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 鹉 学 舌
清·方东树
诗以言志。如无志可言,强学他人说话,开口即脱节:此谓言之无物,不立诚。若又不解文法变化、精神措注之妙,非不达意,即成语录腐谈是谓言之无文无序。若夫有物有序矣,而德非其人,又不免鹦鹉、猩猩之诮①。——《昭味詹言》
——————————————
【注释】
①猩猩之诮:猩猩像人,能模仿人的动作,但毕竟不是人。此语嘲笑讥讽“强学他人说话”的拙劣诗人是猩猩学步。
【译文】
诗歌是用来表达情志的。如果没有情志可表,勉强学说他人讲话,开口就会脱离要领,这就是常言所说的言之无物,毫无真情实感。如若又不理解写诗的文法变化以及内容与形式交错融汇的妙理,不是不能达意,就是成为语录似的陈腐之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没有文采,没有条理。而如果有物有序了,但本人的德性修养不够水准,又不免被取笑为鹦鹉学舌,猩猩学步了。
【简评】
鹦鹉学舌,猩猩学步,徒为人类添笑料而已。鹦鹉还是鹦鹉,猩猩还是猩猩,到底变不了人。然而,诗歌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人中的学舌鹦鹉、学步猩猩又何其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