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江桥镇和封浜镇合并成立新的江桥镇。 2009年,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下发了一份编号为沪规土资划[2009]288号文件以及《虹桥地区发展战略》策划书,作为嘉定区与上海市中心城区接壤的最前沿江桥镇,正式融入虹桥商务区,江桥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北虹桥。 而正当我们期待12.96平方公里的北虹桥商务区未来发展和规划越来越好的同时,这里又诞生了一个与北虹桥商务区遥相呼应的超级规划——嘉定封浜新镇总体城市设计。 这次,封浜新镇总体城市设计的公布又将会有哪些亮点? 01 打造仅次于佘山的“上海第二高山” 封浜新镇总体城市设计,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部,毗邻大虹桥商务区,是嘉定区与上海主城区接壤的最前沿,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这里被工业园、铁路、地铁车站所包围,条件较为复杂。 场地现状资源 虽然地处环境被高压走廊、铁路、地铁站所包围,但是仍处于成交的低密度开发区域,可以实现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发展。这种兼具城市和乡村特征的空间特色成为本项目的规划目标。 城市设计总图 首先,地铁车辆检修及停车场是最大的负面设计条件。设计团队将其覆盖并提升为山坡地景观,其上布置相关产业办公空间,将最不利的条件变为项目的标志物“上海第二高山”(仅次于九十余米的佘山)。 其次,改变水系的规划,将南北向的湖面改为东西向的湖面,增加其空间辐射范围。 第三,以封浜河作为核心,布置区域核心区,改变原先较为割裂的土地利用规划。最终,通过一系列立体生态空间的手法,改变了原先嘈杂的项目环境,初步达成了“田园化”立体生态社区的目标。 立体生态岛概念 地铁站场上盖概念 设计效果如下: 02 封浜新镇打造上海西北新门户 打造高端人才硅谷、生态产城融合、多元文化社区 封浜新镇城市设计以“文化·生态·智造”的设计理念为核心,通过长达2.5公里的全时段空中文化休闲主轴线为突破点,打破嘉闵高架对东西地块的阻碍,充分提高区域整体性,以文化休闲长廊构筑区域形象一体化,将封浜新镇塑造为一个宜居宜业、低碳绿色的产城融合新门户,并已于2018年4月通过控规方案。 03 通过五大设计策略 改变“园区式”的规划结构 改变“园区式”的规划结构,将服务体系作为框架,串联不同的功能板块。功能板块尽可能减少规模,且增加复合性。这即满足“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的要求,也符合“后工业化”服务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比例。 城市设计空间规划 设计策略1——整合与联通,打造东西向跨嘉闵高架多功能主线轴,构筑区域亮点突破 嘉闵高架阻碍,最大限度提高区块整体性,并创造东西向文化休闲走廊,制造连续性的慢行系统与功能分布。 设计策略2——引入产城融合与智慧制造理念,建立有序的产业升级引导与功能分配 倡导居住功能与产业功能的互补融合,以及产业园的开放性,同时对制造业进行升级,引入智慧制造产业,进行有序产业升级。 设计策略3——工业建筑产业化改造,更新功能,形成区域公告活动新引擎 对存量工业建筑进行产业化转型,使其变为具有格调和特色的产业空间,并结合公共功能,激活区域人气,提高区域品质。 设计策略4——绿水环城,水系贯通,形成多层级嵌套式滨水驳岸空间与城区生态系统 重塑封浜水镇记忆,将水道进行整合成环并通过区分水系驳岸主体形成不同分区氛围,同时利用基地良好的生态基础进行生态区的打造。 设计策略5——变废为宝,多种策略激活消极要素,营造主体丰富的城市负空间 积极利用场地内不利要素,用主题植入,屏蔽、构筑物等设计手法进行设计激活,是区域内的土地价值不受影响,同时增加城市空间的吸引了。 嘉定封浜新镇总体城市设计由Masters' Arthitecturalc Office (简称M.A.O.)完成。M.A.O是日本一级建筑事务所,1994年成立于日本东京,2000年在上海成立分公司。它是由著名建筑师日籍华人毛厚德先生领衔主持的,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为主具有很强的设计实力和极其丰富的设计经验。 近20年来,M.A.O.凭借独特的“非定式思维”方法,“以人为本”的产品思维和设计团队,成功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从“禅意小镇”无锡拈花湾到弗农小镇的体验互动,从产业综合体深圳天安云谷到石狮世贸摩天城的商业奇迹,M.A.O.的服务涵盖了规划、建筑、景观等多个领域,合作客户包含万达、绿地、融创、万科等知名企业。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封浜新镇规划之后的效果是什么样子的: 城市设计空间模拟 城市设计空间模拟 注:部分资料源自MAO设计,本文仅为设计效果图,以最终实施方案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