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里的冬天,太美了!

 闲云野鹤qpab3u 2019-08-07

▲刘宝纯

中国画里的冬天·太美了

中国雪景水墨画是中国画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雪景一直是画家喜欢描绘的景色之一,从古至今,中国画家们绘制了许多雪景主题的作品。经过梳理发现,宋朝的雪景图从数量和质量上都称得上是个高峰。因古画多为工笔画,在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写意上还有欠缺。

刘宝纯先生的绘画中,以雪景为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冬日里的山水、花鸟及人物等都是他喜爱创作的素材。这些画作中从早期倾向于写实的淡彩雪景画到注重表现意境的诗意水墨雪景画,无论在绘画技法还是在画面的表现风格及意境等方面,对近现代中国雪景水墨画都有了极大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

1962年刘宝纯先生泰山雪景写生

刘宝纯先生的雪景水墨画,不论是花鸟画还是山水人物画,并没有刻意画雪,但让观者自悟联想到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场景。因其独特的色彩和构图,为画面营造着更加富有意境的虚实效果及想象空间。

2015年刘宝纯先生哈尼雪山写生

他的雪景画所表现出的高雅、禅悟、宁静、孤傲、生命力等意境,不仅体现着画家对四季中冬景,尤其是雪这种景物独特的喜爱之情,更表现了画面之外画家的创作心境以及其所向往的人格精神世界。他热衷于雪景山水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传世之作。让我们展开画卷,一起走入画中的冰雪世界,感觉这份诗画般的惬意与温暖吧!

战天斗地 43×100cm 1972年

这幅作品是文革时期红色文化的经典传世之作,从题目的名字就能感觉到一群不屈不挠的中国劳动人民在冰天雪地中愚公移山、开垦农田、搭桥铺路改造中国的场景。红旗招展马达轰鸣,一股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让人鼓舞让人感动!作品立意新颖,是用水墨画表现新时代新风貌的新中国山水画派。不论是远处的雪山、河流,还是近处的劳动人民与岩石,在构图和用笔技法及功力上,可谓是开派大家之作。

雪霁 72×43cm 1981年

近景为一棵傲雪挺立的大树,苍劲挺拔的树干和用焦墨勾画的钢丝般的树枝,与远处的皑皑雪山形成刚柔对比。

霜 77×53cm 1981年

此图为三十八年前纯水墨的作品,现在看也非常超前。作品意境深远,以一种冰天雪地人踪灭、鸟飞绝的场景表现寒冬。江水以国画特色留白,江边岸上和树上挂满冰凌,巧妙地运用了宣纸和水墨的特性。树枝与岩石疏密有致,用笔洒脱流畅没有多余一笔一划,此功力非十年之寒。

泰山瑞雪 100×50cm 1982年

众所周知刘宝纯先生是泰山画派的开派一代宗师,《泰山瑞雪》是刘宝纯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36年前就在中国各大报刊上发表,因此在拍卖会上有很多此画作的赝品。作品以蓝白色调隽永清新,虽用的蓝色靓丽,但因雪为留白而显的高雅不俗。陡峭的岩石上,耸立着的泰山青松更显的挺拔秀丽,泰山顶上一青松,大雪压顶腰不弯,把泰山松树比喻成坚韧不拔的精神授予人格化。

瑞雪 45×65cm 1989年

此图画雪中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清幽、洁净、宛如神仙居住之所。画面用笔老辣,皴染单纯,淡墨烘染的群山与浓重的底色相辉映,映衬在洁白如玉的雪山顶上分外突出。意境十分深远,恰当地表现出隆冬季节雪山寒林大雪纷飞的萧索气氛,极具艺术感染力。是刘宝纯雪景山水的典型之作。

雪韵 68×68cm 1992年

整个山石白雪皑皑,茫茫苍苍。天色灰冷,江水凝碧,萧瑟冷寂。这件作品笔法温和秀雅,笔墨俭省,构景平和大方,山茶霁雪、银装素裹、百花凋零,万物似乎还在沉沉睡中。几枝山茶却在沉寂的大地中悄悄地绽放了。

玉山积雪 68×68cm 1996年

此幅作品是1996年台湾写生的作品,此图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生动地描绘出玉山雪后景象。

玉山颂 68×68cm 1996年

此幅作品是1996年台湾写生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以局部特写山峰雄伟之势,以勾勒为主,画雪景“借地为白”,略加渲染,山石阳面留白,阴面着色,树木墨色较浓。构图繁密,笔法清健,意境高古。画面着意刻画了象征高尚、纯洁的松树和白雪,形象简洁,是作者精神高度净化后的影迹,给人以伟俊、静穆、圣洁、一尘不染的美感。

