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味药,组成“去火铁三角”!这古方中国人已用九百年

 旷世奇药 2019-08-07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通释》、《医方临证指南》、《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看到标题,您可能会想到,我们这篇文说又该和您讲一些方剂了。

是的。这篇文说,让我们一同来潜心感受和体会,中华传统医道里面的一张清热去火的方剂。它的主要构成,就是三味药。这三味药,构成了一个“去火金三角”。它的大行于世,到今年正好是九百年整。九百年来,此方成了中国人去火的标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我们这篇文说,就写给热爱中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笔者感谢您的驻足观看。

哪三味药呢?这就是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6克,水煎服。这就是现代用法。不过在水煎服的时候,一般主张配上3克的竹叶。仅此而已。

这个组方,名字叫做导赤散,乃是《小儿药证直诀》里面的一张方剂。《小儿药证直诀》,是北宋年间的一部医学著作。它的问世,恰好在九百年前。随着这部著作的问世,导赤散这张方子,为天下人所熟知,真正登堂入室了。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这三味药能清什么火呢?告诉您,就是清我们的心火。

我们有心火是什么样啊?这个问题得搞明白。

第一个,心胸烦热。心藏神,心火烧起来,心神不安,我们当然没办法安心了,所以就心胸烦热。

第二个,口渴面赤。心,其华在面。心火烧,我们的脸就会红。心火灼伤津液,所以我们就口渴。

第三个,总是想吃点凉的,喝点凉的。这也难怪。心火燃烧不止,我们当然得用寒凉之物来平衡一下。

第五个,口舌生疮。心开窍于舌。心火烧起来,舌头就会疼,会有溃疡。

第六个,尿赤,尿涩,尿痛。中医认为,心和小肠为表里。心火,会下移小肠。小肠主对水液的分清泌浊。小肠有热,分清泌浊之能失职,于是尿痛、尿赤、尿黄。

第七个,舌红脉数。这是有热的典型表现。

这上面的七个症候,不一定全都见。在符合舌象脉象的基础上,再符合其余六个里的四个以上,就应该考虑心火上炎了。

那么,像这样的一些症候,具体在哪些现代医学语境下的疾病里,可以看到呢?

比如说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口腔炎、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失眠、尿结石等患者身上,都能见到。中医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就看患者的症候,如果符合上述的大部分症候,那就可以断定为心经火热之症了,就可以根据上面的三味药化裁治疗。比如说失眠,医家一看,患者舌红脉数,口舌生疮,心神不安,一脸热象,就考虑是不是该用导赤散了。

现在,我们说说,这生地黄、木通和生甘草梢是怎么建功立业的。

第一个,生地黄这味药,入心经和肾经,可以滋阴,可以清热。你不是有火吗?那就用生地黄给你下一场及时雨。在这场瓢泼大雨面前,心经火热的气焰首先收敛了七分。

第二个,木通这味药,苦寒,入心经和小肠经,上能清心火,下能利尿清小肠之热。木通就像一条管子,架构在心和小肠之间。它一发力,心经之火以及小肠之火顺着管子就流下来了。这就是古人对付心火的方法——我不把你灭掉,我给你出路,把你导出去,你离开我的身体就可以了。中医很少做杀伐之事,这是个体现。

第三个,生甘草梢这味药,作用基本上等同于生甘草,能调和诸药,固护脾胃,防止木通和生地黄的寒性碍伤了脾胃。但是,生甘草梢多了一个“梢”字,意义何在啊?这主要取生甘草梢可以入茎,改善尿痛尿涩的问题。

当然了,煎煮的时候配上竹叶。竹叶可以清心火,利尿,和木通一起搭配,增进清热利尿的效果。

这个,基本上就是导赤散的方义了。不知道您看懂了没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它的确有一定的利尿、解热的作用。

看官,就是这个小方子,组成了中国人去火的金三角。当然,它是去心火的。去胃火、去肝火,还有别的方剂。导赤散,只负责去心火。我们普通人,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但无论怎么说,导赤散的功劳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它对于失眠的人、口腔溃疡长期不愈的人、泌尿系感染的人,以及小儿口腔炎患者,真的是如雪中送炭一般。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地体会它、学习它、纪念它、感谢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