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游未尽/米兰:黄金时代

 寻梦向天歌 2019-08-07

伦巴第平原,意大利最富庶的地区;米兰,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伦巴第大区的首府,北方十一省的领袖。

意大利的行政区划是大区、省、市三级,市这一级最有趣,不分大小一律叫市,罗马、米兰这样的百万级人口叫市,几百人的乡村小镇也叫市。

意大利南北分化严重,主要的工业和金融业都集中在北方。意大利北部100年前就完成了工业化,可以说没有意大利北部,甚至说只要没有伦巴第大区(伦巴第一个大区的经济就能超过整个奥地利),就没有意大利的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的地位。米兰,是意大利北部之星,欧洲四大经济中心之一(巴黎、米兰、伦敦、柏林)和世界五大时尚中心之一(巴黎、米兰、伦敦、东京、纽约)。

而南方,至今还是希腊式的半工业半农业的社会。在北方人眼里,那边都是乡巴佬,盛产文盲和黑手党。

意大利北方社会流传着一个老梗,就是“南方是另一个国家”。北方有着巨大的优越感,而这个如金字塔结构般的优越感,塔尖就是米兰。虽然各个国家的核心都市里,社会上几乎都流行着优越感和鄙视链,比如日本的东京、德国的柏林和法兰克福、中国的北京、上海和香港。

但米兰人的优越感似乎尤其强烈,就如一个流传甚广老段子所描述的那样:一个意大利人这样做自我介绍,“我爸爸是意大利人,我妈妈是米兰人。”

意游未尽/米兰:黄金时代

米兰

米兰从286年代替罗马成为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直到402年。这里先后建立了多个家族朝代,包括最后的斯福尔扎家族,也被西班牙人和奥地利人统治过。

1919年,墨索里尼在米兰创立了法西斯政党,自此这座城市差点走上了不归路。1945年,盟军的轰炸几乎毁灭了米兰市中心区域。

今天,这里被誉为意大利的未来之城。喜欢它的人赞叹它的时尚,宏大和光辉古迹;讨厌它的人指责它的虚荣、冷漠和了无生趣。

米兰的中心城区保留了意大利式的古典与物欲的交汇特征,相较于其他主要城市,米兰相对整洁一点。但其郊区则一贯的嘈杂,城乡结合部部分街区的脏乱差同样给来自中国的我们一种用红油漆喷一串大大的“拆”字的欲望。

米兰留下的城墙远远少于罗马,但跨入古老的城门后,我们知道,几乎所有想看的、想买的都集中在这座大门之里了。

意游未尽/米兰:黄金时代

米兰大教堂广场

“这是一首用白色大理石写成的诗,一团建筑师眼中白色的火。”,马克.吐温在写下这段文字时,米兰大教堂还未竣工。

1386年,米兰大教堂动工,那一年是中国明朝洪武19年;1965年,米兰大教堂完工,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16年。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有资料说它是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这是不对的,最大的哥特建筑应该是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宫),也是最华丽的建筑之一,超过6000个雕塑和135个尖塔,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足以让人目不暇接。

第一眼看到它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还是被彻底震撼了。我不得不由衷的佩服马克吐温的文笔,虽然他形容的“诗歌和火焰”没有引起我的共鸣。我最先想到的,是托尔金《魔戒》中的刚铎王国首都米那斯提力斯,那座传奇的“白城”。

意游未尽/米兰:黄金时代

夕阳下的米兰大教堂呈现火焰般的金色

买完门票(可以用支付宝,还有红包),经过并不严格的安检,跨过青铜色的大门终于来到教堂内部。心灵的冲击的又上一个层次,超过72根巨大石柱林立眼前,高耸的屋顶仿佛天堂之门,瞬间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魔戒》,托尔金描述的矮人之城摩瑞亚的大厅。

意游未尽/米兰:黄金时代

米兰大教堂内

重点说一座教堂内的雕像——圣.巴多罗买。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他在亚美尼亚被活生生剥皮而死。这座雕像的肩上不是披风,是他的人皮,而手拿的是《圣经》。

天主教堂有个规律,圣徒雕像手拿的多是自己死前的刑具或表现他的死法。比如被砍头的圣保罗手持宝剑,被倒钉十字架的圣彼得也背负十字架。教会用这种方法告诉一代代信众,先贤们为了传教而殉道的精神。