大雪压青松 100×68cm 1997年

图绘高岭竞立,层岩蜂起,丘壑娆峥,松树萧瑟,是隆冬腊月,气候严寒的山区景象。图中山峦纯用反衬空勾,淡墨渍染。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松树用焦墨勾描,树杆如“铁柱”,树枝如“钢针”。让人感受到挺拔青松的顽强生命力,再大的雪压不住更压不垮。用笔老辣,构图新颖,平中寓险,风格雄奇。

菲菲有韵舞微风 100×100cm 1978年

以纯水墨表现出冷寂唯美!奇石积雪、枯枝飘逸、霭霭幽深的北地景致。而斧刃状的岩块,看似突兀奇倨,但却有增强画作张力的视觉效果。

泰山瑞雪 320×185cm 2003年

这幅是描绘泰山雪景的鸿篇巨制,在技法上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构图大致可分为三景,主峰屏立雄巖峻险,表现出奇峰积雪霭霭幽深的泰山奇观,中景为长寿桥,画面的下方,几株松树巍然矗立,在这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里更显现出一派凛然不屈的大丈夫气概。在这幅作品中,画家通过对树木长短远近、虚实疏密的变化处理,使画面产生出强烈的纵深效果,进而使景象开阔,意境深幽。此作虽然是描绘雪景,却没有给人萧瑟荒凉的感受,相反,在这冰天雪地的景色之中,似乎还隐约能够感受到一丝融融的春意。一道在山崖间飞泻直下的流泉,为画面增添了动感,使作品有声有色,更富有山河壮丽景象。可谓中国山水画从古至今之佳作。

梅魂 138x276cm 1985年

此图为作者稀用白粉画雪的作品,也许是有傲雪的红梅相伴并没有显得市俗。飘舞的雪花和倒挂的冰凌用白粉,远山和岩石及树干上的积雪还是留白,雪花飞舞,宁静祥和。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幽静,红梅傲雪。画面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用勾线和“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后加以渲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

空林有雪相待 200×600cm 2000年

以巨幅图写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生动地描绘出雪后山林如诗景象。此幅在中国画里,雪景以留白为主之典范作品。

寒香 98×50cm 2011年

《梅花吟》寒风浩荡江天爽,欲散宿云月混苍。自古梅花多伴雪,只留气度傲冰霜。(刘宝纯诗作)

空山梅树老横枝 98×50cm 2011年

《白香雪》白梅铁骨傲寒霜,一阵东风带雪香。玉洁冰清别有韵,横斜顶枝白花光。(刘宝纯诗作)

香神 98×50cm 2011年

《香神》幽兰溪畔自成群,皎洁缤纷对夕曛。我信生灵皆有性,乾坤共畅散清芬。(刘宝纯诗作)

寒香图 98×50cm 2011年

《梅花吟》俊俏梅花冁冻霰,晴空皎月落清粼。铁枝玉梢忠贞范,雪蕾冰心不染尘。(刘宝纯诗作)

白梅赞 136x68cm 2016年

《白梅赞》 残山乱雪过风雷,缀玉梅花骤雨摧。浩态孤芳须善养,只留傲骨不攀魁。(刘宝纯诗作)

雪月征雁 136x68cm 2018年

《雪月征雁》风物无边爽气凌,苍天夹乱万山腾。穿过征雁高空雪,雾敛烟凝月窟冰。(刘宝纯诗作)

寒冬飞雪,天地苍茫——水墨画中雪景,看看刘宝纯先生是如何画雪的?太不可思议!

冰雪林中 34×34cm 2012年

画面上运用了大量的留白,犹如八大山人作品一样简约大气。一棵树下两只小羊,在雪地上蹦跳嬉戏。虽然没有刻意画雪,但是妙在寥寥几个羊蹄印墨点,让观者顿感整个画面冰天雪地。

路迷访梅迟 34×34cm 2012年

《路迷访梅迟》渺然欲访寒梅影,无奈林深入路迷。夜雨东风敲玉杪,春芳晚径落花泥。(刘宝纯诗作)在冰天雪地里,一位持杖老者快步走在深雪中,终于寻见梅花。一切在白雪皑皑的冬日中都显得静谧安逸。

雪谷早行 34×34cm 2012年

早起的人已在赶路,仆人牵缰绳在前行走,主人骑驴昂首观景思考,好似杜甫在吟诗,整个山石白雪皑皑,茫茫苍苍。江水冰封,萧瑟冷寂。笔法温和秀雅,笔墨俭省,构景平和大方。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大雪纷华 34×34cm 2012年

