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里的文物名字为什么那么长?

 千冰室 2019-08-08

逛博物馆时,常常会有很多字不认识“簋(guǐ)鬲(lì)卣(yǒu)罍(léi)”,这些一辈子也用不到几次的生僻字,然而有些文物的名字中即使每个字都认识也不会念。比如这个,”灰缎地平针绣一路连科团花绣片

点击加载图片

其实,你只需一点文物定名的小知识,比这更长的文物名认起来也能轻轻松松。在文物定名的过程中,一条重要标准是“观其名而知其貌”。为此,一件文物的名字,往往由三个要素组成:年代、特征、器物通称。例如,“灰缎地平针绣一路连科团花绣片”最后的“团花绣片”四个字,才是点破了文物本体的器物通称。前面长长的一堆,都是这件绣片能跟其他绣片区分开来的特征。

一,对于织绣类文物的特征定名,往往从质地、工艺、纹饰内容三个方面考量。

比如下面这件蓝绸地平金五彩绣海水江崖九团龙兽皮里长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点击加载图片

按照规则应该这么拆解

蓝绸地

平金五彩绣

海水江崖九团龙

兽皮里长袍

(质地/工艺/纹饰/通称)

二,瓷器也是遵循着“观其名而知其貌”标准来定名。在博物馆遇到名字长的瓷器时,文物名字里的年款(如“清乾隆”)窑口(如“耀州窑”)是很容易先分辨出来,接下来便是特征、质地和器形三要素。

比如下面这件甜白釉暗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

点击加载图片

应该这么拆解命名

甜白釉

暗花

缠枝莲托八吉祥纹

(釉色/工艺/纹饰/器形)

当然在给文物定名的时候,遇见特殊的文物,并非一板一眼地恪守“死”标准。比如下面这件:

点击加载图片

只这一件瓶子上,同时周身施有10种纹饰,12幅开光吉祥图案

点击加载图片

所以,这件瓷瓶被定名为“各种釉彩大瓶”,它有着更著名的名字“瓷母”。

三,其他器物也是遵循着这样的命名格式,就是时间+工艺+质地+工艺+纹饰+器型+形制+通称,于是乎,文物的名字就被叫的越来越长。

比如,东汉黄釉陶狗

点击加载图片

因为本身出土的少,所以这样的简单命名就能区分了。对于像出土数量巨大的唐三彩马,如此简单的命名肯定会出现一个名字对应多个器物,所以采用更加细致的命名方式。

点击加载图片

然而也有例外,像大量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有着记录的意义,所以命名的格式就变为了时间+内容+画像砖。

点击加载图片

四,对于本身有着名字的文物,就按照原名就行。这其中包括著名的书画的命名,某些器物的命名。

例如,清明上河图和祭侄文稿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文物的名字的规则大概就是如此,起这么长的名字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文物的数量多,要加以区分。对于稀世珍品的文物,名字往往很简单,比如战国水晶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东汉铜奔马、虢季子白盘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