意游未尽/米兰:黄金时代

圣.巴多罗买雕像

逛完大教堂内部,还可以选择登顶和去教堂的附属博物馆。登顶是值得推荐的,因为哥特式建筑提供登顶的不多。由于众多尖塔,米兰大教堂不可能像圣彼得大教堂登顶俯瞰全罗马或圣母百花大教堂登顶俯瞰佛罗伦萨全城。但依然会让心灵的震撼再上一个台阶,众多尖塔每个塔尖都是一个雕塑,各个不同,如神之使者,俯视芸芸众生。

天国在人间,人间在脚下。

意游未尽/米兰:黄金时代

斯卡拉广场的达芬奇雕像

在梵蒂冈我们提到了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我们聊了米开朗基罗,最后在米兰,终于可以说说达芬奇了。

这座城市到处是他的影子,斯卡拉歌剧院广场的C位上有他和学生们的雕像;大牌遍地的艾玛努埃尔二世长廊临街黄金位置,盖了介绍达芬奇各项发明的科技馆;还有他留给米兰的作品们,似乎这座城市在向世界宣告,达芬奇属于米兰,达芬奇的米兰。

达芬奇是佛罗伦萨人,其实他初到米兰时已经三十岁了。就像佛罗伦萨有挚爱艺术的美第奇家族一样,米兰也有同样不吝惜财富去支持文艺复兴的斯福尔扎家族。和斯福尔扎家族的掌舵人卢德维科相见恨晚的达芬奇,最终留在了米兰。

我们今天很难用一个头衔去概括达芬奇,他是画家、音乐家、解刨学家、天文学家家、建筑学家、数学家、工程机械学家、生物学家、发明家、地质学家、物理学家等等,他涉猎的科学门类都至少是专家级别的。

他犹如穿越者般构思出的图纸,曾让爱因斯坦感叹,达芬奇是一个活在未来的人。

他比哥白尼更早笃定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被太阳照射,还幻想使用太阳能;提出了最早的飞行器设计,包括直升机设计图和滑翔翼飞行器;他提出了无级变速箱、潜水艇、机枪、导弹原理,甚至绘出了草图,这些理论和图纸在未来的七百年里被陆续证明。

米兰位于意大利的北部,再往北就是阿尔卑斯山,所以这里是连结欧洲南北的关键要隘。长期以来,米兰是欧洲列强争夺的要地。北方的霸主们不管是谁,都要先占领这座“大门”,才能顺利地南下意大利。此时的米兰达到了它最巅峰的时期。这个城市固若金汤、戒备森严。达芬奇在米兰完成了《建筑论》,他与米兰公爵卢德维科的合作,使米兰成为意大利乃至欧洲的重要城市。

在米兰的十八年里,达芬奇不仅重新规划了米兰城区和城防设计,还完成了一生中最主要的部分作品,包括几幅著名的肖像画。为日后回到佛罗伦萨,创作最璀璨的作品《蒙娜丽莎》打下基础。达芬奇的肖像画,永远渗透着一种神秘感,似乎喜悦、似乎忧愁,眼神中看到的是灵魂。

米开朗基罗的学生,素有文艺复兴吐槽王之称的瓦萨里,在回顾达芬奇时也不得不收起他的毒舌,他说“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列昂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意游未尽/米兰:黄金时代

圣玛丽修道院门票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密码:最后的晚餐

在梵蒂冈时朋友问我,能不能举一个上帝存在的例子。我说,你还能看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居然能活到现在,已经不是奇迹了,是神迹。

其实早在达芬奇还在世时,《最后的晚餐》就应该寿终正寝了。1498年,达芬奇在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的餐厅里,历时四载完成了这幅至今还有争议作品。争议的原因就是,它是一幅油画,还是一幅壁画。

传统的壁画是要用石膏打底的,但是一向脑洞大开犹如未来穿越者一般的达芬奇从不向传统妥协,他又开始创新了。这位老兄直接在干墙上作画,还使用了油漆,为了避免受潮,他用了特殊配方的保护材料。具体是什么材料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不管用。

如果米开朗基罗知道这件事,怕是做梦都要笑出声来。

按常理说,这幅画最多20多年油漆就会开始腐烂,除非有一个团队不停地维护它。但其实根本不用等那么久。

1499年,法王路易十二率军入侵意大利,攻下米兰城,看到了这幅刚刚完成一年的大作。路易十二爱上了这幅作品,他决定带它回家。当然,他失败了。但是他成功的让这幅作品面目全非。