《梅傲霜雪》霜凝洼地雪封山,冬眠千林百鸟还。唯有梅花生傲骨,盛开险峻意遨闲。(刘宝纯诗作)山峦皑皑白雪,用极简括皴笔草草舒写,笔断意贯,气脉成章,显得丘壑在胸,任心所成。树下伫立着持杖老翁,昂首观梅,凝目幽思,具有“意在其中,情见于外”的魅力。虽只对其圈脸、勾衣,寥寥数笔,却将人物凝神注目的神情表现出来。远处山中百鸟飞翔,上方留出的天空,杳渺无际,把观者引入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

风雪归途 34×34cm 2012年

此图取高远之景,绘大山深谷,古木怪石,山路蜿蜒,房屋坐落在山脚下,老翁行走在羊肠小道上。把人与山川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打破冬日山川的荒凉感。画面上虽然运用了大量的留白与渲染,但作者精妙的笔墨和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段,依然是画面充满生机,即使在白雪皑皑的寒冬,山川仍然有其精神和气魄。在笔墨技法上,山石以淡墨为主,大面积的山体是留白的,或是只有一层淡淡的墨痕,使山川更有精神。树则主要以勾勒为主。而为了强调山头积雪,天空的墨色有意加重,这也使整个画面更加统一。

风雪叩门 34×34cm 2012年

古树盘错,叶已凋零,山道上访者趱行。树枝恣意挥毫,笔墨飞动而刚健。树上喜鹊枝头,打破了深山的寂静。深谷草屋,经营亦妙。全画气势宏伟,写雪而不落俗套。在喜鹊草屋之间而具浓厚热烈的生活气息,行笔简洁而意境高深,有继承更有发展,可视为文人画风格较典型的一件作品。

林冈晴雪 34×34cm 2012年

画中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古树参天、喜鹊枝头、羊儿雪中漫步,一派大自然的祥和景象。此作唯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画家所能绘之。

梅花伴雪开 34×34cm 2012年

《雪伴白梅》远望千株香瑞雪,近看雪伴白梅花。傲骨冰心清霞气,吐馥乾坤日月华。(刘宝纯诗作)该图描绘了一个身着白色披风、头戴风雪帽的人穿行山谷的情景。画面中的两棵老梅树,有着虬曲的枝干和稀疏的梅花,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映衬下,给人以白雪皑皑之感,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堪称水墨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南山访梅 34×34cm 2012年

画面描绘一个老者在竹林旁、梅树下,仿佛沉思、感叹南山之梅的傲霜斗雪精神。背景以淡墨渲染映衬下,给人以梅花伴雪之景观。《梅花君子德》腊月高山夕日斜,雪中策杖访梅花。芒寒色正真君子,明德惟馨日月华。(刘宝纯诗作)

晴雪杖倚 34×34cm 2012年

此图画突兀雪山,巍巍娥娥,表现雪后放晴山景瑰丽的景象。画中央有一条小河延伸到右下方。一位老者颤颤巍巍蹒跚前行在小桥之上,也许是多日下雪未出门,望着晴雪后的一片美景陶醉其中。

瑞雪 34×34cm 2012年

所作山水具有气象萧疏,山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等鲜明特点,以爽脱的笔法和富有微妙变化的墨色,富有很强的笔墨表现力,用墨清淡而有层次,惜墨如金。落墨不多衬托了整幅绘画的冷寒的意境。

雪霁 34×34cm 2012年

画中屹立着一座山峰,气势磅礴中又有清隽潇洒。雪峰陡峭重叠,闪着洁白晶莹的寒光。雪后的山中非常的幽静,在晦暗阴霾的天空下,云幕低垂,仿佛又在酝酿着新的一场暴风雪。

踏雪观梅 34×34cm 2012年

画法怪异的一件作品,天空水面以淋漓水墨涂抹,墨色翳润,构图奇峭,山峰走势怪异,树石坚硬,用笔活而不乱,层次井然。背景用重墨渲染,以呈白雪苍茫的景象。梅树屈拔而起,苍劲挺健,梅花勾线,周围留白,宛然雪中花朵。整个画面体现了一个“闲”字。桥上持杖老翁悠悠哉哉、乐在其中漫步,似乎对梅花并无兴趣,却望着缓缓的流水而出神。这是一幅耐人寻味的佳作。

踏雪归来 34×34cm 2012年

墨笔画雪山行旅之景,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牵着一只身驮媳妇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山石路基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淡墨钩出。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

刘宝纯先生的冰雪水墨画是一种“冷文化”和“笔墨当随心境”等新的美学思想的体现。他的冰雪水墨画以其特有的士大夫艺术语言和高雅笔墨技巧,表现出了“冷”的美感,弥补了中国传统写意水墨山水画千年来表现冰雪意境不足的空白。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