绕兴隆湖布局,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

“一带”即锦江生态带,是具有居住、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现代都市功能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样板区。位于天府新城锦江沿线,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

“两镇”即合江镇和太平镇,是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位于直管区东部,规划面积合江镇约1.2平方公里、太平镇约2平方公里 。

04

“一区、一城、一带”总体规划

1、总体布局

一区:布局包括会展会议、总部经济、商业商务、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和酒店等现代都市功能。

一城:布局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高技术制造等产业。

一带:重点为生态建设,两岸用地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型生态主题公园和高端居住配套。

2、综合交通规划

构建“五快三主四轨”交通主骨架,实现天府新区近期规划区对外以及与机场的快速交通联系。

天府新城中央商务区、创新科技城和锦江生态带之间保证至少“一快一主两轨(城市轨道和有轨电车)”,实现各片区间公共交通快速联系。

3、绿地系统规划

串联锦江生态带、天府公园、兴隆湖、生态绿地公园,以龙泉山、彭祖山及楔形绿地为基础,结合自然山体、水体、沟谷绿地和生态隔离打造一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绿地系统。

4、水网系统规划

保护现状自然水体,充分理水引水,拓宽锦江水面,依托南干渠、鹿溪河等新增湖泊及水系,形成丰富的水网系统。

5、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生活配套设施按照均等化原则配置,保证各片区生活便利。生产配套设施结合各片区主导产业,按照差异化原则配置。

6、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配套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2座220kV变电站,7座110kV变电站,1处污水处理厂和3处燃气调压站。

05

“一区、一城、一带”各片区规划方案

中央商务区

定位及目标:

现代化、国际化和高端化的中央商务区。

用地布局:

规划范围约8平方公里,围绕天府公园布局会展会议、总部经济、商业商务、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和酒店等现代都市功能。

以四川省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审查通过的该片区控规为基础,本次规划对天府公园形态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道路交通:
规划“五横六纵”的干路 网和 “一轨三线”的轨道交通网,有轨电车线在核心区形成环线并向南延伸至创新科技城、向西延伸至锦江生态带。
布置完善的交通设施点位,实现零换乘目标。

1. 将会展中心东侧规划道路提升为快速路,形成会展中心南侧、东侧快速路通道,并将三岔湖快速路、规划道路、红星路南延线、正公路、天府大道的交叉口全部规划为全互通式立交,提高周边道路通行能力;

2. 在现有地铁1号线设置会展中心站的基础上,调整机场快线线型并增加会展中心站。


绿地系统:

规划以天府公园为核心, 形成多条廊道串接各板块中心的公园绿地,并向周边延锦伸与兴隆湖、锦江绿带相贯通江。

创新科技城

定位与目标:天府智慧城、创新策源地

用地布局:

创新科技城围绕兴隆湖布局,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 将形成以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高技术 制造等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创新 研发功能区的起步区。兴隆湖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由湖泊、湿地、河道构成。

高技术产业项目环绕兴 隆湖临湖布局,形成疏密有致、湖光山色的滨水城市形态,并 通过生态绿地公园与天府新城 核心区在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 上相互呼应和联系,体现创新 科技城的特色。

道路交通:

依托天府大道、老成仁路、创新路等道路骨架,形成内外两条环路。“外环”串联 各功能组团及主要活动节点,“内环”串联滨湖休闲空间, 同时形成环形的有轨电车线路强化公交支撑。

绿地系统:

依托兴隆湖及沟谷地形构建指状放射绿地系统。环湖打造功能和景观多样化的滨水岸线。

2 锦江生态带:

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河道总长度约11公里, 分为建成区段和新建区段。建成区段以整治为主, 新建区段河面由现状60-100米拓宽至160米。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通过筑坝拦水提升水面,并对排 污进行全面治理。

两岸用地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型生态公园 和高端居住配套。

道路交通:

依托锦江两岸规划滨江道路,与周边地区城市道路形成一体化路网,保障生态带与周边区域联系的顺畅。

绿地系统:

依托锦江生态发展轴,结合两侧绿带及主题公园,形成“串珠状”绿地系统。

06

两镇规划方案

1 总体建设思路

镇域发展:将形成以现代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为支撑、兼具新型小镇形态和四川地方特色的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城镇建设:借鉴欧洲小镇的空间形态和空间布局,突出四川和地方特色,通过土地整理腾出建设用地规模用于建设新型小镇。

农村地区建设:用城乡统筹的办法,发展农庄经济,引入社会资金或组织农民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

1:合江镇

定位及目标:

健康农业示范基地 山水田园休闲小镇以健康农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为支撑的山水田园生态小镇。

镇域产业布局:

以健康农业为基础,布局健康农业产业区、果林种植区及三峨湖疗养度假休闲区等。

镇区规划结构:

镇区形成“一心两带三片”的整体结构,老镇区主要为居住、商贸功能,东西部新镇区主要为综合生活组团。 

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0.7平方公里,通过土地整理得到建设用地指标0.5平方公里);规划12000人,其中现状2200人。

太平镇:

定位及目标:

天府花果园、香薰最美镇

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依托龙泉山,发展以瓜果采摘、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闲旅游小镇。

镇域产业布局:

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布局花果种植示范基地、香薰观光体验基地、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等。

镇区规划结构:

镇区形成“一心三片多廊”的整体结构,老镇区主要为居住、商贸功能,东部新镇区主要为综合生活组团。

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1.6平方公里,通过土地整理得到建设用地指标0.4平方公里);规划20000人,其中现状4600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