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人去火的标配——导赤散,三味药历经九百余年,成为去火金三角

 五行健康辨证 2023-05-12 发布于陕西

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积淀几千年的历史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理论和宝贵的经验。在这些经验中,有一张方剂名为导赤散,已历经九百余年,成为国人去火的标配方剂。这个方剂由三味药组成,是一个去火金三角,其中的三味药分别是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

导赤散最早见于北宋年间的一部医学著作《小儿药证直诀》中,九百年来,随着这部著作的问世,导赤散这张方子,为天下人所熟知,真正登堂入室了。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能清什么火呢?其实就是清心火。

心火上炎有哪些表现?

第一个,心胸烦热。心藏神,心火烧起来,心神不安,所以就心胸烦热。

第二个,口渴面赤。心,其华在面。心火旺,我们的脸就会红。心火灼伤津液,所以我们就口渴。

第三个,总是想吃点凉的,喝点凉的。这也难怪。心火燃烧不止,我们当然得用寒凉之物来平衡一下。

第五个,口舌生疮。心开窍于舌。心火烧起来,舌头就会疼,会有溃疡。

第六个,尿赤,尿涩,尿痛。中医认为,心和小肠为表里。心火,会下移小肠。小肠主对水液的分清泌浊。小肠有热,分清泌浊之能失职,于是尿痛、尿赤、尿黄。

第七个,舌红脉数。这是有热的典型表现。

这上面的七个症候,不一定全都见。在符合舌象脉象的基础上,再符合其余六个里的四个以上,就应该考虑心火上炎了。

那么,像这样的一些症候,具体在哪些现代医学语境下的疾病里,可以看到呢?

比如说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口腔炎、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失眠、尿结石等患者身上,都能见到。中医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就看患者的症候,如果符合上述的大部分症候,那就可以断定为心经火热之症了,就可以根据上面的三味药化裁治疗。比如说失眠,患者舌红脉数,口舌生疮,心神不安,一脸热象,就考虑是不是该用导赤散了。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导赤散的确有一定的利尿、解热的作用。

其中的三味药构成了一个“去火金三角”,由此可以理解导赤散的治疗原理:生地黄滋阴清热,木通清心火并利尿,生甘草梢能调和诸药、固护脾胃,防止木通和生地黄的寒性碍伤了脾胃。生地黄和木通共同作用于心经和小肠经,清热利尿,导出心火,从而缓解各种症状。另外,竹叶的清热利尿作用也有助于加强导赤散的功效。

导赤散虽然是去心火的方剂,但并不能治疗所有的心火上炎症状。根据中医理论,心火上炎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情绪紧张、饮食过于辛辣、喝酒等,因此治疗方法也需要针对病因因素个体化选方,避免盲目使用方剂而产生不良反应。

九百年来,导赤散作为中华传统医学治疗心火上炎的代表方剂,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也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中有了新的认识和证明。正如古人所说,中医少做杀伐之事,这就是因为中医注重调和平衡,以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用中医的眼光和方法看待身体的不适,对于符合导赤散治疗症状的患者,进行个体化选方治疗,以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治疗和预防。

总之,导赤散作为九百年来中国人去心火的标配方剂,其主要构成的“去火金三角”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认识中医调和平衡的治疗原理,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今天,导赤散作为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医学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