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农村有哪些手艺消失了

 良见 2019-08-08

       老家农村,人们的身份自然是农民,所从事的职业,自然是务农。稍微回忆一下,其实也还不是清一色的种田种地的农民,或者,有的农民还有一些手艺,一技之长,在农作之余,农闲时候,还会去卖手艺。这手艺,也不仅仅是我们常见的木匠、石匠。


        这些手艺,单就老家一个村来说,就还有:补锅匠、泥瓦匠、篾匠、面匠、兽医、裁缝、带带儿(剃头匠)。还有阴阳等等。这些手艺人,在当时也是经常做手艺,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方便了群众生活,有一定影响力。但几十年过去,这些手艺基本上都消失了,有的存在下来,也处在边缘化的境地,鲜有改进创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三种手艺在老家农村是怎么消失的。


一、裁缝


       我对裁缝这两个字从小就很熟悉。因为幺舅从小就过继给了家族中的一个叔子,这个叔子夫妇就是小镇上的裁缝。母亲跟我们提起她这个叔子,就直接叫〞裁缝〞。我这个外公,自己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当时家庭是比较殷实的。


       而我们村里的这位〞裁缝〞,却不似外公那般年迈,而是一位只有二十来岁的大姐姐。她是大队会计的大女儿。她有了这门手艺,有一台缝纫机。在那时,缝纫机同自行车、收音机一样稀罕。到过年的腊月,村里的农户就要把她请到家里,而且要提前预约,家家的大人孩子都要亲做过年衣裳,提前预约,她好排时间。


       这个姐姐姓吴,叫地芬。人很斯文,和气。约好后,我父头天傍晚或一大清早就到她家去把缝纫机搬过来。到了之后,母亲就把吃饭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地芬姐就在桌子上裁剪,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给每个人量身体的尺寸,这样她裁剪才有依据,做的衣服才合身。她来从早饭到晚饭,都跟我们一起吃,饭菜当然要做得好一些,可口一些。


       几天后,所有的衣服都做好了,地芬姐让我们都试一试,看合不合身。我们试了之后,还得脱下来,到过年才穿。于是,我们都巴不得早点过年。


       地芬姐后来出嫁了,就再也不能请她到家里做过年的新衣服了。她是村里唯一的裁缝。可是,即便她还在村里,村民们也未必会年年请她到家做过年的新衣服。原因嘛,当时有一位年轻媳妇说得很有道理:〞内裤谁还会自己做呀!〞以前,男人女人的内裤,都是扯了布回家妇女自己缝,宽宽大大的。工业化的发展,服装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就与手工说〞拜拜!〞了,看那样式、料子以及方便,都完胜手工制作。


二、编箩篼


      编箩篼的人,称为篾匠。但篾匠还会编不少别的东西,比如扇子、席子等。箩篼的市场大,每个生产队,后来包产到户后每家每户打谷子都要用,因此,一些篾匠就专门编箩篼。


       我们村老三队就(未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