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料|1949年,竺可桢笔下的上海往事

 博浪椎 2019-08-07

撰文:姜鸣

竺可桢

七十年前的5月24日,上海正处在解放的前夜。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当年为躲避被国民政府胁迫去台湾,或强派他往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移居上海。故留下上海解放时他本人活动的日记。众所周知,竺氏日记历来内容详尽,尤其是数十年间,坚持记录气象,这些特征,在他这几天的记事中均反映无遗。时隔一个甲子,读来栩栩如生,极具史料价值。

竺可桢记录说,5月24日是星期二,早晨阴天,华氏69度(即摄氏20.6度)。下午多云(竺氏用词为“昙”)。6点起床后,阅读Hesps著《宇宙之构造》。中午听说,大西路(今延安西路)有枪声,打电话了解,长宁路一带尚安定。从报纸上获知,大光明电影院放映劳伦斯·奥利佛主演的莎士比亚名剧《王子复仇记》,今天是最后一天,便决定午睡十分钟后,乘10路汽车前去观看。电影预定2点半开映,因为要戒严,待他2点赶到时,已经提前开演了:

奥利佛演戏极纯熟,而布景亦佳,但看众不多,座位十之八九均空。因在此军事倥偬时代,鲜有此雅事之兴趣也。

电影4点多钟散场,竺可桢沿南京路步行,沿街摊贩,在出售毛巾、小衫、牙膏、被面、衣料。他化三百万元购Kiwi鞋油,又买了两张上海地图,还想买网球,而新新、先施公司均已关门。又走到四川路、宁波路口之体育用品商店,亦已关闭,只能返回。时已5点多,所有公共汽车均停驶,三轮车不愿去法租界,这样一直走到成都路,始雇得车,6点半回到岳阳路中央研究院(今中科院上海分院)住地。晚饭后,枪声、炮声甚密,又听说长宁路已成真空,徐家汇下午交通也曾断绝。入夜枪炮密集,几于每分钟有。10点上床后即入睡。凌晨3点曾醒一次。

竺可桢又记,“晚市长陈良、警备司令陈大庆均弃职出走,留赵祖康作交代。

一觉醒来,是25日。早晨仍是阴天,华氏69度。

今晨二点,共军自西站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入愚园路、大西路进入前法界各地。岳阳路附近国军于昨子夜已退净矣。余于早晨七点早餐时始知。八点即出外视察。自岳阳路至永嘉路即见青年穿草绿色制服,上写中国解放军字样在左胸上,在永嘉路与衡山路席地而坐者数百人。数日前国军在街头所筑之沙袋堡垒均变成电话站。其行军之迅速可知。街上人士群集,三轮、黄包车行驶如旧,无异于前昨。政府虽已改易,而人民可说毫无骚扰。但闻苏州河以北尚有炮声,闻至下午尚在争夺中。国军似在掩护军士之退却也。

市面是安静的。竺可桢上午去高安路14号访友。午饭后去贝当公园(今衡山公园),“园甚小,远不如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也。”“知闸北尚有战事,谓撤退军队船只之领港人员均已逃逸,故各船有无人领港出口之虞。”下午4时半,他回到住地。

又一个白天。26日。早晨阴,华氏70度。日中阴,东南风。下午三点起微雨,晚上华氏72度,子夜大雨。这天,“解放军由吴淞、江湾开入虹口,上海全部解放。

昨晚炮声已稀,但闻长宁路研究院(今中科院微系统所)子竞办公室于昨尚有流弹。今日在苏州河南北对峙中,不能通行。闸北、北四川路一带均有战事,因国军掩护由吴淞口退却,但电话仍通法界与河南之英界。公共汽车已照常行驶。解放军在马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在研究院门前亦有岗位,院中同人予以食物均不受。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

新的一天来临了。5月27日。晨雨,华氏72度。上午阵雨,76度。下午大雨,有雷电。晚76度。

竺可桢晨6点半起。昨晚因雨故,帐中蚊子甚多,未能睡好。9点得电话,知浙大甚安定。沪宁路已通南翔。昨晚8点,北站亦入共军手,故日内即可通车。“午后睡廿分钟,即乘22路公共汽车赴大世界,下车走至先施公司。知四大公司均尚未开门。而沿途如霞飞[路]、南京路、福煦路,均人山人海,如上元、元旦假日状态。时有鼓吹之汽车疾驰而过,喊口号'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在大新公司有毛泽东、陈毅司令象高悬空际。南京路店铺均尚关闭,公共汽车亦不开。法租界则电车、公共汽车均照常行驶中。霞飞路店门均开,时有学生带锣鼓游行,且见女学生插鲜花于解放军之衣襟上。霞飞路行人观者如堵。

下午四点,竺可桢回到住地,交大教授吴有训来访。竺可桢对他说:

民国十六年国民党北伐。人民欢腾一如今日。但国民党不自振作,包庇贪污,赏罚不明,卒致有今日之颠覆。解放军之来,人民如大旱之望云霓。希望能苦干到底,不要如国民党之腐化。科学对于建设极为重要,希望共产党能重视之。

这是一位五十九岁的老科学家对于旧时代的否定,和对于新社会的憧憬。在迎接新中国的日子里,竺可桢的心情是澹定的,他在日记中流露的思想也是真实的。他提出的廉正、苦干、科学的观点,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5月下旬,竺可桢还抽空读完了徐汙的长篇谍战小说《风萧萧》。这是1943年风靡重庆的畅销书。内容是讲舞女白苹因偷窃日本人军事秘密而被暗杀。美军间谍梅瀛子把日本间谍宫间美子毒死后高飞远走。竺可桢看书很细,23日日记中还专门写了一段质疑:

吹毛求疵的我还看出二点不合理的事,一是徐从白苹皮夹子里偷取文件的事,他却同时在开驶,车有廿五哩的速度;二是徐受伤时问费利普医生,白苹的创伤是否要紧,他没有回答,微微摇头。外国人摇头的样子倒很难见到的,Shake his head?

读到这一段,我自己也疑惑起来,从来不曾注意,外国人是不摇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