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介堪刻 青田石白文闲章 印文:长年大利 边款:方岩。 福建东南201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所谓“篆刻”,顾名思义,是将篆书刻在印章上的艺术——若是以此来概括篆刻艺术之主流,自然是不错的。然而,在篆刻艺术数千年的发展和衍变中,出现了不少并非以典型篆书入印的篆刻艺术,如甲骨文印、肖形印、九叠篆等等,而鸟虫篆就是其中格外具有特点的一种。鸟虫篆又称为鸟虫书、虫书、鸟书等等,它将常见的小篆线条加以装饰化处理,其笔画盘桓弯曲,并变形为细长的鸟、虫纹饰,因此具有流美婉转、古艳多姿的装饰性,增加了篆刻的趣味美,令篆印之审美层次更为丰富。 方介堪刻 高山石睡狸钮闲章 印文:小乘客 边款:方喦。 福建东南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关于鸟虫篆印,并非近现代的产物,其历史相当悠久。早在秦汉时期,鸟虫篆印已相当流行,并在篆刻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根据目前出土的文物,最早的鸟虫篆可溯源至春秋楚国的王子午鼎,其鼎腹中有八十四字字铭文,均以鸟虫篆书写,线条生动、风姿翩翩。 春秋楚 王子午鼎 铭文 战国玺印中也曾出现过鸟虫篆印。而到了汉代,鸟虫篆印达到了它的顶峰时期,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写道:“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日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日受书,八曰隶书。”明确承认了鸟虫篆的存在。在这一时期,鸟虫篆印更加追求装饰效果,在印文的象形上更加自然,章法饱满,字法流美,充满了观赏性,同时也印证了篆刻玺印由纯粹的实用性功能,转向了实用与审美兼具的艺术品,篆刻者们开始有意识地追求篆刻的美感,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西汉玉印 印文:緁伃妾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篆刻艺术逐渐为文人所参与之后,鸟虫篆却渐渐走向式微。究其原因,无非是当时的文人在审美上追求拙朴率意之风,将平正典雅视为“正统”,认为包括精雕细琢的鸟虫篆在内的诸多其他篆印字体太过繁琐,非文人之所为。明人甘旸在《印章集说》里写道:“今之龙穗云鸳诸篆,皆后之询名而作,殆非正矣。”清人冯承辉则说:“龟鱼麟虎,其文不传,宋梦英十八体不足信。今人以之人印最丑恶,即明人诸谱亦有不免此病者……”其论调大多认为将文字纹饰化的行为都是后人牵强附会的做法,非“正统”之道。然而实际上,从我们当今的出土文物来看,鸟虫篆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盛行,根本不是所谓“牵强附会”,甚至可以说,鸟虫篆承继了甲骨文字的象形拟物之趣味,真正展现出古老的艺术魅力与神秘趣味。 ![]() 徐谷甫刻 芙蓉石兽钮鸟虫篆闲章 印文:梦里相思 边款:梦里相思。壬辰白露,忍斋徐谷甫作。 福建东南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好在鸟虫篆并没有因为明清文人的偏见而泯灭,近现代以后,随着艺术风气的开明,不少篆刻家重新开始了鸟虫篆印艺术的探索,并发展出了具有个人面目的鸟虫篆印风格,当下的鸟虫篆印,不仅追求篆刻的章法字法之美,更兼顾字理画趣,疏密有致,繁而不乱,令印面观之亦书亦画,趣味无穷。 ![]() ![]() ![]() 方介堪刻 骨质朱文闲章 印文:吟诗度曲 边款:介堪作。 |
|
来自: 天童老僧 > 《金石篆刻/印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