法国人走后,饱受战火、劫掠、强奸和屠城的米兰人,居然还有余力去抢救艺术。《最后的晚餐》漫长的修复史诗开始了。意大利人自己可能都想不到,这一修就是七百年。

由于潮湿的问题,这幅画必须有一个团队定期进行维护。到了1796年,法国人又回来了,这一次他们还炮轰了修道院,还好没有击中这幅画所在的墙壁。这次法国人没有打算把整幅画搬走,他们只是挖走了十二使徒的眼睛…………

鬼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意大利人叹口气,啥也别说了,接着修吧。

1943年,盟军轰炸米兰。米兰没有日本京都那么好的运气,没有梁思成、林徽因这样的人,一边承受着日本的侵略之苦,一边不停给盟军标注古建,防止日本的文化和艺术被战火伤害。

虽然轰炸前用沙袋和支撑屏障做过保护。但当成吨的炸弹落在圣玛丽亚修道院,还好死不死的偏偏炸在了餐厅,眼看着熊熊大火下修道院化为废墟时。在场的人都知道,完了,全完了。

修道院的守护者们近乎崩溃的来给《最后的晚餐》收尸,惊讶的发现,餐厅的四面墙塌了三面,唯独《最后的晚餐》所在的那面墙完好的耸立在那。

接着修,这次维修用了21年。

时光到了1977年,距今最后一次大规模维修开始了,意大利的艺术抢救者们基本找到了克制墙壁防潮的办法(达芬奇先生如果知道自己一时心血来潮给后世带来这么大困扰,不知作何感想)。

1999年,《最后的晚餐》终于重新对公众开放。此时,修道院的餐厅已经完全与外界隔绝,所有的门窗都用铝合金和玻璃罩住,在这个恒温、恒湿、全封闭的环境里,防紫外线灯昏暗的光线下,《最后的晚餐》开始迎接一批批游客。

大厅最多容纳20—25人,分批次进场,每场最多停留15分钟。来这里看画,一般要提前二个月预约,不能拍照、不能摄像、不能带包(可以带手袋之类的小包),每批游客经过安检(安检水平低于北京地铁)后过三道玻璃门才能进入。

和我同一批进入的,有一群孩子,看年龄也就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静静的听工作人员讲解。

虽然明令不能拍照,但我亲眼目睹了一对情侣和两个女孩趁工作人员讲解时拍照,甚至合影,还使用了闪光灯。在意大利人近乎愤怒的指责中,毫无愧色。两个女孩应该是韩国人,而那对情侣,确定是同胞。

他们当然不知道,自己能站在这里,是无数人在过去的七百年里不停付出的心血换来的。他们也不会理解,这个懒散随意的民族,唯独对艺术这样虔诚和执着的根源,就在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们认真听讲的背影里。

意游未尽/米兰:黄金时代

圣玛丽修道院

随性与刻板、秩序与混乱、懒散与偏执、浪漫与保守,意大利就像一个矛盾共同体。它是罗马的继承者,但它又不是罗马,充满着古典主义的美,也散发着人文主义的情怀,却偏偏没有古典主义的深沉,还缺乏人文主义的爱。

意大利就像一个巨大的博物馆,属于全人类的遗产遍布其中。所有人都仰慕它的过去,却没有多少人羡慕它的现在。

网络上有一段评述很有趣,它大概的意思是说,“人类社会大体分两种人,一种擅长搞技术的傻子,一种擅长搞关系的混子。傻子负责专心做实事,混子负责组织和管理傻子。而意大利这种国家偏偏傻子稀缺,混子遍地,于是成了今天的样子。”

这种社会层面的观点都有其多面性,换个维度看,有道理的也会没道理。我无意评述其对错。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作为游客,意大利是一个体验感的建设性远远大于破坏性的地方。

意大利人做事不靠谱,社会治安相对较差。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并非没有应对策略。比如购物后的退税单,一定要自己核对,指望这些老爷们不给我们填错信息,不如靠自己;比如提高旅行成本和自我防范,包专车,住好酒店,就能有效弱化治安的负面影响。这时候你会发现,意大利人也不是那么不靠谱,当地的治安也没那么差。而它的美,不论是文化层面的还是自然层面的,都会让你不虚此行。世界遗产冠军之国意大利,当然值得一来再来。

每一段旅行的结束,都是下一段旅行的开始。

意游未尽/米兰:黄金时代

米兰斯福尔扎城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